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据     
《科学中国人》2014,(10):79-79
北京时间9月18日,AMS项目重大成果发布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丁肇中主持的实验室公布AMS项目最新研究成果。此项研究成果证明了暗物质存在实验的6个有关特征中,已有5个得到确认,进一步显示宇宙射线中过量的正电子可能来自暗物质。这也是AMS实验自19年前启动以来,第二次正式公布研究结果。"对于暗物质存在的6个有关特征中,5个特征经过三年的研究基本确认,只剩下最后一个特征暂未确定",东南大学数据科学家东方解释道,第一个特征是随着粒子能量不断提高,在经过某一个能量点后,正电子含量逐渐增加;第二个特征经过某个点后增加的速率是要符合一定非线性的关系;第三个特征是随着粒子能量增加。  相似文献   

2.
在现代天文学界和物理学界,有一个困扰现代物理学发展的重大难题,它就是被科学家称为"世纪之谜"的暗物质。4月3日,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在日内瓦欧洲核子中心,首次公布其领导的阿尔法磁谱仪(以下简称AMS)项目在历时18年后的第一个实验结果:AMS已发现超过40万个正电子,这些正电子有可能来自于脉冲星或者人类一直寻找的暗物质。据了解,这是目前世界首次在太空中直接观测、分析到的高能量反物质粒子,让人类首次打开了一扇从太空观测宇宙射线的大门,人类对暗物质的理解和检测实现新突破。  相似文献   

3.
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4月3日晚公布了其主持的大型粒子物理实验——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的首批研究成果,使人类对宇宙中暗物质的认识更进了一步。中国科学家参与了这项国际重大科学工程,并在其中作出  相似文献   

4.
李淼 《今日科苑》2013,(12):59-62
新闻背景历时18年,由诺贝尔奖得主、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终于公布了第一个实验结果,文章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该项目对宇宙中究竟是否存在暗物质有望给出有趣的探索。元宵节前,传来丁肇中先生领导的一个大型太空实验发现暗物质的消息。好几家媒体要我谈谈看法或写点东西介绍一下。我说,现在只有英国BBC一家新闻,而且语焉不详,现在谈这件事还太早。  相似文献   

5.
腾讯科学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尼苏达州北部废弃的索丹铁矿是一处探索暗物质粒子的地下实验室,科学家发现了三个潜在的暗物质粒子,虽然目前发现结果还没被最终确认,但科学家认为这就是寻找暗物质之谜的主要线索之一。德克萨斯A&M大学物理学家鲁帕克·马哈帕崔认为我们似乎已经离发现暗物质粒子不远了,但这项发现仅仅是个开始,后续工作将有更多的探测器介入,对结果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6.
陈国明,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曾多次赴欧洲核子中心进行合作研究,2000年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粒子物理实验,目前参与国际空间站阿尔法磁谱仪(AMS)的反物质和暗物质研究、欧核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的紧凑缪子线圈(CMS)项目,CMS中国组负责人。  相似文献   

7.
2004年11月7日上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丁肇中,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的学术报告。AMS实验旨在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它是人类首次在太空中使用粒子物理精密探测仪器和技术。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开始回  相似文献   

8.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21世纪天文学和物理学研究中的两个重大科学问题。文章首先简述了宇宙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以及对粒子物理学提出的新挑战.接着较详细地介绍了暗物质和暗能量相关的科学问题以及近年来在国际上该研究领域所取得的进展,最后展望了我国在暗物质暗能量实验探测研究方面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科学中国人》2004,(12):i023-i024
资料:1976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科学家丁肇中11月7日上午,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美籍华人、实验物理学家丁肇中教授为南航师生作了一场题为《国际空间站上的AMS实验》的学术报告。AMS实验是由16个国家和地区的56个研究机构合作承担的国际性大型科研项目,造价约7亿美元,目的在于寻找太空中的反物质和暗物质,它将是人类首次在太空中使用粒子物理精密探测仪器和技术。按照惯例,一小时报告后,丁教授回答同学们提问。  相似文献   

