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艺术体操以它优美的动作、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很多大、中、小学已经将艺术体操列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但当前大部分学校每班人数都在50人左右,班级人数多,教学时数少。针对这一特点,怎样组织艺术体操的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呢? 一、要科学安排练习的形式艺术体操的练习形式很多,根据目前班级人数多、教学时数少的特点,一般应以集体练习为主,分组练习为辅。集体练习可以采用多种  相似文献   

2.
《体育师友》2021,(4):16-17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调查法,对初中篮球教学中体能与技能协同发展的练习方法进行探讨。研究认为,篮球教学中体能与技能兼顾的练习可分为以调动积极性和热身为目的的体能练习、以技能学习为主的体能练习、技能学习后加强体能练习等三种形式,各种练习形式的练习侧重点和运动负荷安排有较大区别。体能、技能协同发展时要注意区分体能与体力的差别,关注技能学习与体能练习的先后顺序,控制体能练习的负荷及量度。  相似文献   

3.
羽毛球基本技术教法的突破与创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天水师范学院体育系99级4班1、2男生教学组为研究对象,在羽毛球手法、步法教学环节中,分别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传统教法,和自我持续练习为主的创新性教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手法、步法教学环节及整体教学效果上与对照组均有显性差异。实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练习场所、练习密度、持球练习时间、练习主动性等诸多难以协调的问题,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五步拳短小精悍,连贯紧凑,难度适中,简单易学,是学习和掌握武术套路的入门练习。教学时采用完整教学和分解教学相结合的方法,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五步拳的套路动作。在进行练习时应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以避免练习形式单一所带来的抑制情绪,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的排球教学比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多年高校排球教学中,把教学比赛贯穿排球教学的主要练习环节。采用分组、分队的教学比赛对抗形式,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练习效率,完善技战术运用能力,培养团体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6.
羽毛球手法和步法持球练习教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水师范学院体育系1999级四班一、二男生教学组为研究对象,在羽毛球手法、步法教学环节中,分别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传统教法和自我持球练习为主的创新性教法进行教学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手法、步法教学环节及整体教学效果上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实验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练习场馆、练习密度、持球练习时间、练习主动性等诸多难以协调的问题,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作为学校教育中主要课程之一的体育课,与其他学科有一些共同点。但是,体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更显示出自己独特的学科特点。例如各科教学都在课堂里进行,只有体育教学通常在操场上进行;各科教学以学习知识发展智力为主,而体育教学主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学习锻炼身体的方法;至于体育教学中学生分组轮换练习等教学组织形式,更与其它学科大相径庭了。所以体育教师要想胜任自己的教学工作,不光要研究教学,还要研究教学的对象——学生,不仅要研究学生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关系,还要研究学生群体的结构;不仅要研究学生有组织的集体结构,还要研究学生自然集体的结构。  相似文献   

8.
“实案选登”栏目为进一步提高实用性、针对性、互动性,2012年对刊登形式进行重新改造,将以“教学设计+自我分析+网友点评”的多元形式呈现。教学设计:可以是完整过程,也可以是教学片断,老师们将自己设计的最精彩、最巧妙部分以教案形式呈现出来;自我分析:需要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剖析,针对教学环节、练习手段、组织形式,简明扼要分析其设计的优点是什么,符合什么样的教学规律;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是以动作技术的反复练习为主,为了提高练习的效果.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王仕虎 《体育教学》2008,(10):58-58
一.篮球身体素质循环练习 此练习方法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各种身体素质,并依据发展身体素质的要求,依次设立站点。其中的1、2、4站以训练运动员速度素质为主;3、5、6站以训练运动员灵敏素质为主;7、8站以练习力量素质为主;9站以练习耐力素质为主(见图1)。  相似文献   

