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与新闻经典建构历程的比较分析,试图说明,新闻学当前作为一门年轻的且在中国语境下较为特殊的学科,无论是从其历史影响还是学术积淀来看,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相比还相差甚远,其经典文本的建构在当下似乎有操之过急之嫌,在学科内并未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在学科外影响力甚微,难以服众。因而,从经典的形成过程来看,中国现代新闻经典的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闻学的经典焦虑将存在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2.
冯月季 《新闻爱好者》2011,(16):102-103
本文立足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与新闻经典建构历程的比较分析,试图说明,新闻学当前作为一门年轻的且在中国语境下较为特殊的学科,无论是从其历史影响还是学术积淀来看,与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相比还相差甚远,其经典文本的建构在当下似乎有操之过急之嫌,在学科内并未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在学科外影响力甚微,难以服众。因而,从经典的形成过程来看,中国现代新闻经典的建构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新闻学的经典焦虑将存在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3.
新闻经典的建构,是一个关乎新闻对人性价值的守护与传承、新闻学科自证与书写、新闻教学与实践范本的命题。文章从3个建构视角——"新闻经典成立之内涵意蕴""新闻经典建构之价值意义""新闻经典评判之环境考察",探讨了新闻何以经典的逻辑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按照卡尔·波普尔的理论,新闻文本属于第三个世界——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世界3),是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和文本世界三个世界的互动的一个中间体。在三个世界的互动过程中,新闻文本不断地得到重现、确认与阐释,在学科研究与社会实践,以及新闻学科的实践与研究中,经过了突出化、典范化、符号化和"神话"化等过程,变成一个经典文本。新闻文本的经典化过程把新闻学科纳入人类知识体系整体框架,这是新闻文本实现自身价值的另一种方式,也是新闻学科得以持续构建的一个重要过程。  相似文献   

5.
基于人文社科情感转向理论范式以及新媒体网络运行逻辑,一种体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暖”新闻理念应运而生。这一新闻传播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新闻“人学”转向和新闻“温度”与“品质”,是具有中国话语特点的建设性新闻观。宏观来看,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新闻舆论工作的统领,其本身就为新闻传播工作指向了人。中观层面的新闻观应该怎样体现人?怎样为人的精神服务?这取决于新闻文本的价值观,它不同于新闻价值,它是用于判断和左右新闻价值的更为隐秘和更具决定作用的悬置的价值观在文本中的体现,这种价值观念内嵌于新闻文本中,并通过传播过程影响和建构整个社会的价值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西行漫记》为例,从实践操作角度探讨新闻经典的建构问题。具体从两个层面进行思考:第一,它是否成为满足人们需要的新闻作品?这是成为新闻经典的基础层面;第二,它是否形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新闻经典?它构成新闻经典的标杆层面,包括新闻作品要具有紧扣时代的主题、超越时代的前瞻性视角、激发人思考的力量,并蕴涵人类永恒精神价值等四方面,最后对斯诺和《西行漫记》新闻经典建构的意义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与《永不抵达的列车》等经典灾难报道相比,复旦踩踏遇难者报道之所以遭遇伦理诟病,其根本原因不在于侵犯了遇难者隐私,而在于丢失了"新闻共识"。"新闻共识",指的是新闻记者和受众对某个新闻事件的基础事实、社会语境、生产意义以及文本符号系统所具有的共同知识,这样的共同知识是新闻获得完整性的基础。新闻记者如果期待新闻报道能成功地激发受众的共鸣和认同、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首先培育自身和受众间的"新闻共识"。重视受众认知,是"新闻共识"概念的核心要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韩鑫 《传媒观察》2015,(2):44-45
从概念消解与建构的流变来看,新闻专业主义是一种以平衡方式达到专业新闻传播者理念与新闻生产所面临的内外部压力妥协共存的新闻价值理念。但网络时代新媒介的传播特质加剧了新闻在生产传播过程中面临的内外部压力,打破了原有的平衡,是造成"悬疑新闻"等不实信息大量泛起的主因。网络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再建构"需要着重强调以新闻客观性为核心的新闻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9.
以新闻事实为本位,新闻文本为对象,从整体质态上层递性地观照新闻文本的不同品质,用理论的逻辑厘定新闻文体的特性,通过理论抽象以丰富内涵深化理解,增强新闻文本实践的前瞻性、自觉性、主动性、鲜活性。以新闻事实为视域,新闻文本建构为主线,新闻事实信息传播为旨归,从静态与动态的互塑中,考察整体与部分、客体与主体、结构与关系、要素与功能、显在与潜在的信息呈现状态,探究新闻文体体类、体相与体性的内在统一性。  相似文献   

