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培 《传媒》2021,(3):77-78,80
移动媒体时代,文化生产机制和传播机制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移动化、碎片化、场景化等成为文化传播新的关键词,如何快速转变思维,实现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是当前国际传播需要深入探讨的课题.本文结合具体实践,重点分析了移动媒体时代中国传统文化海外传播的契机与策略,以期为优化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外传播的有效性对中国国际形象的建构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找准媒体定位,有效报道国内外突发性公共事件,考验着中国媒体的传播能力。本文以《中国日报》为研究对象,从话语体系、新闻题材、传播主体三个方面,重点探讨我国英文媒体对外传播过程中的有效策略,以期为树立良好国家形象、讲好中国故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李连璧 《传媒》2022,(5):55-58
随着中国经济成长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人长期生活在中国,成为中国故事的亲历者和参与者。YouTube平台上在华外国人的内容生产,正在成为国际传播场域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力量,产生广泛而深远的跨文化传播效果。本文以YouTube平台上在华外国人的自媒体帐号为研究样本,重点分析其中国故事的生产模式和传播策略,为中国对外传播工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沈雨敏 《传媒》2022,(15):74-76
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构是一个国家掌握国际话语权、提升信息国际传播能力的重要体现。世界发展格局的变化、国际舆论环境的复杂化等要素都对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传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型主流媒体的快速发展为讲好中国故事、建构中国特色的国际传播话语体系提供了良好机遇。这要求我国新型主流媒体勇于挖掘中国好故事,树立信息传播的品牌效应;主动进行议程设置,牢牢掌握国际传播话语权;通过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构建对外传播矩阵,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扩大中国媒体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叶造 《东南传播》2023,(3):68-70
联合海外华文媒体讲好中国故事,是新时代国际传播的重要课题,业界和学界对此已经展开积极的实践和理论探讨。本文结合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组织“一带一路”沿线34个国家和地区的华文媒体成立丝路华媒协作网,举办“海丝华文媒体发展论坛暨华媒福建行”活动等对外传播实践,就协同海外华文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策略进行探讨,从实践中总结出传播主体的多样性、传播内容的创新性、传播渠道的融合性等具有实操性的国际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6.
北京携手张家口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河北张家口是本届冬奥会雪上项目的举办地.作为本届冬奥会主办地的河北省级主流媒体,长城新媒体集团从议题设置、可视化传播、互动传播、共情传播等层面,探索全媒体时代的对外传播规律,借助冬奥跨平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为今后国际性重大活动中地方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供了借鉴与...  相似文献   

7.
湖南不靠海、不沿边,对外宣传工作不具备先天优势,但湖南媒体通过与老挝的深度合作,辐射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地方媒体开展国际传播的成功尝试。湖南媒体坚持全省外宣“一盘棋”,坚持用好平台优势、历史积淀、独特资源,不断提升国际传播本领,通过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优化资源布局,初步构建起多主体、全媒体、立体式的国际传播格局。在讲好中国故事、湖南故事,塑造并传播中国形象、湖南形象方面担当作为,坚定中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探索充满活力的地方媒体国际传播路径。  相似文献   

8.
曾玉婷 《传媒》2021,(9):75-77
增强对外传播能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对塑造中国国际形象意义重大.本文以人民网、新华网推特日文账号为例,考察在精准化成为国际传播特征、媒体融合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中国主流媒体发挥新媒体优势对日精准传播的现状,通过对成效与不足的剖析,探讨进一步提升中国主流媒体对日传播效果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林海 《新闻战线》2022,(2):94-98
做好乡村振兴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主流媒体责无旁贷。本文结合现阶段乡村振兴对外传播的目标任务,以具体成效案例探索乡村振兴国际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中国广电媒体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要充分认识到扩大对外开放,建设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提升广电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塑造与中国发展相适应的大国形象的重要性。需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新思维构建新时代国际传播体系,融通技艺提升新时代对外传播效果,复调故事充分彰显国际传播的中国元素,跨界融合培养新时代国际传播人才,推动中国广电媒体国际传播跃上新高度。  相似文献   

11.
刘楠 《传媒》2019,(14):74-76
“后全球化”时代,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战略特色明显,传播策略多元一体,与时俱进;传播主体多点落地,取得了相当的口碑和效果。然而,在瞬息万变的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下,机遇和挑战如影随形,为此可以通过智能技术革命,打造智媒体集群;同时注重品牌营销,打造“国际网红”;加强创意,突出故事性等策略,拓展中国故事海外传播新天地。  相似文献   

