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刊从2000年起开辟了"基础教育教学改革论坛"栏目,旨在为探讨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搭建一个研究平台。几年来,从丰富的稿源中遴选刊载了百余篇高质量的稿件,虽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但我们认为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比如:如何突破应试制度与素质教育的瓶颈、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知识结构的有机联系、学习素质的养成及有关培养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模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主氛围是学生学会质疑、敢于质疑的土壤;没有这块土壤,学生质疑能力的形成只能是一句空话。民主氛围应该包括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学生可以发表不同的见解,学生可以向老师质疑问难等。营造这种氛围可从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王丽萍 《甘肃教育》2014,(16):48-48
正一本画册、一个有趣的故事,都是学生不释手、乃至一生津津乐道的东西,这些东西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难忘印迹的原动力就是阅读。阅读是传承中华文化、陶冶良好情操、健全正常人格的重要途径。小学是人生的重要起步阶段,如何在新形势下抓好阅读教学是值得教师探讨的问题之一。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发现,指导朗读方法,积极交流探讨,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小学生阅读教学中必须注重的环节。一、指导朗读方法,营造阅读氛围正确、流利、有感情地用普通话朗读课文是小学各阶段朗读的基本要求。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  相似文献   

4.
5.
“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基础教育新课改《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作文提出的重要要求,本文从广泛阅读,看图联想.续写改写,模仿创造,放飞想象等方面提供范例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和语文课程目标.其中有一点至今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那就是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关于推想的要求:"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7.
8.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和语文课程目标。在第三学段(5~6年级)的阅读目标中 ,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关于推想的要求 :“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 ,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 ,体会其表达效果。”所谓推想 ,简而言之 ,就是根据已知去推测、猜想未知。推想是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 ,在日常生活、科研活动中 ,有着广泛的应用。推想也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技能。在阅读的过程中 ,读者常常需要借助自己已知的文本中的某些信息 ,利用自己的积累(主要是阅读积累 ,同时也包括生活积累) ,对自己尚未得知的文本中的某…  相似文献   

9.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它具有音乐美、意境美、语言美和情感美。中学生有一定的欣赏基础,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不断探究、仔细品味,就可以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所以,欣赏诗歌的过程,其实就是一次审美过程。作为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诵读吟咏、探究意象、品味语言、联想想象来学会欣赏诗歌。  相似文献   

10.
阅读能力是指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顺利而有效地完成阅读活动的能力。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阅读教学的任务,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认识阅读规律,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形成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的想象,诱导他们在脑子里创造活灵活观的艺术形象,感受文章的意境美,从而受到美的熏陶和启发。  相似文献   

12.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如果实现学生、教师、文体之间的良性对话,学生就会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培养。因此要在“读”字上做文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将教师的强加体验转变为学生的自主体验,使学生在读中获得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13.
14.
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要确立学生的主角角色,教师要对自己在教学中的角色重新定位,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课内外同步阅读,长此以往,能够加强其阅读体验,提高阅读水平。  相似文献   

15.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式,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大量原创的教学实例来阐述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品味文化、品味生活的方法及其在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事例生动,具有启发性。  相似文献   

17.
时下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阅读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现象:对话偏离或脱离文本,教学效率低下。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教学中缺乏引导学生披文悟情、因文析理的意识和策略无疑是主要的因素。把握语言永远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阅读的一切效用得以实现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一、续编故事,培养想象能力有的文章结尾,可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去推测有可能产生的新结局。如,《小摄影师》结尾写道:“来的如果是个小男孩,就一定让他进来。”小男孩会再来吗?为什么?学生就此续编故事。有的说:小男孩没赶上电车,自己从家一直走到高尔基住的地方,所以晚到了一会儿。有的说:小男孩回到家时太晚了,他妈妈不放心,不让他去,所以小男孩没有来。二、利用插图,培养想象能力如,学生在观察《艰苦的岁月》一课的插图时,依次观察了老红军吹笛子的动作,老红军和小红军的衣着和枪支,还有两位红军战士的神态。一学生说…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这门功课是学习运用语言的本领的。国家教育权威机构和语文教育专家都明确告诉我们,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以教材为例子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吸取文本的语言精华,不断发展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而品味语言,就是指对文章的关键词句、精妙之处加以揣摩和辨析,加深对语言运用的理解,从而增强语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呢?我在实践积累后发现,语言品味是有法可循的。如果方法得当,阅读名著会如品醇酒,越品越香。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