10.
新闻文本是由语言构成的说明特定事件并具有一定意蕴的新闻作品。研究新闻文本的“熟悉”特性,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传播现象,遵循新闻规律,实现新闻写作环节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传播的最优效果。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内媒体上出现一批着眼于过去事实的独立文本,学者杨琴由此提出"史态类新闻"的概念。本文在杨琴的研究基础上,对历史新闻、档案新闻等一系列现存的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试图探讨"史态类新闻"命名的用意,并从概念界定和文本写作上验证"史态类新闻不是新闻",以及从传者和受众两个方面寻找国内媒体比国外媒体更偏爱"史态类新闻"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张家恕 《新闻界》2007,(6):68-69
本文分析了新闻写作技能中的基本构成元素,如新闻思维模式、新闻文本图式等,以期有助于新闻写作者建构其写作智能.  相似文献   

13.
杨华 《新闻世界》2012,(1):13-14
新闻报道是“话语”,是意义的框选和建构。本文从话语分析的角度研究新闻报道,选择了“词语”作为文本分析的对象,将词语在新闻话语建构中的作用归纳为定性、渲染、规范、预设等四个方面。文章认为,新闻话语给受众提供了一个有意义、有倾向的文本世界,从而使得纯粹的新闻客观性成为不可能。  相似文献   

14.
傅建平 《新闻窗》2013,(3):55-57
在人类有新闻图片后的百余年间,大量的优秀新闻图片让人们记忆深刻。爱森斯塔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日——1945年8月15日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拍下的《时代广场的胜利之吻》,1958年美国记者比尔拍的《警察与儿童》,1961年日本记者长尾安拍摄的《刀剑下的政客》,1995年4月美国俄克拉荷马城发生大爆炸,查尔斯波特拍摄的《俄克拉荷马城大爆炸》等新闻图片,都是新闻摄影的经典之作。在中国新闻图片史上,同样流传下不少经典图片。  相似文献   

15.
李玮 《编辑之友》2011,(6):95-97
从现有的教科书和我们主观的教学思维来谈新闻经典,可以说是已经有太多的"经典":斯诺《西行漫记》是新闻经典,范长江《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是新闻经典,史沫特莱《震撼世界的十天》是新闻经典,邹韬奋《萍踪寄语》《萍踪忆语》是新闻经典……但是当我们试图站在"建学"的高  相似文献   

16.
所谓再生新闻是指记者根据各类媒介已形成文本或图像的新闻传播内容和新闻传播效果,充分挖掘各种新闻资料,对其进行第二次“开发”,由此发觉新的价值。 现在,通过二次开发获得再生的新闻报道在各类新闻媒介上已屡见不鲜。因此,并不是说一定要抢到独家新闻才是好新闻,别人报道过的新闻经过二次开发同样可以做成好新闻。当然要做好对新闻信息的再生开发,并不是一件容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教育的现代化过程始终带有务实和实务取向。2020年,在中宣部、教育部和中国记协的直接指导下,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创新之举和重要抓手的“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正式发起建设并形成了长效工作机制。2023年是“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推进开展十周年,本文以“中国新闻传播大讲堂”135位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话语文本为研究对象,结合元新闻话语与社会角色理论,探索面向高等新闻教育的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的角色建构。研究发现,职业话语叙事阐释了典范传统与时代语境下当代新闻人承载的角色期望。同时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在组织、公民、家庭多重角色扮演中,呈现了理想化与现实性并存的认知张力。基于角色期望和角色认知的现实,主流媒体新闻工作者致力于开展对新闻边界和新闻权威的共同维护。多维的角色建构剖析有利于破除新闻实践与学术知识系统间的认知壁垒,将新闻理想注入青年一代的认知系统中,同时为辅助理解新闻教育实践提供了思考的新视角和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由许多重要观点组成,本文认为其中六个观点具有经典性,蕴涵着唯物主义、自由精神和忠于真理三个菁华。这些经典理论都建立在严密的逻辑之上,具有雄厚的实践根基,由若干原理构成开放的、相互渗透的规则集合。无论历史和实践发生何种变化,经典理论都不会改变,始终具有指导实践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试论文化经典的主要特征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经典,是在文化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根底作用的最重要的文本。文化经典的文本具有多样性,首先表现在文化内容的分类上,其次直接体现在文本承载文化所用的材料质地和自然形态上。文本的多样性鲜明地体现了经典之所以为经典的特有性质,这就是内在蕴含着的经典性,即:经典的力量、经典的品格、经典的魅力。文化经典的作用和意义则有五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新闻传播活动中,传播主体面对的价值客体主要是新闻事实,而接受主体面对的主要是新闻文本。由于文本世界是对事实世界的反映,所以它们具有内在的同一性。在理论的抽象层面,它们具有的新闻价值属性理应是一致的。但新闻文本与新闻事实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