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传播不仅仅是传递信息,同时也提供给人们一种共享表征的仪式.出于不同的传播观念,受众心理研究的思路也会不同.对媒介仪式中观影心理的研究应从传播的仪式观出发,考虑具体的观看情境,考虑仪式本身的精神要素和意识形态预设对观众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的发展对电影的影响越来越深远。对于电影艺术而言,数字化不只是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也包括传播过程。当下,电影的观影媒介在新媒体发展的浪潮中不断拓展。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时代观影媒介的特点来进一步剖析观影媒介对电影艺术产生的影响,并指出它所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胡晓 《视听》2016,(7):58-59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分析新媒体时代网络宣传对18-22岁青年受众观影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青年受众的电影网络宣传信息接触频次和观影频次都较高,超过99%的被调查者每月至少有1次接触电影网络宣传信息;(2)青年受众对网络中的大众影评信息的认可度较低,对影评的真实性也大多持怀疑态度;(3)熟人影评对青年受众的观影行为影响较大;(4)宣传片是青年受众最乐于接受的电影宣传方式。  相似文献   

4.
由媒介带来的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引起了传播学及心理学的广泛兴趣和关注。观影养心致力于关注观看影视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共振及情绪共鸣的现象,探讨观影养心这个话题会使生活变得富有意义。本文先从静态的观影养心的结构及相关理论进行探讨,然而观影养心作一种主观心理感受,以动态的观点阐述其机制对于研究媒介幸福感是十分必要的,重新建构观影养心的结构性成分,进而改变促发媒介幸福感的条件,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可以在量化研究及跨文化研究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5.
袁爱清 《新闻界》2014,(3):19-23
由媒介带来的幸福感的相关研究引起了传播学及心理学的广泛兴趣和关注。观影养心致力于关注观看影视过程中发生的一种心理共振及情绪共鸣的现象,探讨观影养心这个话题会使生活变得富有意义。本文首先提出观影养心的定义、结构及相关理论观点进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观影养心的静态影响因素,并对建立动态机制模型做了尝试;并且鉴于观影养心作一种主观心理感受,以动态的观点阐述其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重新建构观影养心的结构性成分,进而改变促发媒介幸福感的条件,本文认为今后的研究可以在量化研究及跨文化研究等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6.
付茜茜 《今传媒》2016,(6):67-70
对于电影作品来说,观影认同决定着影片是否吸引观众,是否满足其观影偏好、观影心理与观影期待等,对于3D电影来说更是如此。提升国产3D电影在观众心中的认同度,对国产3D电影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在观影调查基础上,探究国产3D电影与观众认同之间的关系,以求对优化国产3D电影观影认同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7.
结构主义符号学认为,流行文化的文本由若干符码组合而成.国产"小妞电影"作为一种流行文本,其受众的观影愉悦体验来自文本中的愉悦符码.然而,文本愉悦符码的编织运作脱离不了整体的社会文化关系,国产"小妞电影"受到商业资本文化、女性主义的自我意识以及传统的男权社会规范这三种意识形态的影响,并对愉悦符码的编织运作及观众的观影愉悦体验产生了支配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9.
豆瓣评分在国内作为最大的电影网络评论平台,其平台上有关电影的评论/评分对用户观影意愿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以豆瓣评分为例,期待和感知可信度为中介变量构建用户观影意愿模型。通过网络口碑传播模型构建,其中4个因素通过感知可信度的中介作用对用户观影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按其影响力大小排序为:平台可信度>口碑质量>专业程度>关系强度。有3个因素通过期待的中介作用对用户观影意愿产生正向影响,按其影响力大小排序为:平台可信度>关系强度>口碑质量,感知风险性通过期待的中介作用对观影意愿产生负向影响,感知可信度对观影意愿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胡泊 《东南传播》2011,(12):13-15
调查以江苏常州地区三家开展过观影券网络团购营销行为的影院为基础,旨在了解网络团购观影券这个影院营销新方式的基本情况和使用效果。根据调查数据,对参与网络团购者的自然和社会状况、知晓团购信息的途径、进行团购的动机、团购后的观影类型以及对待团购的态度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对今后的推广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电视电影虽说已整整"十岁",但其自身并没有发展成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的艺术类型。从电视电影发展史来看,电视电影的出现是电影和电视既相互竞争、又彼此依靠的结果。电视电影具有"类电影"性,它所唤起的只是电视观众对电影的一种想像;而为了给观众提供廉价新影片则成为电视电影催生的动力。电视电影在发展中面临着电视剧、影院电影和VCD、DVD等观影方式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该文作者2011年初对济南万达影城受众观影状况予以调研,并以调研材料为基础,对于济南市电影受众的文化消费状况与审美接受心理做出分析,试图为济南地区电影市场的营销与管理提供一定的参照。  相似文献   

