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夜,华灯初上。屋外,人们或窃窃私语,或谈笑风生,在竹床拼成的六弦琴上弹奏着欢快的“小夜曲”;屋内,除了电扇在疯狂而又吃力地转动外,一切都是沉寂的。透过花玻璃,却有一个仍在劳碌的身影在闪动。早已累得直不起的腰杆,与肥皂泡结下不解之缘的双手——那是妈妈,一年到头没有歇息过的妈妈。“哧!”  相似文献   

2.
她们带着真诚和歉意道出了一句:“用我的吧!”我把每人的牙膏都挤上一丁点儿,第一次感到清香无比……  相似文献   

3.
依惯例,本期刊登每年高考数学试题(全国与上海)。记得今年5月,国家考试中心负责同志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指出,今年高考将考查数学的实际应用以及知识的灵活运用。果不其然,今年全国高考试题中,出现了灯光照明,抽查次品,计算水池造价等应用题,以及自己建立坐标系以求椭圆方程的试题。这是一种极好的导向,联想起若干年来,数学高考中应用题影踪全无,此番重来,令人高兴。可惜的是,今年上海高考题中仍然没有任何应用的影子,深以为憾。  相似文献   

4.
久违的家访     
《教育文汇》2010,(11):7-8
得知老师要来家访,我有些出乎意料。开学之初,老师的工作非常繁忙,而我的孩子只是一个不满三岁、刚刚踏进幼儿园的孩子,老师会如此“用心”吗?  相似文献   

5.
马玲 《师道》2005,(5):32-33
早上看见屋里明亮一片,便感到无比的喜悦。  相似文献   

6.
久违了,泪水     
编者推荐:以"幸好眼泪提醒了我,让我不至于误入歧途"作为成熟的标志——角度独特。此文还需要升格:"流泪事"与"不流泪事",各写了三件,应减少为各写一件——对"这一件"事深入开掘。不流泪的事——只是"我"无泪,他人应有泪(如"看电视时,面对感人的场面,其他人都会感动得落泪")。  相似文献   

7.
今天是星期天。“傻丫头!”“臭小子!”“初二了还出去疯!”扎上蝴蝶结,穿上牛仔裤,骑上自行车,我们出发了。身后传来的是妈妈的唠叨和爸爸的斥责。我们来到阳岭森林公园。这里很静,用不着担心车辆的嘈杂,可以对小草说:“你好!”对小溪说:“你好!”对田野说:“你好!”对翠林说:“你好!”该说拜拜的是那永远做不完的试卷和坐着发呆的晚自习。一路上,迎面扑鼻的是泥土的芳香和植物的气息。清新的山风沁入心脾,驱散了我们跋涉的疲劳,让我们回归大自然,沉浸在大自然的宁静中。该休息了,我们停好自行车,背倚大树。“艳儿,…  相似文献   

8.
正去年,当我得知学校订了3份《小学语文教师》,心想肯定能借阅到的,于是没有续订。但每次去阅览室,经常与她擦肩而过,偶尔能借到一两本,觉得不过瘾,心里空落落的。这个周末,一打开信箱,就发现她静静地躺在那儿,心中蓦然一喜。久违了,朋友!我又可以与你每天相守了。轻轻地翻开,卷首语《做一棵摇动的树》映入眼帘——教师要成为一棵会摇动的快乐的树,做一棵积极向上、不断发出生命亮色的树,才能和学生一呼百应。多好的文章啊!看了让人心中升起一股想学习的冲动。  相似文献   