10.
通常情况下,当宇宙射线与恒星之间的气体和尘埃中的原子相互作用时,正电子便会产生。意大利的一颗探测卫星在太空中发现了大量的正电子,数量之多无法用射线作用来解释,于是科学家推测,许多正电子也许是暗物质粒子湮灭时释放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11):I0007-I0008
中国科技网讯目前中科院高能所的科学家正在做有关阿尔法磁谱仪(AMS)两个能谱的研究,一是测量电子的能谱,另一个是能同时测量电子和正电子的能谱,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2月17日8时1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科学卫星系列首发星——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发射升空,这标志着我国空间科学探测研究迈出重要一步。"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超过国际上其他同类探测器。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此次太空之旅共有3个科学目标:即通过在空间高分辨、宽  相似文献   

13.
美国《科学》杂志公布了其评选出的2012年十大科学突破,其中名列榜首的是发现"上帝粒子"。2012年7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两个强子对撞实验项目——ATLAS和CMS均发现一种新的粒子,具有与希格斯玻色子相一致的特性,数据的确定性为5西格玛,即理论物理界可以确认"发现"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6):I0005-I0006
这台宇宙粒子探测器耗资达20亿美元,被安置在国际空间站上 【搜狐科学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在刚刚举行的“美国科学促进会”年会上,主导太空粒子物理学探测实验的科学家表示:未来两周内将会公布“暗物质”探测的重要发现。  相似文献   

15.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资助号:11475092、11475099、11675088、11725522)等资助下,清华大学牵头的中国暗物质实验(China Darkmatter Experiment,CDEX)合作组在暗物质直接探测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在4—5GeV能量范围内自旋无关暗物质直接探测灵敏度达8×10~(-42) cm~2,是该能区正式发表的最好结果。相关成果以"Limits on Light 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s from the First 102.8kg×day Data  相似文献   

16.
双粲重子是夸克模型预言的由两个粲夸克和一个轻夸克组成的重子,其内部结构预期迥异于诸如质子和中子等普通重子,具有独特的性质,研究和寻找双粲重子是粒子物理理论和实验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我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位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上的LHCb实验于2016年采集的质心能量为13万亿电子伏特的质子-质子对撞数据,在实验上首次观测到由两个粲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的双粲重子,并测量了其质量和寿命。我们也通过该双粲重子的另一个衰变道证实了该发现。这些研究成果开创了一个新的粒子物理实验研究领域,将加深我们对于强相互作用和夸克模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暗物质和暗能量是当今宇宙学上两个让人最捉摸不透的问题,它们一起支配着宇宙,占宇宙总能量和物质的96%,但是人们对这两个东西都一无所知。科学家将暗物质与暗能量加以区分是因为两者的特性不同。暗物质有质量、会聚集成团,而暗能量没有质量,广泛散布于宇宙中,具有与引力相反的、把宇宙推散开来的斥力特性,因此暗能量和暗物质这两种构想都是必要的。但这两种构想却过于复杂,给人一种穷于应付的感觉,似乎是每发现一种新现象,就弄出一个新概念,难道暗物质和暗能量就一定不是一回事吗?现在,一些理论物理学家提出了一种新模型,将黑暗物质与黑暗…  相似文献   

18.
<正>科学家早已知道,我们的宇宙中除了充斥着可见物质外,还有更多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其中,暗物质是一种比电子和光子还要小的物质,不带电荷,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能够穿越电磁波和引力场,是宇宙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难被直接观测到。但科学家最新的研究成果发现,如此神秘的暗物质竟然可能组成了天空中最早的发光天体,这种  相似文献   

19.
捕捉暗物质粒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秘的幕后黑手 暗物质占据了宇宙质量的23%(普通物质只占了4%);巨大的暗物质“晕”包裹着星系,决定它们的旋转速度;暗物质也和暗能量一起控制着宇宙的膨胀演化……看起来天体物理学对暗物质了解的还真不少,可是,暗物质到底是什么就没有个确定的答案了。暗物质如同某个神秘的幕后黑手,势力庞大,可是没人知道它的真实身份。  相似文献   

20.
宇宙有大小     
宇宙是由许多大大小小的星系及其中所含的一些暗物质、暗能量所组成的。它的起点是宇宙大爆炸。既然宇宙是由一个有限的点物质通过爆炸而来的,那么就不能说宇宙是无限的,恒星等天体的数量是无限的。那些天体都是实际存在的,对于暗物质、暗能量,只能说是因为现代科技观测较为困难,它存在的数量或状态模糊。有限的个体相加如何得出无限?所以"数不清的星星"也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