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西方霸权主义和权政治的理论支柱。西方“人权高于主权”不仅将人权道德化、国际化、使人权成为超阶级和超国家的普遍道德权利,把所谓普遍道德权利作为调整各国人权关系的主要手段,而且将主权建立在人权的基础上,认为限制主权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从而为自己树立所谓的终极“道德”形象;其最终目是以新的开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奴役和剥削。  相似文献   

2.
人权问题是当今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一个焦点和突出的政治问题。西方某些国家以“人权”为旗号,形成了颠覆社会主义国家的神圣同盟,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援助也要以“人权”为首要条件。这种人权外交的一个重要理论,就是昕渭“人权高于主权”,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不适用于人权问题。因此,正确认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揭露“人权高于主权”论的谬误与实质,对于挫败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图谋,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人权是主权的基础,主权是人权的集中和保证。《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准则不允许一国侵害别国的主权;所谓“人权高于主权”,是美国借以实现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手段;美国对内坚持“主权高于人权”,对外坚持“人权高于主权”,背离世界历史潮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权作为一定社会成员的权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权利,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抽象的超阶级的人权是没有的。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处理其国内事务和国际事务的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最高权力。对内最高性和对外独立性是它的特征。主权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是国家的生命和灵魂。人权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近一个时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大肆鼓吹“人权高于主权”,借“维护人权”之名,行“践踏人权”之实。实际上,主权和人权存在着密切关系,二者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一方面,主权是人权的基础和前提。主权并不是人权实施的障碍,而是实施人权的重要保障。人权问题说到底是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的事,离开主权,人权就无从谈起。另一方面,人权是主权的体现,人权主要通过主权国家制定的国内法律实现,个人无法要求国际社会直接保障其基本权力。  相似文献   

5.
“人权高于主权”论是西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理论支柱。西方“人权高于主权”论不仅将人权道德化、国际化 ,使人权成为超阶级和超国家的普遍道德权利 ,把所谓普遍道德权利作为调整各国人权关系的主要手段 ,而且将主权建立在人权的基础上 ,认为限制主权的行为是合乎道德的 ,从而为自己树立所谓的终极“道德”形象 ,其最终目的是以新的形式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奴役和剥削  相似文献   

6.
规范出入境权不仅是国家的主权行为,也是国家根据自身政治、经济、安全情况作出的管理行为。考虑到出入境权的重要性。国家规范出入境权的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出入境权规范或者限制必须既考虑到国家的利益,又要考虑到出入境权的国际属性和人权内涵,对出入境权许可性限制作出规定的重要国际文件,应该是重点考虑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耿喜梅 《红领巾》2004,(3):19-22
人权是一种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权利.人权外交也是人类在国际社会追求普遍道德原则的结果.但是,在人权外交领域,由于各国历史背景、经济文化、社会制度不同产生了诸多人权问题.中国在选择人权外交时应遵循国际法准则和国际社会公认的人权公约并以此为标准,在国际社会提倡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人权冲突、化解人权危机,反对以人权为工具的“新干涉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8.
人权问题日益成为国际上霸权主义和反霸权主义斗争的焦点之一,在理论上也表现出不同人权观的较量美国及西方发达和中国及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所代表的两种不同人权观的理论分 ,约非学理之急或游戏,人权普遍性与和特殊性的问题,实质上是美国双重人权标准和美国干涉别国内政、称霸世界的强权政治与广大愍中国家维护国家主权,追求公正国际经济秩序、发展和保护自身人权要求之间的斗争。  相似文献   

