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旭 《编辑之友》2016,(9):88-92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全民素质提升,阅读需求与阅读数量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对婴幼儿的教育及阅读习惯培养加以重视,这成为儿童书籍发展的原动力.文章基于阅读体验的低幼儿童书籍交互设计,结合低幼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对低幼儿童阅读感知、阅读行为、阅读学习体验分析,探讨低幼儿童书籍阅读模式交互设计,提出感官体验、情景体验的低幼儿童书籍阅读体验交互设计开发.  相似文献   

2.
书籍交互方式对儿童阅读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以5—6岁学龄前儿童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明确了书籍交互方式和性别对儿童阅读兴趣、主观评价、偏好和情感的影响,结果发现:儿童偏好的书籍交互方式是知觉互动、折叠互动和抽拉互动,儿童期待在图书馆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触觉互动、嗅觉互动和折叠互动的书籍交互方式能够满足儿童的情感体验需求,性别差异仅存在于折叠互动和弹出互动两种书籍交互方式中。书籍交互方式对儿童阅读的影响规律研究可为引导儿童阅读行为提供依据。图4。表2。参考文献24。  相似文献   

3.
基于保护儿童视力、培养儿童阅读习惯的需求,儿童书籍并未受到数字媒体阅读的大幅度冲击.随着国家生育政策的放开,中国儿童书籍更是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市面上儿童书籍的现状,发现中国儿童书籍设计存在的问题.基于此,结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出了儿童书籍的整体设计原则,并提出了从五感入手,增强书籍形态设计...  相似文献   

4.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在消费物质产品的同时更关注个性体验。本文结合儿童的生理体验、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三个层面,分析在用户体验设计环境下影响儿童电子书设计的四要素,并提出了体验设计应用于儿童电子书设计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5.
浅谈互动式设计在儿童书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书籍是儿童不可缺少的伙伴,优秀的儿童读本可以让孩子在阅读过程中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感受美、欣赏美,使儿童的整个身心得到滋养。因此,儿童书籍的设计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并担负了重大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6.
移动阅读APP交互体验设计的艺术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手机阅读用户数量不断增长的过程中,根据用户移动阅读体验现状,研究阅读APP交互体验设计的艺术范式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通过移动阅读APP设计中体验美学启动界面、欣赏美学风格设计、品味阅读交互设计、体味书籍推荐与情感交流、畅享感官与内容融合的研究,分析了移动阅读APP交互体验设计的艺术范式;指出移动阅读APP的设计中应将用户交互体验与阅读内容结合起来,把握用户交互体验设计的艺术范式,提升用户移动阅读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杭璐  陈嬿  王嘉琪 《图书情报工作》2020,64(19):109-118
[目的/意义] 提升可用性和情感体验是引导儿童使用信息搜索工具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研究的方法,了解输入方式和性别差异对儿童搜索体验的影响,为儿童信息搜索平台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过程] 邀请儿童完成特定的封闭式搜索任务,评估键盘打字、手写输入和语音搜索3种输入方式对儿童信息搜索可用性和情感体验的影响。[结果/结论] 搜索输入方式对儿童信息搜索可用性有显著影响,其中语音搜索的操作可用性最好、儿童的情感体验最积极;性别对儿童信息搜索可用性和情感体验有显著影响,男孩在信息搜索中的行为表现和情感体验较好;输入方式与性别差异对搜索可用性存在交互效应;语音用户界面搜索方式能够满足儿童的可用性和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8.
张怡 《出版广角》2018,(11):77-79
文章以慢设计理念的内涵为基础,从人文关怀、情感体验和本土文化三个方面阐述了慢设计理念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表现.书籍设计中融入慢设计的理念,不仅提升了书籍装帧设计的内涵与品位,而且充分体现了人、社会、文化与环境的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9.
绘本阅读在阅读习惯培养、艺术熏陶、素质教育、情感体验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于乡村儿童具有特殊价值.为推广乡村绘本阅读,提出了包括与小学合作、拓展支持渠道、先行开展试点、编写推荐书目和导读材料、强化书籍流动管理等在内的绘本流动站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芳 《今传媒》2013,(5):99-100
在书籍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不再简单地为了设计而设计,书籍被设计者从各个角度赋予了各种各样的质感,即"书籍五感"。书籍在视觉、触觉、嗅觉、听觉、味觉等五方面给人类带来了愉悦的体验。只要书籍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坚持理念创新,坚持从书籍内容出发,就能够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和读者心理的好书。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介绍了用户体验的相关概念;其次提出用户体验设计不能仅仅满足可用性设计,要注重与用户心理和情感研究方法的整合,并基于普遍心理分层理论构建了Web环境下的用户体验设计模型;最后从用户目标、可用性设计和基于心理学的用户研究方法角度论述了Web用户体验设计需采用的原则、方法和相关技术.  相似文献   

