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郑保卫 《新闻前哨》2010,(10):14-17
一、设置新闻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意义新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新闻学教育的典型模式是职业培训。国外的新闻教育注重以实务导向为主的办学方向,因此,培养专业型硕士是新闻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目标之一。严格区分学术型硕士学位与应用型硕士学位,在美国、英国、法国、日本、韩国以及我国香港等地已成为新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常态。  相似文献   

2.
目前,高校对新闻教育多为应用型的定位,因而新闻教育容易走入单纯强调职业培训的误区。回顾国内外新闻行业发展的历史和新闻教育走过的曲折道路,我们需明确新闻专业理念培养是其核心和灵魂。  相似文献   

3.
新闻,从作为一种事业的层面上来考察,它是和人类进入近代、现代文明的历程紧密相随的。在我国,从上个世纪后期开始,新闻教育在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中成为热门;有关新闻、新闻传播、新闻媒介研究、新闻文化现象阐释及相关学科理论与实践的探讨,也开始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这是不足为奇的。因为中华民族正是从这个时候起,进一步加大了推进现代化目标实现的步伐,加速融入世界,力求民族复兴,从而为新闻学科的教学、科研和发展,提供了更为充分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在教学和研究上,一批中青年学者的加盟,为这门学科的发展,起了“…  相似文献   

4.
文献老化现象是大多数学科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学科的老化问题进行研究有利于了解与把握该学科的发展进度。文章选取CSSCI中的新闻传播学期刊数据为数据样本,运用引文分析方法,探讨新闻传播学的学科老化规律。在研究中通过测度与对比分析新闻传播学的半衰期、普莱斯指数、最大引文年限等重要老化指标,呈现了该学科的老化与发展状况,提出了该学科老化背后的原因以及学科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潘艳 《采.写.编》2022,(5):173-174
理论研究与技能实践的矛盾、特色发展与学科建设的矛盾,是高校新闻学科面临的现状。新媒体环境以及融合新闻生产方式,对高校新闻学科现有的课程体系、教育内容与方式形成了新的挑战。因此,应通过加强学科融合、推进新闻学科中人文课程设置,重视协作能力培养、建构以合作为导向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等方式,提升高校新闻学科的实践与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举办的中国第四届广告教育研究学术年会上,我国新闻教育学会会长,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何梓华指出,新闻传播学类专业点超长规高速发展。目前,我国高校中,开办诸如新闻与传播专业的院系至少已有600家以上。但是全国各知名媒体像中央电视台、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7.
编辑学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编辑学学科在我国的建立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改革开放,我国的文化、科学与教育事业迅速繁荣,新闻传播与编辑出版产业也随之突飞猛进.产业发展的巨大需要,将我国的编辑出版学研究和专业教育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8.
周明瑞 《新闻世界》2012,(10):200-202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新闻人才供不应求。肇始于1996年江西财经大学率先招收经济新闻专业本科生,国内经济新闻本科专业教育走过了16年的发展历程,以江西财大为代表的财经院校的探索也为此提供了另一种视角。通过注重学科基础建设、强化理论联系实践、引导学生兴趣爱好、积极引进来走出去等方式,有助于经济新闻人才的培养,而打通本科与研究生教育、开展定向委培,或是经济新闻教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与美国的CIP学科目录相对照,我国目前的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暴露出滞后性和缺乏灵活性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闻传播学科和教育的发展。笔者建议学科目录应体现新闻传播学实践性和应用性强的学科特点,可考虑在单一的学术学位之外增设专业学位,同时还应将广告、公关、编辑出版和媒介经营管理等发展得较成熟的研究方向升级为二级学科。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将教育新闻采写与人文精神传播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既有利于教育新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完善,有利于教育新闻事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现代化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 教育新闻与人文精神的涵义及关系 (一)教育新闻的涵义 教育新闻就是反映教育领域的教学活动、教研成果、教育人物和教育改革等的一种新闻报道,是各类新闻中的一种.教育新闻内容包括学校教育新闻、社会教育新闻与家庭教育新闻.社会上各种与教育有关联的人和事,都是教育新闻采访报道的范围与对象.同时,教育新闻有着指向性、专业性、多样性等多个特征.  相似文献   