13.
《大观周刊》2011,(1):21-21
在反响不如意的第二部的巨大压力之下,《纳尼亚传奇3》再次被搬上了银幕。《纳尼亚传奇》原著有7部,是经典的奇幻儿童文学系列。既然是“儿童文学”系列,拍成电影,面向的群体就理应是儿童。  相似文献   

14.
引言 随着电影重新成为大众的主要娱乐方式,欣赏电影被越来越多的观众喜爱,而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数字传媒的广泛兴起,电影院也不再是观看电影的唯一渠道,观众的观影渠道日益丰富.电视台上电影频道的开设,使大众可以通过电视观看电影.电影频道播出的影片凭借品种丰富、观影便捷、收购新片迅速、收视免费等特点,①使得这个观影渠道颇受大众的喜爱.而电影影碟DVD凭借价格低廉和方便珍藏的高性价比,成为了大众的又一不错选择.如今,拥有惊人的信息承载量和"超光速"的传播速度的互联网,成为了电影院的强劲竞争对手.  相似文献   

15.
每当有热门影片上映时,很多家长都会遇到这样的苦恼:这些电影是否适合带着孩子一起观看?1月30日,博纳影业宣布将率先实行一种"观影分级制",对下属影院上映的血腥、暴力、"床戏"等内容电影进行自我分级,向老幼等各层次观众进行指导性建议。对此,业内人士和观众表示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大观周刊》2010,(30):21-21
这部影片最让人大跌眼镜的不是穿越的武器、没大脑的台词、装模作样的表演这类“没文化真可怕”的东西,而是导演陈木胜。即便对于不够资深的港片观众。陈木胜这三个字对应的也是《三岔口》、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最近电影市场出现的所谓"绝交电影"现象进行了分析。"绝交电影"即因为对某部电影的意见看法不统一,而影响人际交往关系的电影。文章认为,"绝交电影"是关注度高的大片、制作成本较高、评价褒贬不一,且意义深刻,可以有多种解读方式的电影。进而文章分析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从"绝交电影"现象浅析了中国电影的发展,最后简单阐述了"绝交电影"现象的意义和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王紫研 《传媒》2021,(6):67-69
新媒体环境下,促进线上线下电影共同发展成为构筑健康电影文化传播市场的有效手段.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线下电影市场受到巨大冲击,线上电影迎来新一波发展高峰.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准确把握线上与线下观影模式的异同,立足自身,互相借力,实现制作、传播等方面的优势互补,寻求合作共赢,成为我国电影发展需要面临的又一课题.  相似文献   

20.
电影自1896年传入中国后,经过了10年非常缓慢的发展,由于传统的戏剧和曲艺演绎场所的环境限制,以及放映方式的不同,电影在中国的传播陷入了一种困境,而1908年在上海虹口出现了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电影院,去电影院观看电影的历史才真正开始。随着电影院的不断建立,去新潮的影院观影也逐渐成为了都市社会的一种新娱乐方式和时尚潮流,本文将通过三个部分,分析电影在传播过程中电影院对其传播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