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冲击是巨大的,《马关条约》的签订是使中国进一步陷入殖民地、半殖民地危机的开端。日本依据《马关条约》,不但从中国夺取了台湾及其周围岛屿的领土,而且从清政府掠取了巨额战争赔款,这些战争赔款被作为扩展军备及发展近代工业和义务教育的费用,迅速增强了日本的国力,从而使日本实现了“脱亚入欧”的梦想,变身为封建的军事帝国主义国家。清朝为什么会在甲午战争中遭到失败?清朝到底能不能打赢那场战争?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者在研究甲午战争中的论题之一。本文依据中日两国的历史资料,就甲午战争前中日两国的政局演变,简要地作以归纳和分析,通过对比,希望能够比较清楚地解释清政府在那场战争中失败的缘由。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近代五次反对外侵的战争中,中法战争是中国唯一一次没有割地、赔款的战争,并且在军事胜利的情况下签订了《中法新约》。因此史学界对中法战争的结果是众说纷纭。文章试图从“博弈论”来分析清政府在战争中的外交策略,以说明清政府在镇南关胜利后,“乘胜即收”是正确的,但是却没有利用这一大好的机会为中国争得更大的权益,从这一点来说,是失败的。而清政府在外交谈判中没有利用武力威慑,缺乏抗战到底的决心,以及不注重对法殖民当局心理与信息的掌握,是使其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试析近代中国的战争赔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革命博物馆的《近代中国陈列》中,展示着一幅“近代中国战争赔款统计表”。赫然的数字,令人触目惊心。笔者在设计这张统计表时,查阅了相关的档案资料,拜读了有关方面的研究文章,对一些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本文试就近代中国战争赔款的统计及其对中国社会经济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不平等条约重要内容之一的近代对外赔款,是西方资本主义强加于中国人民的政治经济锁链,它加剧了晚清政府的财政危机与经济崩溃;制约了近代民族经济的振兴,影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由赔款引发的社会危机亦加速了封建政权的灭亡与民族觉醒的步伐,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运动的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5.
人教社2003年版《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2—13页说:《天津条约》“清政府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中英、中法《北京条约》“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据此,可以对最终的赔款数额作出多种解释。  相似文献   

6.
八国联军镇压了中国的义和团运动之后,俄、英、德、美、法等十一个国家于1901年9月7日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条约中规定了巨额战争赔款,总额为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三十九年偿清,年息四厘,本息合计九亿八千二百多万两,史称庚子赔款。庚子赔款数额之大、牵涉的国家之多、偿付的年限之久、对后世影响之深,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而赔款的议订也是全部条款中困难最多、费时最久、争论最激烈的问题。关于赔款数额,俄、法、德等国主张各自提出赔款要求,最大限度进行勒索。德国一再叫嚣要中国赔至最后一分钱,并提出了索…  相似文献   

7.
郑应芳 《中学文科》2009,(15):44-45
甲午海战中日本倾全国之力和中国的北洋舰队打了一仗,对双方的影响都很深远。日本延缓了中国的近代化,得到大量的赔款和割地,同时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实际上处于日本的控制之下。甲午战争给中日两国都带来极大影响,对中国而言无疑影响是负面的;对日本来讲虽然表面上是获利者,但是也有损失,所以甲午战争对日本近代历史的影响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第九章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重点问题提示 《辛丑条约》的内容和影响。 在八国联军战争中,清政府遭到惨败。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是: (一)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加上年息四厘,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九亿八千多万两,还有各省地方赔款两千多万两,总数超过  相似文献   

9.
第九章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重点问题《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在与八国联军战争中,中国遭到失败。1901年9月,清政府被迫与十一国签订《辛丑条约》。其主要内容:(一)清政府向各国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加上年息四厘,分三十九年还清,本息共九亿八千多万两,还有各省地方赔款两千多万两,总数超过十亿两。(二)各国在北京东交民巷单独设立使馆区,可在使馆区内驻兵,中国人民不准在此区  相似文献   

