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郩之战》“何施之为”一句,教材注释有如下几种:84年版:[奉则无礼,何施之为」秦国就是无礼,要报答什么呢?则,即、就是。“何……之为”是古代常用的反问句式。何,宾语。之,助词。为,语气词。 87年版:秦国就是无礼,算是什么恩惠呢?“何……之……”是固定结构,何施,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为,算是。 90年版:秦国就是无礼,为什么要报答它呢?为,表示疑问语气。何施,宾语,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笔者以为,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宾语前置句。再看几个例子:  相似文献   

2.
“何施之为”注释究竟何意新疆/乔正明《之战》里有这么一个注释:[秦则无礼,何施之为]秦国就是无礼,为什么要报答它呢?为,表示疑问语气。何施,宾语,前置以加强语气。之,助词。这个注释对“何施之为”的说法实在令人不可理解。“为,表示疑问语气”,这是说,...  相似文献   

3.
《左传·崤之战》中有这么一句:“秦则无礼,何施之为?”有的高中课本注云:“秦国就是无礼,为什么要报答它呢?”为,表示疑问语气。何施,宾语,  相似文献   

4.
《论积贮疏》“思考和练习一”要求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的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人教社教学参考书答案为:①国胡以相恤。②国胡以馈之。③何招而不至?三句都属宾语前置句。但第①,②句均没有否定词,表示不出否定语气,而疑问代词“胡”只起帮助发出疑问的作用。第三句中虽有否定词“不”,但不是用来否定动词“招”的,疑问助词“何”只帮助发出疑问。故三个句子都不是表示否定语气  相似文献   

5.
《论积贮疏》是篇自读课文,课后共设计了三道练习题,但《教学参考书》所定答案均有错误。第一题“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教参》所给答案是:1.国胡以相恤?2.国胡以馈之?3.何招而不至?这三句虽都是宾语前置句,但都不是否定语气,而是疑问语气(反问句),所以定此三句为答案不妥。符合题意的应是文中另外三句:未之尝闻;莫之或止;莫之振救。  相似文献   

6.
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不是宾语前置的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汉语有少数特殊的词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这些特殊的词序中最突出的是宾语在一定条件下要放在动词之前。这样的条件有三个:一是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三是宾语用代词复指时前置。这一类的特点是宾语前置的同时,还要在宾语后面用代词“是”或“之”复指一下,“是”或“之”也放在动词前面。但电大现行教材的一种观点认为,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这宾语也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就是说,疑问代词作宾语的定语也是宾语前置的条件。(见朱振家先生主编的《简明古代汉语》(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56-257…  相似文献   

7.
新编高中语文第四册里贾谊的《论积贮疏》“思考和练习”一要求“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的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配套的人教社《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答案是:①国胡以相恤?③国胡以馈之?③何招而不至?愚以为这个答案是不正确的。献疑如下:一这三个宾语前置句不表示不定语气?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声学实验的方法考察了带“呢”的疑问句以及不带“呢”的疑问句的语调基频曲线的差别,并用听感实验证实了语气词“呢”负载部分疑问信息的功能,以语气词“呢”为例探讨了疑问语调和语气词在表达疑问语气意义时各自承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古汉语宾语前置句中,除常见的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和为强调宾语而用“之”、“是”把宾语提前这几种常见类型外,还有几种不常见的类型。现例说如下:  相似文献   

10.
作代词和作语气词,是“其”的两种主要功用,而且有时两者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也相同,这样就给学习古汉语的人带来了困难。譬如,范仲淹的名句“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中的“其”,有人看作语气词,有人看作代词,莫衷一是。那么,究竟该怎样来辨识代词“其”和语气词“其”呢?下面提出五种方法以供参考。一、当“其”位于句首,它后面的动词宾语通过复指代词“之”提前时,这个“其”为语气词。如:①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其是之谓乎?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语气词“那”进行了较为周密的调查,认为它是一个产生于汉魏间的口语语气词,它廷用于六朝而至唐宋、发展于金元系白话中。在宋代以前,语气词“那”应用范围较窄,一类是在句末表肯定,惊叹,一类是在句末表疑问。表疑问语气只用在是非问句中,往往是无疑而问,且不需要其它语气词的帮助。在金元戏曲中,由于表疑问的语气词“耶(邪)基本消失,于是语气词“那”扩大了应用范围,各种疑问句均可使用,位置也不再限于句末,在表疑问语气的功能上基本近于传统的“耶(邪)”。在清代,语气词“那”渐为其它语气词主要是“呢”所替代,间或可见的语气词“哪”则正是“那”的遗留形态。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通常都需要一定的条件。如疑问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或宾语由“是”、“之”复指并提前等,唯有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无条件前置。这一特殊的语法现象在古文中的出现频率相当高,所以对它进行探讨和分析还是很有必要的。一、“以”的宾语前置的三种情况(一)为达到强调目的而将“以”的宾语前置。当名词或数词充当介词“以”的宾语时,这个  相似文献   

