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中的剥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原典立场来看,剥削指的是在"对抗性生产关系"中,"非生产劳动阶级"凭借其对生产资料的垄断权,对"生产劳动阶级"的"剩余劳动"进行的"无偿"占有;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但并不排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剥削现象;将"剥削"与"非剥削"混为一谈,遮蔽了社会主义制度与一切剥削制度的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2.
林晓文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7):75-76
在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科技一直充当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尤其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中更是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正确认识科学技术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变革中的作用,不仅对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生产力状况及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科技发展,也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定鑫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06-112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质的规定性在于以生产社会化达到相当高度为历史起点、以创造剩余价值为生存形式,以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为"基因"、内含着竞争性,在生产的技术条件方面以机器或自动化生产为标志,在生产的社会关系方面异质于封建生产方式或小生产。从社会横向发展层面看,需要厘清这个生产方式所涉及的两个界限,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形形色色现象或其他生产方式,一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等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各地的具体运行模式,历史上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欧美模式"曾经造成诸多负效应;从社会纵向发展层面看,就要认识到这个生产方式作为"现代生产方式"仍有其历史的生命力,我国应通过倡导新发展理念主动驾驭其积极成果与风险性,使之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4.
孟宪平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1-6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权思想:人权的演变与生产力发展密切关联,资本主义人权观的基础是商品经济,平等地剥削劳动力是资本的首要人权,人权思想是历史地发展起来的,不是天赋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人权思想,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的“以人为本”核心思想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蔡永飞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5(2):199-199
接受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课程教育的中国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在马克思看来,在商品生产中,只有工人阶级才是商品价值的惟一创造者。其实,马克思一方面指出资本家是社会生产中的寄生虫,另一方面,马克思并未无视作为企业家的资本家在商品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相反,马克思承认企业经营管理者参与了商品价值的创造,而且肯定了企业家 相似文献
6.
刘佳佳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3,(6):1-5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技术思想,既受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深刻影响,又批判性地继承了科学主义、实证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的本质是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科技异化使工人阶级沦为机器的附庸,科技生产导致的“异化消费”弱化了人的主体性,科技异化造成了生态环境的破坏。《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科学技术思想对于当今中国的发展依然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7.
赵吕生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7(3):20-25
商品、货币、资本、交换价值、价值等范畴具有双重维度的社会意义:作为表象层面的物的存在和作为内在抽象的社会关系存在。这些范畴本身及其内在逻辑关系勾连,均是由社会历史过程建构的。商品作为资本逻辑生成与运演的前提、过程和结果,蕴涵资本一切关系、生成过程和所有规定性的萌芽。商品形式及其规定包含着资本形式矛盾与危机的潜在因素。作为一般的普遍形式的货币只有历史性地上升为特殊、具体形式的资本,才能完成自身的本质规定。商品、货币、交换价值根本不是马克思资本批判的终极概念与内容。资本形式是货币实现自我的高级形式,其历史过程隐含了价值、交换价值,直至"羽化"为剩余价值的逻辑,体现了《资本论》中马克思改造并演绎黑格尔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徐海燕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25(2):27-30
自《资本论》问世后,西方世界对其的认知可谓一波三折,至今仍然处于低潮。金融危机表明了新自由主义理论的破产和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当今世界中的强大生命力。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保证政治上的坚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仍然是今天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遭到重创,但并不能由此断言,社会主义将要取代资本主义,抓住这次危机中的机遇,继续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9.
10.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3)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千百年来人们不断探讨的问题。《资本论》作为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物质资料生产和再生产的伟大著作,不仅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用哲学的观点向我们充分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提出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雏形。本文通过探讨《资本论》所阐述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剖析其内含的生态哲学思想,深入探究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和。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是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理论武器。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成熟形态的诞生。重温马克思的这一巨著,深入挖掘其科学价值,对我们坚持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是世界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理论武器。本文通过对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和卡尔。洛贝尔图斯的经济理论相比较,进一步说明《资本论》是一座马克思主义的宏伟的理论丰碑。 相似文献
13.
罗时法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1995,(3)
资本主义是一个充满矛盾的社会形态。一方面,贪婪地榨取剩余劳动;另一方面,它榨取剩余劳动的方式比以前的农奴制等方式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本文研究了《(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从商品生产、经济关系、生产方式变革、生产经营形式和竞争机制等方面,对资本主义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4.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论证了科学的辩证逻辑的理论和方法,即以矛盾分析法为核心的,由抽象到具体的,分析与综合相结合、演绎与归纳相结合、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各种逻辑方法,构成了《资本论》逻辑的统一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林密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1,(2):40-48
不平衡发展问题是当代西方社会理论的"空间转向"的重要议题,也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代化的重要路径之一,彰显了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内在张力.以"资本一般"的历史科学分析为主要任务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从显性议题、方法论与隐性逻辑等方面为不平衡发展问题预留了理论空间,并呈现为"抽象"与"具体"、"同一性"与差异不平衡性... 相似文献
16.
对来自华尔街的"金融风暴",有些学者和有些官员认为,这场危机迟早都会发生。即使不被次级债定价不当的问题引爆,也会因为其他市场领域的问题而被点燃。显然这个归因不能诠释金融危机的根源,是马克思的《资本论》揭开了这个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经典理论是一个汇聚众多经典作家思想智慧的结晶.作为一个庞大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在高校课堂教学中必须找到经典理论的教学原点,这个原点一方面是经济层面上的,另一方面是历史层面上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建立在马克思的经典理论理性的研究方法基础之上的,《资本论》亦是如此。 相似文献
18.
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德意志意识形态》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初步确立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政治经济学进行了有益探索,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和科学共产主义。换言之,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整体视域下,《德意志意识形态》为《资本论》的创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末20世纪早期,中国的思想理论界开始了对《资本论》的研究.《资本论》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少人问津到引起争论再到被用于分析实际问题的早期接受推进过程;《资本论》在中国的早期接受特点鲜明,表现为接受主体多元化,涵盖不同思想基础的群体,但不同主体对《资本论》的态度迥然有别;接受客体多样化,包括原著、诠释性文本、论及性文... 相似文献
20.
罗默的"一般剥削理论"从批判马克思把资本主义剥削建立在劳动价值论之上开始,进一步把仅在私有制社会中存在的剥削扩展到"社会主义剥削",直至泛化为一种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存在。他企图用一种普遍性的剥削取代马克思主义历史性的剥削。其在基本方法论、主要观点和理论归宿上都是反马克思主义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