10.
鸦片战争赔款对中国近代殖民地形成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桂屏 《华章》2008,(7):31-32
中国近代屈辱历史始于鸦片战争,其给中国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进程.本文从鸦片战争赔款的角度探讨了这场战争对中国当时政治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问:中国近代史上的五次大的赔款是怎样清偿的? 答:中国近代对外大小赔款约百余次。有因战争失败而引起的,也有因教案发生而引起的。有由中央政府偿付的,也有由地方政府偿付的,本文介绍的是由中央政府负责清偿的五次主要战争赔款。 第一次鸦片战争赔款及清偿 1842年鸦片战争结束,中英双方订立《南京条约》。条约规定:中国赔偿鸦片损失费600万元,军费1200万元,并支付行商累欠的300万元,合计2100万元。  相似文献   

12.
答: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1842年清政府被迫同英国侵略者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这次赔款以银元为计算单位支付,而以后清政府所有对外不平等条约的赔款均以白银“两”为支付单位。因此《南京条约》的赔款数目就常被误解为2100万“两”。那么为什么《南京条约》中的赔款以银元支付而不以银两支付呢?这主要是因为当时全国各地的中国宝银银两存在着重量不足、成色不纯、平砝(秤)不一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06年清政府设立税务处是中国近代海关发展趋势的一大转折。然而北洋时期海关权势复张,总税务司安格联在把持、操纵北洋政府财政金融方面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民国以来海关权势这一发展变化是以辛亥革命时期总税务司借口关税指抵外债赔款而夺取中国关税保管权为发端的。安格联在  相似文献   

14.
随着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满清王朝传统政治结构开始发生裂变。雅片战争的失败只是清政府一系列失败的前奏。从19世纪中叶开始,清政府又面临着一场更为深刻的统治危机-太平天国运动,在镇压农民起义过程中,地方势力迅速崛起,严重削弱了清朝中央集权的政治权力,动摇了清廷统治的政治权威。它是清末政局嬗变的主要力量之一,是近代中国早期工业化的主要推动和参与,对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勒索赔款和如何分赃,是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斗争的焦点。侵华列强专门组成了“赔款委员会”和“资源调查委员会”。以研究清政府可能负担的最高限额。各国首先在确定赔款总数上发生了争吵。德国“要求中国赔款。务到最高限度”,主张“二十万万马克之数”,因它“急需此款,以制造战舰”,以便与英国争雄。俄国也力主尽量榨取,急用赔款以加速西伯利...  相似文献   

16.
庚子赔款是庚子之役帝国主义向中国索取的赔款,是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一次最凶恶的掠夺。1901年义和团运动被镇压后,英、美、法、日、俄、德等十一个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政府签订空前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规定赔款为4亿5千万关平银两,年息4厘,39年还清,本息共9亿8千2百余万关平银两。庚款因数额巨大,还款时间长,涉及的国家多,在国际国内情况不断发生变化的背景下,赔款支付过程中出现不少变故。  相似文献   

17.
甲午中日战争抗日战争战争的结果清政府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中华民族取得了近代反侵略战争中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战争的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剧抗日战争的胜利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  相似文献   

18.
1900年(光绪26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强迫清政府于次年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条约规定付给各国赔款4亿5千万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亿8千多万两白银。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押。这介数目相当于清政府12年的财政总收入。这笔赔款通常称为“庚子赔款”。1908年美国国会通过决议,并通知清政府乐以“庚子赔款”之半“还赠”给中国,用于派遣中国赴美留学生之用。于是1911年在北京设立了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928年该校改名为  相似文献   

19.
<正> 中日甲午战争,腐败的清政府屈服于日本的武力胁迫,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一条约,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马关条约》中规定的赔款,开设通商口岸,允许日本人在中国设厂等,由此而引起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进一步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  相似文献   

20.
义和团运动与晚清“新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1901年9月清政府与英、俄、德、法、日、美、意等11国签订《辛丑条约》。该条约及其附件,对中国说来,是一个严重丧权辱国的被奴役性条约。按照条约的规定,列强勒索了巨额赔款,赔款高达白银4亿5千万两,加上利息4厘,分39年付清,本利共计9亿8千多万两,此外还有各省地方小赔款两千多万两,总数超过了10亿两。按当时全国人口计算,每人得负担2两5钱,是清政府岁入8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