12.
多变复杂的时代背景重塑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传播格局与舆论生态发生颠覆性变革,传播样态创新回应当今时代对国际传播效能提升的需求。在全球交往视角下,主流媒体如何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成为题中要义。研究发现,CGTN有关2023年全国“两会”相关报道议题聚合性与拓展性并兼,报道形态呈现多模态融合态势,平台关联实现媒体矩阵互动引流,报道话语政治语用意义凸显。因此,在全球交往视角下,主流媒体应当不断在叙事、技术、平台等方面进行策略创新,勇担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的重大使命。  相似文献   

13.
《远方的家》是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的一档大型日播旅游栏目,栏目以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为核心、以故事为基础、以情感为纽带,努力向世界展示一个真实、发展变化中的中国。分析它的对外传播策略,无论是传播中国文化、发掘中国精神、提供中国视角与观点,还是立足中国核心价值观、充分利用社交媒体手段,都对现代国际传播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杰锋  石峰 《传媒》2022,(22):56-59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生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标志性事件,为广西区域媒体面向东盟传播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了RCEP框架下广西区域媒体在传播主体身份构建、传播渠道建设、传播内容挖掘、传播受众定位、传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现状和问题,提出广西区域媒体应构建以国家身份传播为内核的“软”形象,搭建全渠道的区域战略传播体系,多维度关注中国—东盟关系,提升内容传播质量,全面展现中国正面形象,建设以意见领袖为主的东盟受众画像系统,建成数据驱动的传播效果评估模式等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发生在中国的突发事件已经成为国际媒体的常规关注点和重要报道对象。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国内突发事件的国际传播呈现出四个新变化:时效性加强、消息源扩大、关注度提高、可控性下降。因此,从跨文化的视角思考国内突发事件的国际传播的传播理念、操作方式、指导原则、传播内容等方面的得失,并探索可行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北部湾之声由广西对外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手打造,秉承"中国立场、广西特色、国际表达"的传播理念树立媒体形象,所产生的影响力十分巨大。在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新时期,需要调整北部湾之声的传播策略。本文拟从讲中国故事、与东南亚主流媒体合作、建立对外传播大联盟和打造新的外宣平台等方面探析北部湾之声的发展策略,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宣传的整体实力。一、北部湾之声:中国对东南亚广播的创新频率  相似文献   

17.
陈先红  江薇薇 《传媒》2018,(15):61-64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讲好中国故事"已经升级为一项国家传播战略实践命题.本文以中国春节故事为对象,以国家形象对外传播为主线,结合USP基础理论,提出了建立中国春节故事对外传播USP理念的主张和策略,旨在为我国国家形象对外传播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尝试从传播学的视角对翻译新闻这一实践活动的传播主体、媒介、内容和受众进行分析,试图在这一研究领域中从仅仅关注新闻内容的翻译理论与方法的思路转向对翻译新闻这一重要对外传播活动的要素、系统和流程进行更全面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优化中国新闻的对外传播效果总结出三点策略:传播主体培训与资格准入,翻译新闻的业务规范与媒介配合,受众调查和传播策略,以期中国翻译新闻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跨文化国际传播环境下能够传播得有量,有质,更要有效。  相似文献   

19.
林敏 《东南传播》2023,(3):76-78
地方媒体肩负着重要的国际传播责任,应当主动探索行之有效的策略,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本文以厦门卫视对外传播实践为例,对新时代地方媒体的国际传播策略进行探索,并从叙事手法、创作视角、内容选择、队伍建设和资源整合五个方面提出地方媒体国际传播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20.
苏蕾  纪小静 《今传媒》2023,(9):50-54
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需要突破新闻驯化,本文选择我国对外传播优秀案例云南象北迁的国际报道为样本,分析了该报道的框架、主题以及消息来源,研究发现:在该报道中,国际媒体沿用了我国媒体报道框架,新闻驯化率较低,训化策略比较简单,在调用本国和西方消息来源“驯化”新闻方面表现较弱,大量使用了我国消息来源,具有“反向驯化”特征。对此,提出生态软新闻能够有效降低新闻驯化程度,我国媒体要拓展报道深度和广度,突破新闻驯化,以增强中国故事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