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婧人 《新读写》2009,(3):21-21
这是夏日浓郁而烦闷的黄昏,各种面孔在这时倾巢而出,或浓郁、或淡雅的气味融入空气中,织出暖昧的网。林荫大道上,一位年轻英俊的男子走着,身上只值六十法郎的西装仍显得他很有派头。他,就是从《漂亮朋友》中走出来的乔治·杜洛瓦先生。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红与黑》为例,深刻剖析了法国杰出的心理小说大师司汤达独具一格的心理描写技巧,力求深层次地探究司汤达现实主义心理分相反的深度和力量。  相似文献   

3.
拉斯蒂涅是《高老头》的中心主人公 ,贵族资产阶级化的典型。拉斯蒂涅还是《人间喜剧》里绝无仅有的当代英雄 ,同时也是巴尔扎克拿破仑英雄梦的达成  相似文献   

4.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在巴尔扎克一生创作中,不仅仅取得的是卓越的创作成就,更为重要的是在其作品中,体现了他夏杂而又矛盾的世界观。就《高老头》来说,《高老头》标志着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创作风格的成熟,主要体现在他以贵族阶级、资产阶级和下层人民的夏杂而矛盾的态度上,尤其突出是他对高老头式伟大父爱的同情,反映了文章主题,深刻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里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最终,巴尔扎克在其作品中,有机地将其世界观和创作在矛盾中流一起来。  相似文献   

5.
巴尔扎克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典型化的概括力完成了一部当代法国社会的"风俗史"——《人间喜剧》。《高老头》就是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一篇,通过描写各类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追求,展现了巴黎五光十色的金钱世界中扭曲了的爱情观、亲情观和友情观,从而揭示十九世纪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道德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红与黑》不仅是一部反映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生活的政治小说,更是一部洞察爱情、展示人物心灵的艺术杰作。它的出现开启了爱情描写的新天地。对书中三位主要人物的爱情观进行了初步的探讨。认为作者司汤达在小说里描写了三种不同的爱情观:于连的爱情观是吸血的爱,德.雷纳尔夫人的爱是真诚的爱,拉莫尔小姐的爱是折磨的爱。  相似文献   

7.
王维 《文教资料》2013,(33):9-10
拉斯蒂涅、高老头、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是巴尔扎克代表作《高老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各自有着深刻的意涵。拉斯蒂涅的转变代表着金钱魅惑下贵族后裔的蜕变,高老头的遭遇控诉了金钱对人性的扭曲和对道德伦常的践踏,鲍赛昂夫人的命运揭示了贵族妇女的历史性衰败,而伏脱冷则很好地充当了作者批判社会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以他的异化劳动理论为开端,对人类社会的异化现象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马克思认为异化不仅是社会发展所采取的一种否定形式,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类的历史就是异化和扬弃异化的历史.本文从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的现实意义入手,观察和分析当代社会上所出现的"文凭热"现象,意在说明文凭异化的后果.并试图探讨扬弃文凭异化的途径方法.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人对“幸福”的理解不一样。幸福观的形成和发展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不同阶级、不同时空呈现出的幸福观也不尽相同。然而,《人生》和《红与黑》这两部在不同环境、不同时空下产生的经典作品,以其主人公相似的情感经历和奋斗历程,对“幸福”作了全新的阐释,并孕育和丰富了幸福的内涵,即幸福源于一种正确的认识、一种真实的情感、一种自然的状态和一种自由平和的心境。  相似文献   

10.
《德意志意识形态》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具有特殊意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德意志意识形态》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进行了根本性重构,让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完成了"科学化"。这种重构使马克思主义从"异化"中心视域转换到"历史"中心视域,实现了一次历史飞跃。  相似文献   

11.
《高老头》的主题并不是具体的个人,它描写的人物往往纯粹受着激情的驱动,缺乏身体对环境的感受力,作品的主人公其实是每个人身上共有的激情.这产生了作品的主题:激情的破坏力量.这种主题表现了对启蒙运动以来自我主义的一种警惕和批评.作品采用了环套形的结构,用以表现这种特别的主人公,以求强化这种主题.  相似文献   

12.
13.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在劳动生产中得到生发和阐释,依循劳动生产的逻辑彰显出特有的现实感和历史感。卢卡奇在他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中,把“物化”的扬弃诉诸于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在“观念”框架中得以阐明,显示出另一种相映的“温和”感和软化。二者各有合理之处及不同的侧重点。把从不同的角度和出发点进行两种理论的分析比较,作为更加深刻和全面地理解马克思的“异化”理论、探索克服异化道路的必要和重要理论钥匙,是理论辐射和升华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探求理论创新的博大理论胸襟所打动我们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维度。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分析《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的性格及其背后的历史。根据作者对于连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的描写,分析于连的感情与心理的细微变化,从而得出于连是一个自卑与自尊、虚伪与真诚、并具有反抗性与妥协性等性格的矛盾统一体。同时通过于连的心理反映社会现实,揭示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心理描写的角度分析《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的性格及其背后的历史。根据作者对于连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的描写,分析于连的感情与心理的细微变化,从而得出于连是一个自卑与自尊、虚伪与真诚、并具有反抗性与妥协性等性格的矛盾统一体。同时通过于连的心理反映社会现实,揭示当时法国社会的黑暗现实。  相似文献   

16.
《红与黑》是著名的法国小说之一,小说的内容生动形象的描述了,在法国文化大革命时期,一个出身贫苦但是具有才华以及野心的年轻人的传力性的,悲剧性的经历。开展关于《红与黑》的多重象征解读,体会小说中的"红"所表现出的热烈以及"黑"所表现出的肃穆,可以使得我们更加深层次的体会到,司汤达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时代意义以及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红与黑》主要描写下层平民一个木匠的儿子于连,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的野心膨胀和破灭的悲剧。书名红与黑,有人说红是代表拿破仑时代的军服。黑是代表王政复古年代的僧侣的黑夜。红是于连那颗不甘寂寞的心,黑则是那个时代黑暗的社会现实,最终黑夜熄灭了人们的热血。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与马尔库塞都很关注人的本质、人的异化以及人类的解放。马克思从对劳动的分析入手,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提出通过社会革命、改变生产方式来克服人的异化,达到人类的自由与解放。马尔库塞认为爱欲是人的本质,但资本主义社会却利用技术理性使人们仅仅满足于虚假需要,出现了消费异化。他主张通过艺术和审美形式来实现人类解放,但由于缺乏现实依据,不免陷入乌托邦的境地。  相似文献   

19.
从分析探讨《红与黑》特殊的写实技巧可以看出,司汤达的写买技巧是倾向于主观的,分为主人公的“人格化”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技法的主观化。凡此,从文学继承角度和作家创作个性方面都可以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20.
徐晗 《英语广场》2023,(18):72-75
《兔子,跑吧》是厄普代克“兔子四部曲”中的第一部,主要讲述了不堪忍受平庸的生活以及家庭琐事的青年男性哈利想要逃脱原本生活的束缚,最后却又无法挣脱自己精神枷锁的故事。本文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入手,从男女关系的异化与人与自我的异化两方面主题对《兔子,跑吧》探讨,指出异化是时代背景下政治经济地位不平等而演化出的不满导致的。唯有用爱,才能克服异化,消除社会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