9.
“人权高于主权”的观点是冷战后少数西方国家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推行霸权主义的借口。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歪曲和割裂了人权与主权之间的关系 ,在实践上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10.
陈发兵 《红领巾》2005,(3):16-18
从全球化视角探索“球权“的客观依据和渊源,并对“球权“进行结构分析可以看出,“球权“的发展与区域化、全球化同步进行并从低级向高级演进,人类社会的未来以“球权“为立足点和最终归宿.新中国随着外交理念的演变而逐渐形成球权观,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对“球权“的建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1.
主权和人权问题是国际政治领域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当代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主权和人权关系的激烈争论,而中国在处理两者关系上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只有正确把握主权相对化和人权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政治、法律的双重角度认清人权国际保护与不干涉内政关系的实质,才能切实的保护国际人权,有效维护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2.
主权和人权问题是国际政治领域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当代世界各国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引发了国际社会对主权和人权关系的激烈争论,而中国在处理两关系上的成功经验充分说明,只有正确把握主权相对化和人权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从政治、法律的双重角度认清人权国际保护与不干涉内政关系的实质,才能切实的保护国际人权,有效维护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3.
一、人权斗争的新形势和新特点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野蛮轰炸南联盟,袭击中国驻南使馆,暴露了美国霸权主义以所谓人权的伪善名义进行这场战争的非正义性。要认识“人权高于主权”谬论的虚伪性,首先要对我们与美国当权者在人权斗争问题上出现的新...  相似文献   

14.
世纪之交 ,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 ,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 ,都渴望把一个和平、友爱、平等、发展的世界带入二十一世纪。正当和平呼声高涨之时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着所谓维护“人权”、维护“人道主义”的旗号 ,绕开联合国 ,于1999年3月24日起 ,悍然对主权国家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进行了79天的狂轰滥炸 ,制造了巴尔干地区的人道主义灾难。他们还叫嚣“人权高于主权”的论调。以美国为首的北约 ,是借维“人权”之名 ,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之实 ,是彻头彻尾的霸权主义。一、主权与人权的基本涵义主权 ,是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发展”是我们时代最重要的主题,在“社会发展”这一层面,人们对于“发展”的内涵和意旨有着相当充分的探讨。尽管国际人文-社会科学界对发展的目标、战略与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但也逐渐取得了一些重要的共识。正如《联合国发展权利宣言》中指出的:“发展权利是每个人不可剥夺的人权,每个人及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的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发展是人民与社会解放的进程,不能把发展降低为经济增长。”然而,在“个体”这一层面,对“人的发展”的含义却缺乏充分…  相似文献   

16.
人权与国权的关系,是一个极其重要的人权理论和实践问题。正确分析和回答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针对西方一些国家竭力鼓吹的所谓“人权至上”、“人权无国界”、“人权高于主权”等荒谬论调。以及借此干涉别国内政和侵犯别国主权的霸权主义行径,邓小平同志明确提出了国权重于人权的思想。1989年10月,他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说:“人们支持人  相似文献   

17.
中共“十六大”政治报告提出“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它是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需要,是改变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应对人类社会各种安全威胁的需要。建立和维护国际新秩序,各主权国家应恪守共同的行为规范:政治上,相互尊重、共同协商;经济上,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文化上,相互惜鉴、共同繁荣;安全上,相互信任、共同维护;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相似文献   

18.
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修改后的宪法第三十三条第三款。九年义务教育思想政治初中三年级教科书(修订本)第五课“霸权主义不得人心”中提到“在当代,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有新的表现。”(第123页)其中之一就是霸权主义往往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以强凌弱,肆意干涉别国内政。那么,如何理解人权呢?“人权”一词最早是欧洲中世纪末期意大利诗人和思想家但丁在《论世界帝国》一书中提出的。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是美国1776年7月4日发表的《独立宣言》;…  相似文献   

19.
人权与主权之统一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与主权的关系问题国内学者已较多论及.主要是针对西方学术界“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等观点展开,这为两权关系在实践中的正确对待打下理论基础。尽管如此,国际社会中仍然出现的频繁的侵犯主权、践踏人权的现象说明二者统一思想并没有得到较好贯彻。本文以它们的统一为题,通过对东西方历史文化差异对人权观形成的影响作比较,重申要客观、辩证地理解二者的统一,着重从促进这一思想的实际贯彻及其可操作性来论述。  相似文献   

20.
"人权高干主权"的观点是冷战后少数西方国家在新的国际形势下推行霸权主义的借口.这个观点在理论上歪曲和割裂了人权与主权之间的关系,在实践上威胁着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