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逆反心理是指受教育者因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性、人文关怀和价值取向等不能契合他们的"接受期待"而产生的与常态教育要求相背离的心理状态。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产生不仅有契合性缺失的表层原因,还有人文关怀缺失的中层原因,更有价值取向偏颇的深层原因。对思想政治教育逆反心理的调适,需要坚持综合协调以增强教育的契合性,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彰显教育的人文关怀,需要坚持教育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以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性与价值性的深刻认识,对当下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中国梦蕴含着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价值导向和理想追求,它所倡导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榜样教育的价值主体、价值取向、价值目标等方面提出了规定和要求。榜样教育作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历来为我们所重视,但现阶段榜样教育出现了理性化、标准双重化、功利化、工具化等倾向,导致榜样教育有效性降低。因此,在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的今天,以中国梦为导向,对当下青少年榜样教育的价值取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和构建,有益于提升榜样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以对人类思想品质的导向提升为目的,着眼于教育思想的方向性和价值取向性,它有着深厚的人文关怀与价值存在取向。思想政治学科将人类个体生命思想价值的存在意义与发展作为主要的关注对象,注重从精神层面关注人类的道德素质、人格信念等的培养,高扬人类个体生命思想主体性存在的人文精神关怀。特别是当下,处于变革中的中国社会,多种思想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存在,社会上产生了种种不同的思想价值取向,这就使现代思想政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前,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偏重于社会价值取向。改革开放以后,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重视其社会价值取向,更注重个人价值取向。这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所追求的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目标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很长时间以来,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价值被归结为物的使用价值,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人的可塑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塑魂”作用不能充分发挥,其课程价值的取向需要予以澄清和纠偏。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育人使命决定了“人文关怀”理应成为其价值追求的首要选择,政治教师理应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为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的人文关怀价值作出积极而有益的探索,以不辱使命。  相似文献   

6.
人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对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从工具性价值取向到以人为本价值取向变迁进行历史考察,工具性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为:过于强化人的"工具性",弱化人的"目的性";片面强调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特征;压抑个性发展,缺少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在坚持以人为本实践活动中,要克服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局限,始终贯彻"育人为本"的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7.
在各种可能的表现形式中,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最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基本特性与关系实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之间保持着适度张力,既紧密联系、相互交结,又互为工具与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是基础,是社会价值的主体组成因素,社会价值包括了个人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延伸与保证,社会价值的实现必须建立在个人价值充分实现的基础之上,个人价值的实现必须以维护社会价值为前提,必须是社会认可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应该是我们今天这个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时代命题.本文通过新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核心,保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应该以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为切入点,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取向,应该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形势政策教育、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当前大学生在人的价值实现方面出现了精神价值模糊化、生命价值危机化、价值主体自我化、价值取向功利化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确立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融合的原则,灌输兼顾社会发展和个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大限度地实现和提升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对高等教育自身价值的关照是我们高等教育活动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方法途径的选择,高等教育的价值观在某种意义上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哲学基础。高等教育具有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种价值,它们之间会出现不平衡甚至冲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应是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融合。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科学化的追求,因难以抗拒普遍性、确定性和理性主义政治的诱惑,而陷入以逻各斯的尊奉和知识理性推崇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理想国”,由此引发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困境与实践上的消极后果。可惜的是,似乎鲜有学者注意到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大量而又分散的个人知识这一事实,致使个人知识的价值被严重遮蔽,即个人知识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认知的结构性和情境性、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从“知道什么”向“知道如何”的转向、个人知识的方法取向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知识共享成为可能等。据此,要走出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的困境,需要重视微观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生产的地位和价值、实现知识生产的思维方式由分析性思维向相似性思维转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知识生产的“社会”品质。  相似文献   

12.
高考的社会价值取向反映出高考改革中的问题。在追求教育公平的现实背景下,必须正确引导高考社会价值取向:高考要适应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体现社会发展核心(主导)价值取向;高考要从知识本位转向能力本位,为不同的个体提供深造的机会;高考的公平与诚信价值取向应贯穿于高考的始终;注意借鉴西方发达国家高考改革的成功经验;高考应体现主体的理想追求和终极关怀等。  相似文献   

13.
刘巍  王英 《文教资料》2006,(34):75-76
本文主要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含义,在分析和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同时,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与客体进行了新的概括,本文认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为一定社会中处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或政治集团,而并非抽象的、泛泛的个人或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客体则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本身。  相似文献   

14.
无论是在促进社会发展还是改善个人生活中,教育都发挥着它的效用价值,这是一种对教育相关价值的追求.当前教育在教育目的、实践过程和评价标准上一定程度背离了教育本身,背离了人本身的发展.要纠正这种把教育作为手段和工具的现实存在,我们就要找寻教育价值取向的应然状态:教育本身价值取向,使人的意义自由地、充分地自我生成,只有以教育本身价值取向为主体,才能引领教育相关价值更好地实现.  相似文献   

15.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是民族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新概括为纲领,提出要从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和个人价值准则三个层面上引领民族高校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并结合民族高校学生的发展、成才特性和需要,探索促进政治观、道德观、个人发展观内化的有效路径,构建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和鲜明时代特征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6.
试论新农村建设中远程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价值取向反映着人们对教育及其价值的认知、理解、选择与追求,是人们对教育及其价值的主观判断、情感体验和意志保证及其综合,也就是对教育与个人主体和社会主体的特定关系的根本性认识。教育价值决定着教育价值取向,教育价值取向指导人们的教育行为,教育价值取向的偏差势必带来教育在实现其价值过程中的现实走向的偏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农民素质的提高和农村远程职业教育的发展。因而,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价值取向是现阶段新农村建设中远程职业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人文关怀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题中之义。在人文关怀视域下,"三观"教育的要素、过程及学生主体性要求均不同于传统的"三观"教育。人文关怀视域下的"三观"教育,追求的是以学生"三观"意识的主体性、"三观"品质的个体性及情感、精神健康发展为价值目标。因此,需要通过强化人文关怀理念、人文关怀方法以及人文关怀能力等途径实现"三观"教育的目标与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顺应生态文明发展趋势,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关系问题上呈现出来的、具有时代意义的价值结构体系.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态价值取向在于通过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和育人功能,实现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工具价值取向,人的全面发展的终极价值取向.思想政治教育生态价值的实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依照价值主体、实现形式、显现效果的不同,存在不同的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9.
在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存在着四个基本的价值主体:国家、执政党、社会和个体,各价值主体的价值取向既有共性,也有差异。在当前中国语境下,执政党的价值取向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最为强大和直接。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不同价值主体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使之处在相对稳定而又充满活力的水平上。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既是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讨的重要思路,也是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蓝蔚 《教育与职业》2006,(32):52-53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本位”的价值定位,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所内含的人文关怀价值,造成了现实中思想政治教育不尊重人的主体意识、不尊重人的自主选择、忽视人的情感因素等多方面的偏差和失误。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从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内在价值和外在价值统一的维度中确立其人文关怀价值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