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德增 《武当》2008,(12):24-26
太极拳有技击和养生两大主要功能,两者都是中华瑰宝。自古至今练成太极拳技击和养生功夫的高手只是凤毛麟角。今天两大功夫的绝技都有发掘、继承、发展的需求。青少年和青壮年人适合练技击,中老年人和体弱多病的人适合练养生。说解放后国编、简化、普及太极拳是“花架子”、“花拳绣腿”、“太极操”不妥,把当今太极拳区分为“太极拳功夫”、“太极拳运动”、“太极体育竞技”更不合适。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运动论的理论基础是太极生两仪,两仪是在太极旋转运动中产生的。太极旋转运动论在太极拳中应用产生了太极拳运动论。太极拳运动论的内容有太极之意,太极之理,太极拳运动的理法依据,太极拳运动的方式,太极拳运动的法则,太极拳运动的性能,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和特征等论述,这些论述开创了太极拳理法的新篇章,推动了太极拳运动的发展,对提高太极拳的技艺和增强太极拳健身祛病的作用,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太极拳,掤劲拳。掤劲是太极拳的灵魂。太极拳的运动形式非圆即弧,即它的显著特征是弧线运动,是一个无形的、多变的、运动中的球体转动轨迹。太极拳运动中要求的球体感的体质是膨胀、膨胀产生了太极拳特有的掤劲。太极拳的掤劲是运动中的掤劲——只有一个多元转动中的球体的轨迹,才能具备所有的这些条件。因此,太极拳的掤劲是独有的,是其他门类的拳种所不具备的。  相似文献   

4.
太极拳弧形运动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太极拳的动作特点,首先从什么是太极拳的弧形运动入手,将练拳的弧线运动对人体的作用进行了浅析,并就如何练好太极拳的弧线运动做了概述,力求能对太极拳爱好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运动对改善老年人运动功能作用初探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研究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运动功能产生的影响。实验表明,太极拳运动对于改善老年人的平衡功能、柔韧性及关节灵活性等方面有显著的良性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在太极运动观及其影响下的太极拳运动的探讨,或者说通过对太极拳运动及其体现出的太极运动观的探讨,我们发现太极拳运动与西方体育运动虽然有着共同的运动目标,但二者为欲达目标而采用的技术和理念却有着较大的差异。由此,体现出了太极运动观区别于西方体育运动观念的特征,同对也展现出了太极拳运动有别于西方体育运动的功能。这些功能在当今社会有着积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竞技太极拳存在的技术倾向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熛 《中华武术》2005,(11):57-59
太极拳,武术拳种之一,以古太极图所含哲理为基本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国家的大力提倡,太极拳运动发展很快。1956年,国家组织武术专家创编《简化太极拳》,对普及太极拳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1986年,国家体委正式将太极拳、剑、推手单列为全国正式比赛项目。此后,每年各地区都以不同形式举行太极拳比赛,大大促进了太极拳运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论太极功夫     
马虹 《中华武术》2007,(10):50-52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喜欢它的人越来越多。我们中国先后有三位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倡导太极拳。台湾《太极拳》杂志著文云:"从二十一世纪起,中国的太极拳将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体育项目。"美国《时代》周刊提出:"中国的太极拳,是最完美的运动。"俄罗斯《文化报》载文论述:"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整体健康术。"这些对太极拳的评价和论述,都不是偶然的。因为我国的太极拳,特别是正宗的传统太极拳,博大精深,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的确是将文化、武术、养生融为一体的一门学问,或者说它是人体生命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谈及"太极功夫",人们却有许多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所谓"功夫",只限于搏击于擂台上的交手功夫;也有人认为太极拳只不过是一种保健操、养生术,或说它是老年人的一种运动方式,谈不上什么"功夫"。可是,历代太极拳界出现的见义勇为、打抱不平、为国争光的人士,也大有人在。另一方面,既然说太极拳是很好的养生术,可又有一些太极拳名家50多岁即过早地离开了人世。据此,经过多年来的观察、体悟和综合分析研究,本人认为对"太极功夫"的内涵应该有一个比较全面、比较科学的整体认识。我认为所谓"太极功夫",它的内涵至少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功夫,那就是"人格修炼的道德功夫、防身应变的武术功夫、延年益寿的养生功夫"。今天,我想就这个命题谈谈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抛砖引玉,请同道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9.
刘朝良 《武当》2007,(10):23-24
在拳论中,太极拳是以阴阳平衡,虚实变化为规律的自然运动,并特别强调了是纯任自然的自然运动。太极拳先辈在对自然运动的成功实践中,总结到了太极拳运动的正确理念法则———"全是用意不用力",明确了太极拳追求的是不用力的运动效果作用。由于不用力运动的理念法则,与现实运动必须用力的传统观念和习惯相违背,因而受到了普遍否定,  相似文献   