11.
朱灿辉 《体育师友》2010,33(2):14-15
双手胸前传球技术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预定的教学时数内,经常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尤其女生,其生理结构决定了上肢力量弱,致使协调性差而不能完成动作。文章在教学中以提高中学生课堂学习双手胸前传球兴趣。采取了以下几个改变:改变讲解形式、改变练习形式、改变表现形式和改变作业形式,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旨在为今后的教学和练习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跨栏完整教学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体育课跨栏教学中,通常采用以分解教学法为主,然后再过渡到完整动作练习。这种传统的教学法,往往出现这样问题:分解动作做得好,但进行完整动作练习时,往往产生动作不协调及错误动作。我们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采取教学过程实施完整教学法进行教学,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缩短了学生掌握动作的时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刘敏 《体育科技》2004,25(2):67-69
教学比赛是教学训练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是提高和检查教学训练效果的重要手段。多年来 ,在体育专业篮球教学中 ,教学比赛贯穿篮球教学的主要练习环节中。通过采用分组、分队、分班的教学比赛对抗形式 ,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练习效率 ,完善技、战术运用能力 ,提高裁判水平 ,培养学生的篮球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相似文献   

14.
“实案选登”栏目为进一步提高实用性、针对性、互动性,2012年对刊登形式进行重新改造,将以“教学设计+自我分析+网友点评”的多元形式呈现。教学设计:可以是完整过程,也可以是教学片断,老师们将自己设计的最精彩、最巧妙部分以教案形式呈现出来;自我分析:需要老师们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剖析,针对教学环节、练习手段、组织形式,简明扼要分析其设计的优点是什么,符合什么样的教学规律;网友点评则是编辑在初步定稿的基础上,把稿件呈现在《体育教学》论坛(bbs.tyjX.net.cn)的“实案选登”板块,进行网上讨论交流,届时我们将选择一些精彩点评同步刊出。  相似文献   

15.
为创新羽毛球教学方法,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发现学习理论设计以学生自我为主的学习羽毛球手法、步法练习模式,采用对比实验教学法进行实践应用教学研究。实验结果取得了显著教学效果,解决了困扰羽毛球教学的各种矛盾,改变传统教学,激发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使学生高效率地掌握羽毛球动作技能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在学习过程观察、判断、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作为普及中国武术的一种形式,已经为学生们热爱,其有健身、健心的功能,还能传承中华文化,在新的社会环境下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条。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问题,如:忽视太极拳攻防含义的学习;对下肢练习不够关注;以及在练习过程中忽视动作与呼吸的配合等问题。文章针对以上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教学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多年来传统的篮球普修课教学,惯用的是理论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实践课以反复练习动作为主,满足于背书本和单调重复练习的主要教学形式和方法。这种教学形式和方法脱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教学原则,忽视了理论知识和专业能力的培养,也助长了学生中的不良学习风气。球类教研室篮球组“指导发现式”教学,在教学科和导师组的领导下,根据篮球普  相似文献   

18.
耐久跑是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它又是一项提高学生耐力水平的典型项目,具有很高的学习和锻炼价值。但是由于练习持续时间长,体能消耗大,学生们几乎都有一定程度的恐惧心理,再加上教师教法简单,练习方法单一、枯燥,学生更容易产生害怕和厌倦心理,严重地影响了耐久跑的教学效率。为了帮助学生们克服厌倦心理,培养他们对耐久跑的兴趣,我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一、变换跑的形式,转移注意力在耐久跑教学中,组织形式的单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场地中不断变换的图形,同时采用不同形式的跑…  相似文献   

19.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在“竞技体育”思想指导下,游泳教学模式呈现单一化倾向。为使游泳教学更主动地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1 指导思想“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根据游泳技术的特点而设计的一种以学生自学为主而教师起指导作用的教学形式,它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2 模式结构 见附图附图1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图3 组织教法运用“自学指导”教学手段,以个人、小组自学、互学为主要形式,通过模仿、练习、讨论、评价等手段达到掌握动作、培养能力的目…  相似文献   

20.
张永进 《体育教学》2011,(12):52-52
本课特点:1.问题教学策略和比赛教学策略的结合运用。本课在主教材的教学中以问题引领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的探索中,调动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辅教材中采用了比赛的教学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