11.
媒介环境的变化引发人才需求变化,进而促使我国新闻传播教育的调整.国外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社会科学的导向,国内的新闻传播教育和研究也呈现出转向社会学的趋势.社会学的学科基础和中国社会学独特发展路径为充实和改善新闻传播教育提供了可能,具体体现在理论、研究方法和相契合的培养目标上.  相似文献   

12.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真实性,是新闻的基本属性。是新闻生命力的所在。在我国,新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同时也是发展较快的一门学科。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新闻理论研究取得了很大成绩,新闻史、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新闻编辑、电视新闻学等领域已有了长足的发展。随着研究的不  相似文献   

13.
在新的时代语境和新技术变革之下,新闻传播学科的"战略性学科"和"平台性学科"属性凸显,"实践性学科"属性需要继续强化。本文回应当下新闻传播学教育的普遍发展困惑,聚焦新闻传播学教育模式中的主流与特色融合创新这一核心命题,以同济大学新闻传播学教育探索为案例,展开相关学科体系的革新与实践研讨。  相似文献   

14.
理论与实践兼具:新闻师资适应市场需求的定位趋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文津  刘科荣 《新闻界》2006,(4):120-120,119
一、新闻教育发展现状及其对师资的需求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新闻传播业的发展,加之高校并轨扩招和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地位的确定,刺激着新闻教育规模的迅猛扩张。截至2005年上半年,全国各大院校新闻学类专业点数量总计661个,比2004年增加200个,是200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80年(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中国新闻学教育和研究发展的几个特点纵观中国新闻学教育与研究80年的历史,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显示出几个明显的特点:1.新闻学教育从普通高等教育向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方面发展,形成了多种方向、门类齐全的新闻学术教育领域。1949年以前,中国新闻教育局限于中低层次,除了职业培训之外,毕业生基本是本科生,只个别大学培养过极少量新闻研究生;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也只有复旦大学新闻系招收了两名三年制的研究生,均不授学位。自1978年起,中国开始招收新闻学研究生,1985年,开始招收新闻…  相似文献   

16.
新闻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走进我国科学研究的殿堂,已整整70年,其开端的标志,是191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新闻研究会。 70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条件下,我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走过了一条兴衰交替、曲折发展的道路。今天,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空前发展,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事业已具有超越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宏大规模。为了进一步推动它的发展,回顾既往,展望未来,当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一辛亥革命后,随着报业的发展,随着外国新闻学著作被零星地介绍到中国来,新闻学在我国开始受到注视。报界当时曾提出开办“报业学堂”、“新闻大学”之类的倡  相似文献   

17.
媒介新书讯     
新闻新学科高级教材据《中国新闻出版报》报道:经过我国一批新闻教育专家数年的潜心研究,一套荟萃我国新闻交叉学科研究最新成果的“新闻新学科高级教材” 日前由新华出版社出版。这套新教材目前推出的第一辑包括六卷:《新闻传播学》、《新闻文化学》、《新闻心理学》、《新闻美学》、《新闻语言学》和《新闻伦理学》。全套教材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学术价值,有的填补了我国新闻教育有关研究领域的空白。党报舆论监督论文集──《探索与实践》本刊讯 全国省级以上党报舆论监督优秀论文集──《探索与实践》近日出版。该书分为目的篇、技…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成绩:新闻教育的办学规模空前扩大,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地位显著提高,新闻学学科教学与科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新闻学学科培养的毕业生基本满足了新闻媒体需要等.但是,新闻教育事业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新闻教育的四大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教育事业发展很快,取得了很大成绩:新闻教育的办学规模空前扩大,新闻学与传播学学科地位显著提高,新闻学学科教学与科研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新闻学学科培养的毕业生基本满足了新闻媒体需要等.但是,新闻教育事业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女性主义思潮已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学科,而女性主义研究与新闻传播学的结合又促使了女性主义向着更深更广的层次发展。本文介绍了女性主义的历史发展以及女性主义研究在我国新闻传播学中的实际运用,对其中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问题作出分析,并通过大量案例来说明女性主义的研究与新闻传播学科之间的关联和影响,对当前学科中的女性主义研究作出一些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