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浮出的现实困惑教育学原理认为:学校德育的途径与方法多种多样,不同的途径与方法往往具有不同的作用机制。从课程论的角度看,隐形课程和显形课程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转化的课程综合统一体。然而,在德育过程中,它们却明显呈现出不同的特质与表征。显形课程对学生个性及品质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知识灌输、说理教育等方式加以实现。这种方式带有较强的理论色彩和一定的强制特性,而由各种环境因素构成的隐形课程则是依靠环境育人的精神作用机制来实现的。如利用情境陶冶、舆论监督、环境暗示、行为模式、人际交往、情绪感染…  相似文献   

2.
建设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是高校德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必然选择。现代课程理论越来越重视隐形课程在学生品德及个性培养中人的作用。作为高职教育,其隐形德育课程的教育功能主要存在于学校物质、精神、制度等三大领域。加强高职德育隐形课程建设应在机制、平台、环境、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3.
建设科学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德育教育体系,是高校德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必然选择.现代课程理论越来越重视隐形课程在学生品德及个性培养中人的作用.作为高职教育,其隐形德育课程的教育功能主要存在于学校物质、精神、制度等三大领域.加强高职德育隐形课程建设应在机制、平台、环境、制度建设等方面下工夫.  相似文献   

4.
以往思想政治工作大多偏重于显形课程的教育,但效果始终不太理想。本通过对隐形课程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分析,提出了通过隐形课程强化思想政治工作的理念与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5.
关注外显形学科课程和内隐形经验课程的整合,促进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交融,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切入点。在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实践经验在书本知识学习中的作用,加强书本知识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注意体验性学习。  相似文献   

6.
隐形课程是与显形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如果把显形课程定义为安排在课程表上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所体现的课程,按照《国际课程百科全书》,隐性课程的定义则是:“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  相似文献   

7.
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正从相对的儿童心理品质特征向青少年的品质特征转化。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影响着学生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决定着学生是否养成并掌握科学的思维习惯与方法,最终影响着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能力及认知态度和水平。在这一时期,学生将面临着诸多的变化,如心理成长中的矛盾激化:学校环境、课程内容、教学方法、管理方式的改变等。由于诸多变化和课程数量的剧增,导致学生出现了一系列的不适应。教师只有解决上述问题,才能有效帮助初一学生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8.
隐形教育与显形教育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两者有不同的教育效果.隐形教育通过校园网络、校园环境、教师言行等载体发挥着育人功能,其教育效果是明显而长久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应强化隐形教育的载体功能,建设生态校园,完善教育制度,提升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9.
课程资源是新课程改革提出来的一个核心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学生、书本等显形课程资源外,还有一些实际存在于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隐形资源,比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通过隐蔽课程概念、内容的研究,对新型的师生关系的价值以及隐蔽课程下的师生关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试图提出一种符合教育改革规律,重视课程隐形因素及强调情、意在在学生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隐形课程,又称隐蔽课程(hiddencurriculum)是目前课程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自开始研究这个概念及其效用以来,隐形课程已表现了它强有力的态势,特别是在德育工作中其作用极为显著。许多德育理论专家认为:隐形课程是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它比任何正规课程(formal curriculum)都来得有力。 一、隐形课程的概念 很显然,隐形课程是相对于显形的正规课程提出来的,是一种看不见的课程。早在本  相似文献   

12.
减轻学生的隐形负担周凤仪减轻学生的过重负担,早已成为普遍关注而又似乎难以解决的课题。我想,学生负担过重,不仅在学生书包重、作业多、学时长等显形负担上,而且在学生的隐形负担上。什么是隐形负担?诸如学生学习的情绪不高、兴趣不浓、信心不足、用心不专、决心不...  相似文献   

13.
作物品质分析与作物栽培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等课程同时为作物生产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是作物生产学科的骨干课程,可以作为高等农业院校农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由于作物品质包括农产品的物理特性、工艺品质、营养品质、食用、蒸煮(烘焙)品质等,是由多个品质因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构成的“复合体”。而且农作物种类繁多,产品各异,栽培者、消费者、畜群养殖者,对品质要求的标准不同。因此,应以有利于学生形成对作物品质的全面、正确理解为原则,以作物为主线。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方式来安排作物品质分析课程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学校管理方式是学校管理者实施管理的形式,是学校管理者为了实现管理目标,开展管理活动而采用的手段和措施。本文以显形控制和隐形控制两种控制方式为考察对象,研究在学校管理实际中,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达到管理的目标。所谓控制就是监督各项活动,以保证它们按计划进行并纠正各种重要偏差的过程。美国社会学家罗斯认为,社会控制可以包括三类:对意志的社会控制、对情感的社会控制和对判断的社会控制。在学校教育中,管理者对学校的控制主要有两种方式:显形控制方式和隐形控制方式。显形控制是指以明确要求、明言规定为本的控制方式;…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开发活动是以学校为基地而展开的由课程设计、课程试验、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重大活动组成的一种系统工程。校园绿化环境的创造,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一种隐形课程,对学生良好情感意识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校本课程开发,受学校、地域、文化及经济环境的影响,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地方性,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也有其独特的规律性,存在着普遍性和共性。  相似文献   

16.
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是学校文化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学生个性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和目标,是民族文化自觉的前提和基础。借鉴费孝通的文化自觉理论,在校本课程开发中,通过提升本土文化认同感、对不同文化进行比较、形成文化反思和体验文化创新等途径实现学生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及了我国教育国际化与本土化的悄然结合及与时俱进的特色,包括该过程的三个阶段、隐形与显形国际化及其被本土化改造的方式、“入世”后的对策等。  相似文献   

18.
一、思想政治教育隐形课程概述隐形课程是与显形课程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如果把显形课程定义为安排在课程表上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所体现的课程,按照《国际课程百科全书》,隐性课程的定义则是:“在课程方案和学校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的教育实践和结果,但属于学校教育经常而有效的组成部分,可以看成是隐含的、非计划的、不明确或未被认识到的课程。”隐性课程蕴涵在学校的各种情境中,具体包括物质情境,如学校建筑、班级设置、环境设备;人际情境,如班级气氛、人际关系;文化情境,如校园文化、制度、习惯、礼仪等;各种各样的学校活动;甚至还包括在正常…  相似文献   

19.
董晨  张程晓 《江苏教育》2023,(36):57-60
江苏省苏州市平直实验小学校以满足学生多元需求为基础,以发展学生优势智能为课程构建目标,以国家课程校本化的方式,构建了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设计通识、选修、主题、节点及实践等课程,规范课程实施过程,创新课程实施方式,以期实现以文化品格、健康身心、智慧品质、审美雅趣和创新动源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尊重、保护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发展健康个性,培养其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20.
隐形课程通常包括校园文化和家庭、社会环境中的文化坐标、思维方式、信仰等等。认识隐形课程的特点及其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