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习作资源.农村小学作文教学要开发利用农村生活及自然资源,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研讨等,丰富体验,激发情趣,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2.
作文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的源泉。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孩子放开手脚,开放思维,自由表达、真实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应成为作文教学的主旋律。作为一名农村教师,所要做的是尝试着通过各种途径来引导学生学会关注农村生活,用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农村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写作潜能。  相似文献   

3.
廖映红 《福建教育》2007,(12):47-47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的探究有时和“玩”融为一体。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导学生正确地“玩“,让学生在“玩”中探究,在探究中深化,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发展。如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我让学生利用萝卜、橡皮泥、沙子等探究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学生有的切萝卜,有的捏橡皮泥,还有的用圆柱筒装沙倒入长方体内……通过动手,学生很快就发现圆柱体可以转化为长方体。这时,我提高问题的难度,让学生研究圆柱体和转化后的长方体有什么联系。  相似文献   

4.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家创作离不开生活,学生写作也离不开生活,新课标十分强调作文教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求在作文教学中要丰富学生生活,加强阅读积累,培养联想、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5.
买生祥 《甘肃教育》2011,(22):87-87
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对每一位一线教师而言都是一次机遇和挑战,如何解读新课改、新教材,则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新课程要求教师要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本班资源,开展本土化教学,将语文学习生活化,社会生活语文化,不仅要将生活的内涵引入语文课堂,还要将语文学习向生活的广阔天地拓展延伸,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都充满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灌口中心小学秉持“科研为先导,以课题研究整合教育资源,推进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先后承担了国家级课题1个,市级课题2个,区级课题6个,有力地促进了师生与学校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小学生生活经验与学科课程改革之研究》被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立项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求真务实,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积极挖掘农村教育资源,在探索符合农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课堂教育模式、农村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利用和考试评价的改革等领域取得一定的成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师生素质得到显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学校师生在各级各项比赛中频频获奖。自2003年12月起,获得国家级表彰的有35人次,省级表彰15人,市级表彰95人次,获得区级表彰210人次。有36位教师先后承担市级、区级研讨课、竞赛课,获得好评。教师在各级各类刊物发表及获奖的论有140篇,其中在CN刊物发表的有36篇,现选取部分成果,登于本刊,以供交流。[编按]  相似文献   

7.
岳金春 《湖南教育》2008,(11):24-25
从寻找农村小学作文素材中存在的隐性优势人手,开发与利用好乡土资源,挖掘农村小学存在的素材方面特有的客观优势,扬长避短,因势利导,开辟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新天地,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宋汪洋 《广西教育》2012,(10):46-47
新课程改革虽已经提出了十年,但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却仍没有摆脱传统的作文应试教育的模式。如何使农村语文教学跟上时代的脚步,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农村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就要求农村语文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特别是转变作文教学观念,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根据农村初中学生的特点,使作文教学与农村的社会生活、环境特色联系起来,让学生写出具有农村特色的“绿色”作文。  相似文献   

9.
陈笑萍 《湖北教育》2005,(11):53-54
小学作教学有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师生双方都把作当作每周两节课的事,当作单纯的语言字的操练,甚至是应试的工具。小学阶段.教师如何通过教学,让学生爱上写作呢?我认为.必须挖掘生活题材,开拓作视野,使之与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相适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适应。  相似文献   

10.
如何开发并充分利用教材中丰富的课程资源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语教材中的资源开发和利用不仅有利于语学科知识的学习,还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所以,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对现行的语教材进行适当的挖掘、慎重的筛选、合理的变通。比如,在阅读中可以挖掘写作素材等。这样,会使教学更有效率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更是一个诱人的世界,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农村开展作文教学有着独特的优势——永不枯竭的写作源泉![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学生写作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整理思维,回味生活,升华情感,追求真善美,提升自己人文内涵的过程,没有自己真情实感的作文是肤浅的.但是,当前许多学生因为缺少对生活的关注和思考、受应试作文模式的不良影响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等因素的限制,作文往往缺少真情实感.对此,我们的作文教学可以尝试从积累点化,孕育真情实感;方向引领,激励真情实感;情境作文,促真情实感流露;挖掘生活,拓展真情实感等方面着手,引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说真话、做真人.  相似文献   

13.
田静 《考试周刊》2014,(71):56-56
<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努力开发,积极利用。"作文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离不开乡土资源,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尝试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利用田野风光、自然景观、淳朴乡风、人文地理、名胜古迹等引导学生观察家乡的各种美,引导学生写出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作文。一、利用乡土资源,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1.观察体会家乡风光的美。家乡的田野风光、自然景观、淳朴乡风是学生观察和写景  相似文献   

14.
农村教师都深有体会,农村学生普遍厌作文,怕作文,作文内容十分贫乏。习作时出现了写假人假事的“胡编式”作文,或者是东摘西抄的“拼凑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那么,怎样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习作规律挖掘农村作文资源,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呢?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体现韵味,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之获得认识的乐趣,探索的乐趣,从而达到课堂的有效性,那么如何强化阅读教学韵味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课程资源是无限的,如何开发、利用、优化现有的课程资源,还是大有文章可做的。对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在生活中学语文、实现语文学习由课堂内向课堂外,教材内向教材外,学校内向学校外延伸,真正实现了大语文观的转变。农村中学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指读无字书。古代文人学士就是通过游历山川风物、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增长见识。农村学生比城市孩子更贴近自然,关键是怎样引导学生感受自然、观察生活,感悟人生。1.让学生通过感受描绘家乡四季风光,增强对家乡山山水水的热爱,进而培…  相似文献   

17.
李光明  贾敏 《生活教育》2012,(19):50-53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最大的烦恼就是没有话可说。教师应该如何引导学生找到"下锅的米",并"煮出香喷喷的饭"呢?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儿童的作文,也应多以生活为源泉,以生活为中心,倡导写真事,表真情。我校承担了泰州市级课题"基于儿童生活的情,  相似文献   

18.
杨旭 《小学教学研究》2007,(5):21-21,19
农村的小学生由于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生活面相对狭窄,学习资源相对缺乏,他们的作文往往内容单调空洞,语言苍白枯燥。作文教学成为农村小学语  相似文献   

19.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学生感到写作文难,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如何挖掘出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激发他们的写作情趣呢?一、调动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摄取写作素材"1.创设机会,"备米下锅"。无话可  相似文献   

20.
作文是学生认知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由于综合性强。决定了作文训练的难度大,这对于城市学生信息储存更少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就更有一定的难度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