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在活动设计方面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基于"文化基础"素养,师生共定活动主题和目标;立足"社会参与"素养,学生主导方案设计和实施;重视"自主发展"素养,让学生参与活动评价。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精心设计活动型复习课,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实现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目标.文章以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复习课作为研究切入点,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指出教师要研读核心素养,细化素养教学目标;精心选择真实的议题,活化素材载体;优化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道德与法治是培养中小学生思想品德与法治素养的一门基础性学科,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应该以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从学科单科教学到各科整体教学、传授学生知识到培养学生素养、教师单向教育输出到学生与教师互动共享转变。  相似文献   

4.
《教师博览》2019,(7):85-86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自2016年正式使用以来,在农村中学使用中体现了新教材积极的一面: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所学,有所悟;教材中多种形式、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到课堂上来。同时,它也体现了其消极的一面:学生主观上不重视课堂,不吸收知识,不完成作业。在农村中要学好用好《道德与法治》教材,要适当挑选或修改教材上的素材,使之更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内化知识的同时更要实践在日常生活中,并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促进学生的学习动力。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20,(95):143-144
随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初中的《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已成为此门学科的重要教学目标,政治认同素养是学生社会性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知,引导学生的正确政治思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新课改突出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课堂活动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引导学生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教学中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与课下实践,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7.
活动型复习教学的构建需要结合当前的考试趋势,明确学科素养发展目标;选择真实话题设置情境,促进学科素养的落实;构建“四元五环”教学法,让复习活动模式可复制;考好成绩,落实学科素养,让复习效果“双结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与发展,教育工作者和学校越发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方位的发展,切实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教育工作,促进学生德育素养和正确三观的形成。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德育教育和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和途径,应得到教育者们的重视,并投入足够的精力致力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事业中。  相似文献   

9.
在核心素养的背景下,更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将道德意识、道德观念和法治观念深植到学生的心中,以成为指引学生成长的重要理念。这实际上也是事关核心素养培育的重要问题。初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并以之打开核心素养培育的大门。从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形成的"体验加反思"的教学思路,即在教学中赋予学生充分的体验空间与时间,让他们在体验的过程中感受法治的必要性与作用,进而生成法治观念,这是有效的教学途径,也是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法治观念的培养,应当是一个走向学生主体生命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道德与法治》活动型学科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三大原则:基于经验,在生活积累中厚植文化基础素养;基于情境,在合作探究中提升社会参与素养;基于问题,在冲突解决中锻炼自主发展素养。具体可采用以下实施策略:基于核心素养,让师生共定活动主题和目标;让学生主导方案设计和实施;让学生参与课程结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1.
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改全面推行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核心素养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已然成为当今广大教学工作者思索和研究的重点课题。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为例,从素养培育氛围的营造、平台的搭建以及广度的拓展三个角度,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牛运力 《天津教育》2020,(20):34-35
素质教育是贯彻人文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在教育教学改革中,核心就是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生根,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核心素养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的根基,教育应当以培养学生的终身发展意识品格和情感态度为根本。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每一门学科的教学都需要重视培养其核心素养,以达到更高层次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3.
《教师》2018,(6)
小学低年级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是思想品德新课改的重要课程,它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低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形成,教学应以形象思维为主,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不能囿于传统的说教式,而应通过建立实践与教学的联系,开展实践活动来内化知识,形成情感,从而为祖国培养优秀的品德少年。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基于实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  相似文献   

14.
在国家不断调整刑事责任年龄的同时,人们更应该思考青少年违法犯罪低龄化趋势的深层次原因以及应对策略。基于法治实践活动的成功经验,从学校、家庭、社会的保驾护航到学生用法实践体验,多角度提炼,以期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5.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渠道之一,也是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主阵地。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有利于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在中小学课程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在梳理《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16.
17.
对于初中阶段的道德与法治科来说,其对培养学生综合素养有着很大的促进意义。当前,由于国家对于素质教育重视程度的不断加大,各个学校在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也加大了对学生综合能力及素养的培养。而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其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在这种背景下,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明确了现阶段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并制定了相应的核心素养培养策略,希望可以为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8.
对青少年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工程,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实施是对此的积极回应。通过对道德与法治课法治素养培育的内涵和当前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分析,找到有效的培育路径。在新时代,必须创新法治教育课堂形式,构建发展性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家庭教育,构建适合课程要求、学生需求和时代需要的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9.
赵宏武 《天津教育》2021,(8):127-129
随着社会发展,人才教育培养正面临越来越苛刻的要求。道德与法治作为人文学科,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但单纯的理论教学已无法满足现代人才培养要求,必须强化实践活动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本文分析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实践活动课程构建的意义以及当前构建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相关构建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灵动课堂可有效落实新课程理念,可通过创设情境、自主阅读、互助合作、互动探究、思辨活动、知行合一六大步骤设计教学思路,在主动体验与互动探究中触动学生心灵。构建灵动课堂应遵循整体性与层次性、情境性与问题性、互动性与探究性、参与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