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残疾儿童是社会的特殊群体,他们身体上或者是智力上存在各种各样的残疾,学习能力与社交能力不及正常儿童,但是他们享有的权利是与正常儿童一样的,他们也应该享有正当的接受教育的权利,而"送教上门"就是这样一种新颖的、能够保障残疾儿童享受教育权利的重要安置方式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升了残疾儿童的入学率,那么,就对残疾儿童"送教上门"相关情况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将视力残疾儿童康复纳入国家抢救性项目康复体系中,对视障儿童、家庭及整个社会具有重大意义。为此,从视力残疾儿童的特征出发,以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视障康复教育项目为例,对视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体系展开分析。具体从学习能力评估、康复教学、视力残疾儿童教育康复成效三个方面,剖析广东省残疾人康复中心对于视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体系的构建,并做出相应反思,以提高视力残疾儿童教育康复成效。  相似文献   

3.
受教育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残疾儿童作为我国公民的一部分,其受教育权利的实现是国家文明进步的标志,他们受教育的权利与正常儿童一样也应得到保护,但是由于社会、家庭、学校、儿童自身等方面的原因,残疾儿童的受教育权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强化残疾儿童受教育权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北京幼儿园教师全纳教育观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在我国实施学前全纳教育首先要了解幼儿教师对全纳教育的看法。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北京幼儿教师对全纳教育对特殊及普通儿童的作用认识不足,缺乏全纳教育的经验和能力。此外,他们普遍对幼儿园招收残疾儿童持保守态度,对在自己班级里安排残疾儿童的态度消极,缺乏信心。应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幼儿教师的全纳教育观念与能力。  相似文献   

5.
重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是指对因身体原因不能到校接受正常教育的重度残疾儿童上门开展的一种教学活动。重度残疾儿童实施送教上门是学生受到人文关怀和教育公平化的体现。但是,特殊学校开展送教上门服务活动必须得到家长的许可,定期入户帮教,实施免费教学,通过送教上门提高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6.
随班就读是保障残疾儿童少年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途径,要让每一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都能平等接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普特融合"将成为特殊儿童教育的一种趋势,不仅在义务教育阶段,学前教育亦是如此.淡化特殊儿童的特殊,把他们当成普通儿童去看待,让他们同等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7.
一、现状1994年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办法》明确提出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是发展和普及我国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的一个主要办学形式,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新格局的需要。实践证明,这是对残疾儿童少年进行义务教育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它打破了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的隔离状态,采取双向交流,实行一体化教育,让残疾儿童和健全儿童在同一环境下成长,这样有利于克服残疾儿童的闭锁心理、自卑心理,矫正缺陷、开发智力,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对健全儿童进行社…  相似文献   

8.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理论,我们看到正常儿童在心理和认知发展过程中,通常是通过观察、模仿和参与等相关活动来实现对事物的把握;又通过对游戏在残疾儿童教育康复中的特殊作用和孤独症儿童所具有的心理低龄化的特点的分析,以及学习国内外孤独症教育康复中游戏运用的成功经验,我们设计了通过游戏教学和活动,改善孤独症儿童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性能力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可分为教育机会、教育过程、教育结果的公平,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在上述三方面均存在令人担忧的问题。在教育机会上,与普通儿童相比,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学前教育入学率相对较低,辍学率则高于普通儿童;在残疾儿童内部,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性别、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的残疾儿童之间也存在受教育机会不均衡的现象。在教育过程上,残疾儿童随班就读质量较低,残疾儿童教育师资比较薄弱,残疾儿童受教育质量难以保障。在教育结果上,六年级以后残疾儿童在校生人数急剧下降,残疾儿童职业教育发展非常薄弱,造成了教育与就业之间的断层。所以说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公平事业还面临诸多挑战,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美国约有5000万残疾人,其中儿童占20%左右。在20~30年以前,大多数残疾儿童得不到受教育的机会,即使那些有幸获得教育机会的残疾儿童,也只能在为他们所设的特种学校中就读。实践证明,特种学校对残疾儿童的自我形象以及学习能力起到了消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德育》2012,(19):80-80
@刘在花:残疾儿童、少年这一特殊群体,与普通儿童、少年一样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机会均等是公平的前提和起点。为让更多的残疾儿童、少年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近日佛山开始实施残疾儿童、少年从学前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此举极大地推进了残疾儿童、少年教育公平进程,能够确保残疾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12.
1986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 法》里规定残疾儿童同样享有受教育权利,对于残疾儿童来说 随班就读是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维护自己权利的主要形式。对于城市来说残疾儿童随班就读的相关制度与措施相对成熟,而对于山区乡村学校来说较为落后,本文就以山区乡村学校残疾 儿童随班就读管理的情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3.
强调残疾儿童的特殊性乃是个别化教学的理论基础,也是特殊教育分流的根源之一。今天,残疾儿童进入普小随班就读已证明是一种发展特殊教育的适当途径,人们需要改变传统上那种不同类别残疾儿童的共同特征不值得重视的习惯看法。本文综合国内有关资料,尝试概括了残疾儿童四个方面的共同特征,并从这些特征对儿童学习的影响出发,对各类残疾儿童教师所需的共同的知识技能作了一个分析说明,以请教于有关的师长同仁。  相似文献   