9.
每逢春天一到,野菜便时时牵动我的乡魂,我想:故乡的野菜也该出土了吧!  相似文献   

10.
11.
观摩“印象派珍品展”可以说收益非浅,对于我们精神上、视觉上的冲击力也是非常的大。它增加了我们对审美趣味上的培养。更深层次的理解了印象派作为西方传统艺术与现代艺术之间的分水岭的重要性,更加深刻的理解了印象派艺术为何深受中国艺术家的青睐和要真正了解和接近印象派中国艺术家所经历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12.
《中文自修》2001,(3):5-5
下节是计算机课,这个学期学网络,可是学校里的那台386,半天也接不上几个站点。本来在网上玩得游刃有余的我们,一节计算机课下来,却往往收获无几。于是,我四下一张望,见没老师走过,便附在好友耳边轻轻嘀咕:“逃课吧。”真是狗熊所见略同,好友得意地使个眼色,我俩便夹上一叠书,一溜烟地逃到了学校的小花园。  相似文献   

13.
前两天出去逛街的时候听到街上的音像店里传出一首久违的歌曲——《红星闪闪》,"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在这流行歌曲弥漫的时代,听着这久违的旋律,我的心激动起来,心里暖暖的,我顿时有种感觉,这才是时代的强音。  相似文献   

14.
<正> 迟星硕大头颅上凸凸的两只眼球,要多难看有多难看,不怪大家给他送一绰号,叫憨憨。常言道:不能门缝看人,  相似文献   

15.
总是听我爸妈说,家乡杭州曾经极冷,冬天能欣赏到"断桥残雪"的美景,甚至西湖也曾结过厚厚的冰,人们可以在上面溜冰,可以骑车上三潭印月。我听起来感觉就像天方夜谭。我认为自己有点生不逢时,赶上全球变成了一个大温室,连过一个寒冬、看一场大雪也成了奢望。  相似文献   

16.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张文纲曲),“天上的早霞,好像百花开放”《早操歌》瞿希贤曲)。每当笔者哼唱着这脍炙人口、久唱不衰的歌时,五六十年代多彩的校园生活情景总在脑中闪现。现今虽已七旬有余仍有童心不泯之感,并对老一辈作曲家为中小学生创作传世精品由衷的敬佩。那时在课余时间优美感人的歌声回荡在整个校园。阵阵歌声张张笑脸是课余生活的写照。是啊!那时的学生在愉悦的歌声中感悟祖国山河壮丽;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感受幸福生活,更加憧憬祖国美好的未来。记得那时中小学生唱的歌题材广泛,无论触及某情某景都有歌唱。现今,与当时的…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家访是老师的一大法宝,学生称之为“告状”,是被列为“恐怖事件”当中的。我记得幼时的伙伴们还编了首打油诗:“不怕站学堂,就怕来家访;老师来我家,吓我床下趴;老师一离开,直把双手拍。”小时候,一听说老师要来家访了,注定就要灾难临头祸事上身了,要有挨骂甚至挨打的心理准备。辩解是不可能的,父母认准老师的话就是真理,你一辩解,他们反而认为你一点悔改之心都没有了。弟弟丁丁,上小学四年级。他跟每个怕家访的孩子一样,谈“访”色变。他私下跟同学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老师找我爸。”一天中午,丁丁气喘吁吁…  相似文献   

18.
19.
<正>家庭是学生除学校外另一个重要的生活环境。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两个重要方面,两者不可替代,只有两方面不断相互沟通配合,才能发挥各自的优势,保证孩子健康成长,而家访则是连接这两方面的重要桥梁。现在家校联系的手段很多,有打电话、发传真、家校联系卡、家长会、家长来校、走访家庭等。众多方式给教师更多的选择余地,如通过通讯工具与家长交流,很快捷方便。但我认为不能忽略了家庭走访。登门造访,与孩子和家长零距离接触,给家长平易近人的感觉,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家长对孩子的一些想法、打算,以掌握学生的个性特点、行为习惯、内心情感等等,更能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感染力;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家访,有些人会不自觉地讨论起通信便捷的时代还要不要家访"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个问题。不管社会发展到了什么时代,家访——这个在不同年代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事物,永远不是一个简单的要或不要的问题,这就如同今天我们讨论"雷锋精神过时了吗"一样。事实上,任何时候,好的传统永远不过时。家访是曾经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统教育方式,给曾经年轻的我们、我们的父辈以复杂而美好的回忆。教师熟悉而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