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由此可见,美育在当代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蕴含着很多审美因素,是用来培  相似文献   

2.
吴海燕 《语文天地》2012,(10):61-62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材蕴藏着极为丰富的审美素质教育内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美育,要求教师以美启真,以美怡情,以美育人。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多么精辟的论述!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它揭示了学校美育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语文所包含  相似文献   

5.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化学实验现象给人以美的直观感受,对物质结构  相似文献   

6.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认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目的在于: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这段精辟的论述,它揭示了学校“立美”的深刻内涵: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他们丰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学生成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只有这样,学生日后才会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今天,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7.
《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试结合中学语文文本实际,从发现自然之美、寻求生活之美、感受意境之美、挖掘意蕴之美、领悟情感之美、剖析形象之美、品味语言之美、理出结构之美等八个方面对如何进行审美教育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法国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学科具有语言美、形象美和意境美的属性特点,因而在学校教育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在于挖掘和激活内在的美育元素,把它渗透到教学活动并进而植入到学生的思想情感之中,有助于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全面发展,逐步转化为学生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精神意识和自觉行动。这是语文教学审美教育功能的应有之义。然而,在语文课程传统教学活动中,应试教育和急功近利等因素蒙蔽了许多教师那"一双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致使语文的美育功能大为淡化或者黯然失色。本文强调语文美育一说,意在突出并渗透其内在的教育功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现行高职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美育资源,它几乎包罗一切美的表现.从教材的内容看,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无限丰富,政治变革、军事斗争、外交往来、经济建设、文化活动、自然景观应有尽有,古今中外无所不包,其美质主要有自然美、社会美、人情美等等.从教材的形式看,更是多姿多彩.既有轻柔和谐的优美,也有雄奇激昂的壮美;既有催人泪下的悲剧美,也有令人捧腹的喜剧美.不同的文学形式也各具美的特质:散文的意境美、杂文的犀利美、诗歌的音韵美、小说的情节美、寓言的哲理美等等.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和智育之手段,此教育者不可不留意也."高职的语文教师只有从美的角度去把握教材,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中的美,才能帮助学生按美的规律来美化自身和改造客观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10.
邵瑞 《中国德育》2014,(19):73-75
正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指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按照他的看法,整个教育者应以美为"津梁"。而美德教育的要旨就在于以"美"为津梁,就在于追求师生教育活动中"真"与"善"和谐统一的境界。我们知道,"真善美"既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目标,又是童话的精髓,让童话滋养童心,用童话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儿童教育、生本教育。以学校的生活情景为媒介,重视学生内在  相似文献   

11.
<正>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校要教人学会在美的世界里生活,使之没有美就不能生活,让世界之美创造出人本身之美。可见,发现美、追求美,既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属性决定的,也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之一。一、带学生走进美的世界——知美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因为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青少年学生对美的认  相似文献   

12.
北京大学叶朗教授说:"美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他认为:"审美活动永远是创造性的活动。"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带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数学之美充满了整个世界。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3.
在现实危机与理论借鉴的双重促动下,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理论迅速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主题。无论是从"形而上"的超验之维,还是从"形而下"的经验之维,教育回归生活世界都是一个难以成立的命题。在中国教育场域中,西方的生活世界理论不是拯救中国的现实教育危机的密钥。虽然社会生活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教育价值,但是社会生活不是完美无缺的,而是有限的,所以,学校教育对于社会生活只能是超越而非回归。同样,学校教育中生活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生活,它是有限的生活,我们不能苛求学校教育中的生活像社会生活一样。学校教育中生活只能是有限的系统生活而非零散的浅薄生活。  相似文献   

14.
美育就是美感教育、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处处有美育的内容,美育与语文教学是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的。语文课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自然美、社会生活美、人类心灵美、艺术美等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我们语文教师应承担起美育的任务,把美的内容溶于到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引进美的境界中去,让他们张开理想之帆,驰骋在美的海洋之中,向美的世界奋进!  相似文献   

15.
实现语文课上的审美教育,教师要在教学中拨动学生的"情"弦,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活体验,引导学生从文本入手:以阅读体会语言的音韵美;以想象拓展文字的意境美;以移情再现描写的色彩美;以剖析彰显文章的结构美;以感悟内化作者的人格美。  相似文献   

16.
主持人寄语     
由梁稳根先生捐资联手涟源市委市政府共同创办的三一学校,自创立以来,一直倡导"以品质教育服务人群"的办学宗旨,坚持"品质改变人生,知识成就未来"的育人理念,我们认为:学校教育的本质是引导帮助学生发展与完善其与生俱来的心智、品性、才干等禀赋。这就要求我们用最合适的内容、最有效的手段引导帮助学生使其自身的天生禀赋发展到极致,为其追求生活的理想境界奠基。今日中国之学校教育、今日世界之学校教育,最最需要的就是"品质教育"。正如梁稳根先生题赠三一学校所言:  相似文献   

17.
肖丽娟 《四川教育》2022,(10):30-32
蕴含文字文化之美、多元融合之美、学生成长之美的汇美语文,旨在为每个学生描绘美好的未来。为此,教师要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在诗情画意中感受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之美;要打破学科界限,在情思飞扬中演绎融合之美;要回归生活,在实践体验中追寻成长之美。在汇美语文的世界里,学生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在终身发展、全面发展中绘就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18.
宛伶俐 《学语文》2007,(1):56-56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通过教育实现的,这种教育就是美育——审美教育,也称美感教育。美育的契机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就学校教育而言,各科课程都有着美育的功能,语文教学自然也不例外。为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传递文化、创造文化的特定机构,如果学校教育真的让师生具有了高尚的文化之美,就能点燃他们勤勉、奋发的火种,那么,多彩的生活之美,辛勤的劳作之美,都会在一个人的面前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正>江苏省常州市刘海粟小学原名湖塘桥中心小学(北校区),创办于1975年。2001年被命名为江苏省实验小学,2012年8月学校更名为刘海粟小学。多年来,学校师生践行刘海粟"第一等的襟怀、第一等的正气、第一等的追求"的精神,把"办适合师生生命成长的美学校"作为愿景,以"培养人格健全、气质高雅的一品平民"为培养目标。以海粟的精神之美,导师生之品;以艺术的高雅之美,润师生之性;以向善的情怀之美,育师生之灵。学校从普通的中心小学,发展为江苏省首批艺术教育特色学校,成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