14.
视力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平衡能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视力残疾学生平衡能力发展的基本规律.方法测定视力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单腿站立时间,并对二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视力残疾儿童的平衡能力比普通儿童的平衡能力低;视力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的平衡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视力残疾儿童和普通儿童平衡能力发展呈阶段性;后天的经验促进儿童的平衡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社会上残疾儿童的教育问题深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我国残疾儿童学前受教育的机会率远远低于普通儿童,为残疾儿童提供教育的特殊教育机构也严重匮乏,远不能满足残疾儿童的入学需求.本文主要从关注残疾儿童的重要性和残疾儿童受教育的意义的角度来评述.  相似文献   

16.
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儿童的主要活动,每个儿童都需要游戏,残疾儿童也不例外。所以,对于有语障的儿童进行语言训练时,将训练目标溶入到游戏之中,用游戏法引导孩子主动参与,提高幼儿的语言基本沟通能力、理解表达能力、增进发音的频率与清晰度、增强口肌活动能力和对口肌的控制,既符合其身心特点,又能激发其参与活动的主动意愿,寓教于乐,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残疾儿童教育现状表明,一方面残疾儿童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没有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无论是与普通儿童相比还是残疾儿童内部,都存在着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究其原因,是缺乏相关的政策支持,缺少法律依据和保障。黄永秀等在《中国特殊教育》2008年第1期提出了发展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政策法规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特殊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也有其历史性和阶级性。从事残疾儿童教育的特殊学校在世界上虽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人类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注意到了残疾儿童。在人类自身一代代的繁衍过程中,除了有众多的健康儿童外,还有少数的盲、聋、肢残、痴呆等各类异常儿童。不同的社会和阶级对残疾儿童有不同的认识。由于历史上阶级的和认识上的局限性,长时间内人们不能正确认识少年儿童的残疾,不能正确对待他们,也就没有现代意义的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与人们对特殊儿童的认识和态度密切相连,而这种对特殊儿童的  相似文献   

19.
一、课题的提出 学习困难儿童指的是除了残疾儿童之外,学习过程中存在一种或多种困难,且学业成绩明显低于一般教学要求的学龄儿童。教学干预是从课堂教学角度出发,采取一定的措施,给学习困难者以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解除、减轻学习中的困难,是促进学习困难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和关键环节。不断改进教学干预工作,提高其效率,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目标。  相似文献   

20.
特殊儿童是指身心发展上有缺陷的儿童,又称身心障碍儿童或残疾儿童。如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肢体残疾、言语障碍、情绪和行为障碍、多重残疾,等等。随班就读就是指在普通教育机构中对特殊儿童实施教育的一种形式。例如在普通幼儿园和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中小学普通班里让特殊儿童少年与同龄儿童少年一起学习和活动,教师们根据随班就读学生的特殊教育需要,给予特别的教学和辅导,使他们学有所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