12.
郭树坤 《中国出版》2023,(24):45-49
文章针对出版工作者在编辑设计中认识偏差的现状,分析书籍装帧与书籍设计的区别,提出文编、美编应基于书籍设计的理念,打破藩篱、通力合作,满足新时代读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阅读体验需求,针对当下出版社普遍存在文编、美编交流不顺畅的撕裂状态,提出通过强化和合共生的观念、树立守正创新出精品的理念、转换对设计工作的认知视角、完善协作创新的机制等举措构建新型文编美编合作关系,在书籍设计理念上形成共识,加强市场意识和精品意识,给图书设计注入“灵魂”。  相似文献   

13.
马珂 《出版广角》2018,(11):59-61
文章通过对人工智能在书籍设计出版领域应用发展的分析,阐述人工智能对书籍设计出版的积极影响,探讨人工智能在创意能力、审美能力、情感等方面的不足,进而对书籍的设计出版提出智能辅助设计和智能个性化设计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人工智能和书籍设计出版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从儿童审美偏爱看儿童书籍的装帧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书籍是专供儿童阅读的书籍,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殊性。为此,我们想从儿童审美偏爱的角度来探求儿童书籍装帧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15.
传统纸质书籍的身体感、仪式感、现场感等阅读优势是屏幕图书所不具备的,书籍设计应从语境、心境、艺境等阅读体验出发,从版面编排的多维性拓展语境体验,材料工艺的探索性延伸心境体验,整体构思的独特性深化艺境体验,深度挖掘并丰富传统阅读带来的立体化、全方位、多角度、多感官体验之美.  相似文献   

16.
现代书籍设计,不仅要赋予文字、图像、色彩等设计元素以富有情感和内涵的艺术表现形式,还必须通过独特的设计意识,使书籍内容与书籍艺术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其目的是提高人们的阅读兴趣,引领人们的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7.
新品     
《中国传媒科技》2012,(15):78-80
<正>Sony Reader更新设计,内置Evernote和Harry Potter书籍Sony承诺Reader PRS-T2具备更直观的触控体验和翻页效果。此外,在网络分享方面,内置了Evernote,可以让用户直接将喜欢的内容保存到云端。同时,你还可以将喜欢的页面内容、书的封面或者是其它可供查询的信息共享到Facebook上。另外,Sony开始提供基于网  相似文献   

18.
林楷 《现代出版》2015,(2):77-78
书籍作为人类进步的阶梯,往往强调内容为王,容易忽视装帧设计对整个书籍价值传递层面的影响。一本书除了传递文化信息与知识内涵外,还应该具有愉悦人的感官等重要价值,这也就要求传统书籍需要丰富以文字信息传递为主旨的出版方向,将书籍本身对审美的价值思考、对社会的深层次考量提升到一个更加瞩目的层面。诚然,在我国的文化背景下,书籍本身需要给读者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其设计也应该遵循诗意的表达。可以说,书籍本身所具有的价值理念都孕育在我国的审美文化、古诗典籍、艺术遗产之中,也同  相似文献   

19.
优秀的幼儿书籍不仅能激发幼儿积极的阅读兴趣,还可启迪幼儿的智慧,形成美的体验和培养幼儿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文章主要以幼儿书籍形态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案例分析,从幼儿书籍的形态、封面、内页、色彩、材质等各形态构成要素,探讨幼儿书籍设计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书籍作为人类思想交流、知识传播、文化积累的重要手段,对社会发展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儿童读物是书籍装帧这门学科里的一个重要分支,儿童在心理和生理等方面均同成人有明显区别,因此,对儿童读物的形态设计要提出新的要求。如今,儿童读物的设计,总体来说呈现出一派繁荣的景象,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阅读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几点新的看法,如:儿童读物的开本、装订、色彩和版式等设计要从儿童心理需求出发,设计自由化、趣味化,适合儿童阅读的书。同时,书的设计可以突破平面形式,设计玩具式的立体书,使孩子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游戏与阅读的新奇与乐趣,从而获得愉快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