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小钢 《甘肃教育》2014,(11):95-96
正人生品质与幸福取决于"相遇"怎样的人?与一位科学家朋友聊天,谈到"相遇"与成功的问题时,朋友扳着手指,向我列举成功道路上助过他一臂之力的贵人:高中的班主任列于榜首,他说如果当年没有这位贵人,就没有他的今天。那年高考落榜,正是这位班主任,步行了几十里山路,说服父亲让他返校补习。第二年,他终于考上一所重点大学,从此,他走出了闭塞的大山,成就了他成为一名科  相似文献   

2.
前些天,我有幸与朱清时院士、俞敏洪先生一起作为“回响中国”年度致敬之教育风云人物参加颁奖典礼。给我的颁奖词这样说:“他有一个梦,一个新教育之梦。他为此所做的实践,让一群拥有教育理想的人,在播种理想的路上蹒跚前行。而如今,他的新教育改革之火,已然燎原。”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教育如何适应“三个面向”,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满头华发的上海工业大学校长钱伟长教授,就这一问题谈了他的看法.对培养人才的最初摇篮——中小学,这位年逾古稀的物理学家十分关心.不久前,他特地约请了十五位中学领导座谈,共商育才大计.他说:“整个教育是个系统工程,不能割裂,大中小学要加强联系,共同挑起培育人才的重担.”对于教育改革问题,他从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挑战的高度,首先指出——  相似文献   

4.
武汉大学前校长刘道玉——这位在教育改革的舞台上叱咤风云的领军人物之一,在沉寂多年之后,在古稀之年,推出了他的新著《创造教育新论,》再一次发出了创造教育的强有力的呐喊。现在,各种论著层出不穷。论著的实质在“论,”论者要发表新颖、独特、深刻的观点,要有真知灼见。论者  相似文献   

5.
魏书生首次来包头讲学,“一石激起千重浪”,他深邃的教育思想及其高尚的品格,令人耳目一新的语文教育改革思想和语文教学实践,给包头广大教师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深刻印象。他的报告所掀起的“魏书生热”在全社会产生了广泛的“魏书生效应”。  相似文献   

6.
一位住校学生在放学后与同学去酒店吃晚饭,喝了点酒。第二天早上班主任知道了,对他进行了严厉的责罚。同事们在一旁窃笑,因为这位班主任在处罚喝酒的学生时,自己身上正散发出头天晚上醉酒后遗留的酒精气味。我把这一信息反馈给他,他满不在乎地说:“我是老师,怎么能跟学生相提并论呢?”我不知道那位学生在毕恭毕敬接受这位班主任“教育”时的感受如何,但这样教育学生的效果怎样却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是自成体系的 ,他是一位从我国国情出发 ,并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思想进行教育改革探索的先驱者。他所倡导的普及教育 ,全面教育 ,终身教育思想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深化教育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特别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 :一是“生活”即“教育” ;二是“社会”即“学校” ;三是“教学做合一”。这三大主张包容着教育目标、途径、方法的革新理念 ,也提出了教育最终让受教育者去创造生活 ,改造自然 ,改造社会 ,服务于人类的本质特征 ,这对当前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  相似文献   

8.
《人民教育》1992年第3期发表的《农村教改实践家》一文,在吉林省柳河县引起强烈反响。柳河县共有36所中学,其中农村中学29所。农村中学的教育改革怎么搞,始终是柳河县校长、教师们热切关注的问题。《农村教改实践家》一文给了他们很大的启示。一位中学校长说:“李元昌的事迹告诉我们,教学改革并非神秘莫测,可望而不可及;并非城市可搞,农村不能搞;并非条件好的学校可搞,条件差的学校不能搞。只要我们遵照教育规律,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教育改革就一定会成功。”一位中学语文教师说:“李元昌同志给农村中学教育改革蹬出了一条路子。我不但要学他的教育思想,奉献精神,还要把他的教学方法学到手,让他的教改经验在我校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是自成体系的,他是一位从我国国情出发,并借鉴国外先进教育思想进行教育改革探索的先驱者。他所倡导的普及教育,全面教育,终身教育思想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依然有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一是“生活”即“教育”;二是“社会”即“学校”;三是“教学做合一”。这三大主张包容着教育目标、途径、方法的革新理念,也提出了教育最终让受教育者去创造生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服务于人类的本质特征,这对当前教育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陶行知热爱祖国,积极投身中国革命和教育事业,为中华民族的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是我国“五四”以后最有影响的、著名的进步教育家之一。他大力倡导普及教育、全面教育、创造教育、终身教育,并不断探索中国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道路。他以“人民第一”“教育为公”为自己的教育信条,忠实履行“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人生准则。2005年10月18日,正值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诞辰114周年。在此,重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缅怀这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应该给每个读者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11.
王会芳 《广西教育》2009,(26):34-35
有一幅漫画中的成功人士让我非常震撼:“他咋有那么多母校”,答案是“上小学时他留级四次、转学五次”。如果我们只是用“分数”这一把尺子去衡量的话,这位校友绝非优秀生,也绝不会走到今天的成功人士行列。那么,是什么让他走到成功的今天?当时的教育给了他什么样的舞台?这给我们教育工作者什么样的启示?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应该是怎样的?  相似文献   