13.
《论积贮疏》一文后的思考和练习题及其答案使我百思不得其解。思考和练习题这样设计的:找出文中三个宾语前置的表示否定语气的语句。人教社编的《教学参考书》(第295页)所绐的答案是:1.国胡以相恤? 2.国胡以馈之? 3.何招而不至?我以为,答案值得商榷。三个答案都是宾语前置句,这无可置疑;但未必都“表示否定语气”。  相似文献   

14.
先请读者朋友看几个带问号的句子,并思考一下句中的问号为什么使用的不对。①你要讲清楚为什么这样做错了?②指出下列句子哪些用了比喻的修辞?哪些用了排比的修辞?③他工作成绩突出,短短一年就有好几项发明呢?从书面形式看,例①例②出现了疑问代词“为什么、哪些”,例⑧出现了经常表示疑问语气的助词“呢”,那么,是不是一个句子出现了疑问代词或疑问语气助词就要使用问号呢?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问号只有在句子表示疑问语气时才能使用,而疑问语气并不一定非要使用疑问代词或语气助词,用疑问代词或语气助词的句子并不都是表达疑问语气的句子。上例中虽然出现了疑问代词“为什么、哪些”,但就整个句子而言它表达的是陈述语气,所以句①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相似文献   

15.
“呢”的意义分析和历史演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语气词“呢”的意义学们基于不同的理论背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过分析,但有的混同了“呢”的意义与“呢”的用法,有的未能充分注意历时的演变对共时系统中“呢”的意义的影响,因而所得出的结论难免存有偏颇与不足,现代汉语中表示疑问的“呢”与表示非疑问的“呢2”有不同的来源,本在对“呢”的语法化过程的历史考察以及现代汉语“呢”的主要用法的分析的基础上,对“呢”的意义进行了重新分析,现代汉语中语气词“泥”具有表示反诘语气,表示感叹语气,表示肯定的陈述语气,表示疑惑的语气以及表示停顿等多种用法,但其最基本的意义是表示疑问语气,其他用法是在此基础上,经过词义泛义,句法功能变化以及语音变化等语法化手段逐渐衍生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在古汉语中,“何……为”与“何……之为”都是习见的固定结构,如果不深入分析它们的语法特点与作用,很容易使二者混淆起来。“何……为”(“何以……为”、“何故……为”、“何必……为”、“何乃……为”、“何足以……为”)这个格式一般用来表示询问或反问。“何”是疑问代词作状语,“为”是语气词,可译为“为什么……呢”、“怎么……呢”。如“上知朔多端,召问朔:‘何恐朱儒为?”’(《汉书·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代汉语语法界关于“呢”的两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文章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从语用的角度,重新考察疑问句句末语气助调“呢”,认为它是疑问语气词,有时也能传达其他语用信息.  相似文献   

18.
2004年的《考试说明》提出文言句式要作隐性考查。对文言句式的备考应着重把握三点:1.掌握文言句式的基本标志和规律;2.培养依据具体语境进行推断的能力;3.掌握文言翻译的基本方法。一、变序句(一)宾语前置句,在翻译时应将前置的宾语移到相应的动词或介词后1.疑问句、否定句中宾语往往前置。例1何由知吾可也?疑问代词“何”作介词“由”的宾语被提前。所以翻译时应放在“由”的后面。译:凭什么知道我可以呢?例2古之人不余欺也。代词“余”本作“欺”的宾语,在否定句中置于“欺”之前,翻译时需放在后面。译: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2.用助词“…  相似文献   

19.
四、代词宾语前置,为什么要限定为必须用了“不、未、毋(无)、莫”四个否定词的否定句呢?答:代词宾语前置的格式是:“否定词+代词宾语+述语动词”。所谓否定词是指在句中表示否定义的词,在词性上包括三类:表示否定的动词、副词和代词,其中只有“不”、“未”、“毋”(无)、“莫”可以用于这种宾语前置格式。下面一一分析。1.动词中表示否定义的是“无”,意义为“没有”,与动词“有”相对,能带名词或代词宾语。但是代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是前面必有状语否定词,而“无”在句中只能以述语身分与代词组成述宾结构,不能同时兼任表否定的状语,所以它…  相似文献   

20.
1 本文有四个句子用了“焉”字,但用法各不相同。①“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焉”是语气词,兼有指代作用,含有“在那儿”之意。②“于乱石间择一二扣之,硿硿焉”。“焉”用如形容词词尾,与“然”相当。③“微波入焉”。“焉”兼有介词和指示代词的作用,含有“于是”的意思。④“如乐作焉”。“焉”语助词,表决定语气。2 三种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往往提前。例: “古之人不余欺也。”应译为: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们啊!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一般是状语在动词前,而古汉语则有状语放在动词后边。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