10.
徐言平 《中华武术》2006,(10):42-43
太极推手科学地综合了太极拳运动中的精华:棚、捋、挤、按。它将人体各部关节和各组肌肉的活动与呼吸相配合,吐纳养生,强身健体,进而可提高技击对抗技术。 随着太极拳运动的广泛开展,太极拳爱好者在掌握高层次单练技艺的基础上,对练习太极拳推手也产生了浓厚兴趣。总结多年来学习太极拳的体会,我认为太极拳运动是先辈们在研究击打技术的过程中产生的,在练拳架的同时可以达到健身的目的,武术以训练击打技术为重点,于是产生了太极推手运动。  相似文献   

11.
太极拳运动对情绪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心理学理论就太极拳运动对情绪的影响及其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认为:①太极拳运动通过生物反馈途径影响人的情绪;②通过太极拳运动使锻炼者进入流畅体验和暂时解脱的状态来影响人的情绪;③太极拳运动通过保持和改善神经系统机能状况来影响人的情绪;④通过太极拳运动中生动形象的动作,可使锻炼者的消极情绪得到宣泄和排遣;⑤通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可以使练习者的思维更加合理、情操得到陶冶。  相似文献   

12.
运用生物力学原理对太极拳运动进行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践与资料法,对太极拳运动的特点及其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太极拳运动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有代表性的运动特点和动作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从而对太极拳运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太极拳苑中,不仅有着运动特色不同的徒手拳架运动,还有着形制不同、练法各异的多种运动器械。这些运动器械大多源自古代的冷兵器,也有的是根据群众性缝身活动的需要,采用易制易用的器械,运用太极拳的技法原理创编成的。前者多记载于太极拳古拳谱中。鉴于各家所传器械种类相近,而以陈、杨两家传留为多。因此,本文以陈、杨两派为例,辑要介绍太极拳运动器械。  相似文献   

14.
对太极拳锻炼健康状况的调查,进一步阐明太极拳运动在改善人类健康方面所产生的巨大作用,突出太极拳是中老年人身体锻炼各项运动中最具有优越性的一项体育运动,它能减少人类常见疾病的发生,提高人类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15.
太极拳作为中老年运动处方的理论基础(综述)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武术项目之一,通过意识指导动作,使意识,呼吸,动作三者密切配合以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通过总结近20年来国内外对太极拳运动生理,生化,生物力学及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探讨其作为中老年运动处方的理论基础,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初学太极拳的感受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极拳运动是一种异于寻常的、以身体、四肢为主要运动的自我锻炼。内讲意、气、力合,外讲松整、自然,动作练习过程具有用意不用力、缓慢均匀等特点。这些特点与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西方体育运动不同,与一般的随意运动也不同,因此,初学者往往会感到难于掌握。要想又快又好地掌握太极拳运动,就更困难了。借助太极拳前辈的传承经验,通过多年的太极拳教学实践发现,如果让初学者先通过一些基本动作体会出身体各部在“太极拳运动状态”下的运动感觉,“跟着这种感觉走”,会加快掌握太极拳运动的速  相似文献   

17.
三层功夫练就传统陈式太极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虹 《中华武术》2006,(6):26-28
经过45年的实践和钻研,我认识到太极拳既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又有修炼不完的武术功夫,同时,针对当前社会上的种种“时代病”,它又是一套优秀的独特的健身术。所以,美国《时代》周刊说“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完美的运动”。俄罗斯《文化报》说“中国的太极拳,是一种整体健康术”。这些评价,都不是偶然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古代朴素辩证法思想并结合现代辩证唯物论,从太极拳的产生、发展和实质内容、太极拳动作形式的虚、实运动转化过程、演练中神经、肌肉的松紧张驰协讲,以及动、静结合的关系论证了太极拳从其产生、发展和形式、内容都是矛盾双方共处在一个对立统一体的运动转化过程中,揭示了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是太极拳的精华。  相似文献   

19.
2006年8月17日,来自国内外的三百多名太极拳爱好者会聚河南郑州,参加了为期三天的陈家沟太极功夫精英赛。 这次大赛,是由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办,河南陈正雷太极文化有限公司、郑州陈家沟太极拳馆承办的。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张振河、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李婕应邀出席了大会开幕式。在简短的开幕式和武术表演之后,来自世界各地的太极拳爱好者参加了传统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新架一路、陈式56式太极拳竞赛套路、传统陈式太极剑,以及太极推手等项目的比赛。这些参赛选手中,有七八岁的少年儿童,  相似文献   

20.
初论太极拳之“缓慢轻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太极拳独特的“缓慢轻柔”的运动方式,认为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养生文化与传统武术相结合的产物;阐述了太极拳这种缓慢轻柔的运动方式的特征、具体的技术要领、规格要求及这种运动方式的意义和作用。太极拳运动的主要特征是健身手段而非打斗技术,应将太极拳研究的重心移向健身方式和健身价值。太极拳运动不仅将成为中国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方法,而且将成为全人类共有的、重要的、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