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宣亮 《记者摇篮》2012,(11):24-25
英国著名媒体人乔治·奥威尔曾在那个著名的政治寓言《一九八四》中说过这样的话:"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历史。谁控制了历史,谁就控制了将来。"互联网无远弗届的扩张性,令其凝结了历史、现在和将来。在全民皆上网的今天,电光火石般席卷互联网的微博,让人不禁感叹:微博,正在成为"全民皆兵"的新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2.
正关于历史,《说文解字》的注释为:"记事者也";在西方,多数语词源自希腊语"historia",原义为"调查、探究"。所谓"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①。其中强调的便是对历史真相的记录、追问以及对历史事件的现实反思。这是历史题材广电节目制作中不能回避的两个问题,也是它的意义与价值所在。一、现今历史题材的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态势一是随着社会进步、媒介发展和信息公开步伐加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闻的历史——新闻语境下的历史再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人传播学者潘忠党提出"传媒是局促的历史舞台",的确,在大众传播研究者看来,"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反过来说,过去的历史就是"昨天的新闻".那么,过去的历史可不可以成为"今天的新闻"?换言之,在今天的新闻语境下,如何才能实现昨日历史的再现?这一论题的提出,并非偶然.从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辛亥革命百年和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近年来,一系列的节庆事件接踵而至,而大众传媒对于具有主流地位的意识形态自然不能漠然处之.同时,由于微博等新媒体的相继呈现,大众传播正经历着自媒体时代的冲击,客观上也要求今天的新闻要比以往更加耐看,更有吸引力和更值得推敲,而嫁接历史的厚重感,不失为一条捷径.所有这些,都将"传媒的历史再现"这样一个课题摆在了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4.
高家慧 《青年记者》2010,(16):90-91
在历史人文类纪录片配音中,面对过去的历史事件或是一个遥远的地域,配音者往往没有亲身感受、亲身经历,自然不能完全把握到更加详细的信息,从而难以调动思想感情。这就需要运用到想象这一重要元素。  相似文献   

5.
文献纪录片叙述的是历史人物或事件,由于历史记录的不完整性带来了画面缺失的缺憾,因此,导演往往要借助纪实拍摄、情景再现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使过去的人物或事件“复活”。然而,文献纪录片的素材无论是以往记录的历史资料,还是为合理描绘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重新拍摄的素材,都必须通过一种手法即剪辑技巧的运用,才可以表达思想和情感。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过去的新闻,新闻是将来的历史。英国《泰晤士报》给新闻下过这样一个定义:"新闻是变迁的记录。"记录变迁,也就是记录历史了,所以就有人形容新闻为历史的秒针,今天的一条条新闻,也就  相似文献   

7.
章一平 《新闻实践》2006,(10):60-60
如果说记忆是人类重要的生命特质之一,那么历史就是人民的记忆。因此,结合新闻实践,把过去的一切挖掘出来,真实地记录下来,让人们了解过去,在活生生的历史事件中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下面谈谈我对采访历史老人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说史料》一文中指出":史料者何?过去人类思想行事所留之痕迹,有证据传留至今者也。"而往事得以流传后世,主要通过三种途径:文字记录的传播、实物的遗存、口耳相传。由此,这三方面的史料分别被称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口述史料,就是"通过有计划地访问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知情人,录下他们的谈话从而获得的某一特定问题的口述凭证,也称口碑资料"[1]。司马迁在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解放军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辉煌历史,一直是我们新闻宣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富矿。但是,历史是过去的记录,新闻是现实的反映,新闻报道如何把握历史机遇,在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上做文章,从浩如烟海的军事历史事件中挖掘出具有时代特色,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新闻"亮点",这确实值得我们新闻工作者认真研究和总结。我们在采访报道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高瑞欣烈士中,对此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媒介事件”的概念在传播学中由来已久,丹尼尔·戴扬和埃利胡·卡茨在《媒介事件:历史的电视现场直播》一书中将媒介事件定义为“对电视的节日性收看.即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遂个“戴卡”定义,其中有两个关键词:“电视”和“历史事件”,而电视无疑在该定义中处于核心地位。事实上,所谓“媒介事件”在这里就等同于“电视事件”了。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在批评某一新闻事件时,容易先站队、再批评。当批评陷入"站队思维"时,你站的队完全有可能是别人引导的结果,你的脑袋站过去后就没有了自己的独立思考,而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所控制:站这边还是那边。以"站队思维"来解读新闻事件,自然少了理性与真正的思考,甚至  相似文献   

12.
刘新安 《北京档案》2000,(11):25-27
史学原理告诉我们:完整的"历史记录",是由事件、事件过程及其事件背景构成的.虽然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人们利用档案记录了无数的历史事件,但我们是否问过这样的问题:在利用档案记录历史的过程中,它是如何完成事件背景记录的?  相似文献   

13.
货币代表财富。谁控制了财富,谁就控制了一个国家。那些企图控制货币的人或者是天才、政治家、爱国者,或者是无赖、奸商、投机分子,他们被称为货币贵族。美国经济学家布兰兹的《货币贵族》正是通过这些人的争斗,再现了美国历史上为控制货币而上演的持续百年的没有硝烟的战争。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话语权?说得通俗点,就是人对社会发生现象的"说话权"、"解释权"和"发表权",即控制舆论的权力.一个社会中,谁掌握了"话语权",谁就能将"自己的利益"反映出来,谁就能将"自己的意志"表达出来,谁就能引导整个社会的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5.
聂志腾 《新闻窗》2009,(1):51-52
“视点决定投影方向的人物是谁和叙述者是谁这两个不同的问题。”简单的说,即指叙事视角包括谁“说”(叙述的角度)和谁“看”(聚焦的角度)。“事件无论在何时被描述,总是要从一定的‘视角’范围内描述出来,总要挑选一个观察点,即看事情的一定方式,一定的角度,无论所涉及的是‘真实’的历史事件,还是虚构的事件。”  相似文献   

16.
覃礼华 《大观周刊》2011,(41):170-170
历史事件在历史演进中是偶然的现象.但是,潜藏其后却有着深刻的必然发生发展的规律性。历史教师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的表象,剖析现象背后的历史本质,深入理解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7.
一、正确认识"口述历史"和"口述档案" "口述历史"是通过走访历史事件当事人,或与当事人一起工作、生活过的人,把他们的回忆陈述记录下来,最终形成录音材料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刘华欣 《青年记者》2007,(18):39-40
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之际,长征报道一时成为全国各界人士共同关注的一道风景线。各大媒体纷纷使出浑身解数,适时地策划报道这一具有重大政治意义和历史价值的事件。各媒体的报道各具特色,但认真分析后就会发现报道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本文就媒体在"重走长征路"新闻报道中所体现出的共性病症作出粗浅诊断。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语:五部委提出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深入基层。基层是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那里有鲜活的实践,是新闻事业生长的沃土。走基层过去就是我们地市报的传统,这个传统我们不能丢,新的历史条件下更要把走基层变成我们的制度和自觉行动。只有经常走进基层,明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确立新闻工作为人民服务的职业  相似文献   

20.
真实,是电视观众喜爱收看的一个亮点,也是电视编导们在制作节目时追求的目标。如果对正在发生的人物和事件进行拍摄和制作,节目的真实性会表现得容易一些。如果事件发生的时间久远,空间又有变化,那么已经成为历史的事件,对今天的观众而言,是模糊无序、飘忽迷离的,因而观众期待的是对真实历史事件过程的感知,这就需要用适当的电视形式,来表现过去时空中所发生的人和事,以期达到真实或接近真实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