12.
布鲁姆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他长期从事教育实验研究,探索学校教学问题,提出了“掌握学习”的教育理论。近期以来,布氏的这种教育理论在中国教育界刮起了一阵旋风,给中国教育改革注入了新的兴奋剂,一种“布鲁姆”现象已经出现,并正以迅猛之势扩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初次见到李局长,他便一口气地对我说出石林县的教育改革目标:“我们的目标是要在‘十一五’期间在石林全县实现幼儿教育普及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集团化、职业教育社会化和成人教育终身化。”好大的气魄和口气!这样的话出自一个民族地区的县级教育管理者口中,让我不禁重新仔细打量眼前这位从外表来看并不起眼的县教育局局长。  相似文献   

14.
这孩子傻吗     
日前,某报报道,一位三年级小学生在“三八”妇女节之前,到校长室去给校长提建议:“三八”节,应该给女老师放假。不久,这位校长到该班去听课时竟然在课堂上睡觉,这位小同学便举手揭发此事。这两件事,被校长、老师视为该生神经有问题,让家长带孩子去看心理医生;家长也认为孩子净做“傻事”。   其实,这位同学既没有心理障碍,也不是做傻事,恰恰是他儿童品格的真实体现。 其一,“三八”节给女老师放假是尊师的表现;其二,教师经常教育孩子上课要好好听讲,不要做小动作,不要乱讲话,不要睡觉。学生认为,让学生做到的,教师…  相似文献   

15.
算命大师常说“你命中缺乏贵人”,或“你今年会遇到贵人”,在职场打拼,少不了“贵人”相帮,这里所说的人就是人脉关系。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上半叶,教育改革一直是我国发展教育的主题。陶行知是以教育改革者自命的,他深受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但他反对“仪型他国”,他为探索我国新式教育发展的路径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并为此奋斗了近30年。他用毕生精力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经验。他那平民主义的教育改革目的,回归生活的教育改革理念,创造的教育改革精神,试验的教育改革方法构成了他实施教育改革的主导观念。他的教育改革观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上半叶,教育改革一直是我国发展教育的主题。陶行知是以教育改革者自命的,他深受美国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但他反对“仪型他国”,他为探索我国新式教育发展的路径不懈地进行教育改革的试验,并为此奋斗了近30年。他用毕生精力为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贡献了许多有研究价值的经验。他那平民主义的教育改革目的,回归生活的教育改革理念,创造的教育改革精神,试验的教育改革方法构成了他实施教育改革的主导观念。他的教育改革观是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是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和研究中,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其中创造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可谓:常青树上的一朵奇葩。为了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实现“三个面向”,培养创造性人才,我们应该学习陶行知先生的创造教育思想。这里,笔者试对他的创造教育的涵义、基本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创造教育的涵义  陶行知对传统教育“因循守旧,缺乏生气”进行抨击。他指出旧学校“它的方法是注重教训,给教训的是先生,受教训的是学生”,“读书不许发问”。1934年11月11日,他…  相似文献   

19.
1997年3月,陈宝玉走马上任潍坊市潍城区教委主任。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以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创办一流教育的鸿鹄之志,凭着他已近30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凭着改革家的胆略和气魄,为潍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从1997年到2001年,潍城区不断实践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三级跳”:从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到抢占素质教育高地、现代教育技术迅猛发展的跳跃;从实施大规模的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到集中优势资源,高中阶段教育得到优先发展的跳跃;从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办学体制改革,创办一流教育的跳跃。每一跳…  相似文献   

20.
冯恩洪创造了“建平模式”,而“建平模式”又塑造了一位真正的教育改革者、开拓者。他说:“建平中学8年教育实践的最深切体会便是:一流城市要有一流教育的根本在于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