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有些父母的角度来看,不让孩子做事情,是呵护孩子的一种表现。他们会对孩子说“:不行,你别做了。”父母说这些话的意思可能有:你还小,还不到做这些事情的时候,不用做;你做不好这件事,别捣乱了,等等。可是他们没想到,孩子经常听到“不行,你别做了”之类的话会渐渐变得胆小懦弱,因为“不行,你别做了”这种反向的负信息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消减了一分自信,就增添了一分自卑;剥夺了一分自然,就强加了一分呆滞。当自信、自然和自尊都被吞噬之后,生命的灵性之根也就折断了。每个孩子身上都蕴含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孩子最渴望的是得到父母的认可和…  相似文献   

2.
父母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幸的,他们的心灵会受到深重的打击.由于情绪受到严重扰乱,孩子会表现出爱发脾气或烦躁不安;也有的灰心丧气,孤独自卑;有的终日呆在家中怕见人,有的不愿呆在家里或出门后不愿意回家…… 家庭环境的突然改变,孩子将会在相当一段时间内适应不过来.怎样关心、教育这类孩子,使之能够较正常地成长,也就成为单亲成人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 他们是一群花季里的少年.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并没有获得成长的快乐.他们中有的因为缺少父母的关爱而变得孤傲冷漠;有的因为父母离异而变得偏执任性;有的则因为父母对其过于溺爱而变得不通事理.面对这些遭遇亲情问题的学生,班主任教师应该怎样做,才能使他们在学习上有起色,在生活上有快乐呢?这一期我们选编了三位教师对此类问题学生的具体辅导案例,也许会对你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父母离异带给孩子的痛苦是巨大的。即使是上幼儿园的孩子也会感到心情沉重。这时,他们最需要教师给予他们什么呢?我感到这样的孩子最需要老师从以下几方面给予关注。 细心和关心 家庭不安定,孩子上幼儿园也会显得心事重重。这时,他们最需要老师轻声地问一句:“你怎么了?”如果老师只是说“别理他,一会儿就好”,那么孩子的心灵将受到怎样的打击啊。在家庭里,孩子没有得到爱抚,他多么希望能从  相似文献   

5.
詹群燕 《教书育人》2012,(14):63-64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子女健康成长的摇篮。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目前离婚率逐步提高,离异家庭日趋增多,势必会导致离异孩子的增多。每次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总有四五个孩子的父母离异,以后逐年增多,曾经带过一个班级到小学毕业时竟达到十多个单亲孩子。这些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有的变得孤僻内向,不愿与人交流;有的变得  相似文献   

6.
离异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有以下四种:一是粗暴。父母离异,孩子无人管。没有责任感的父母,一旦看到孩子学习退步,就对他们责骂加棍棒。孩子就对家产生了恐惧、反感和厌恶,甚至在外过夜、离家出走。二是放任。离异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孩子不是觉得有冷漠感,就是觉得有无聊感,与家庭日益疏远。这时,外界一旦有人给他们“关怀”、“温暖”,他们就很容易“羊入虎穴”。三是简单。离异父母对子女生活学习无暇照顾,一味地限制孩子外出与人交往,与外界隔绝。然而孩子的心是关不住的,为了对付家长,他们学会了撒谎,找到了对付家长的…  相似文献   

7.
肖燕平 《宁夏教育》2013,(7):156-156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受:孩子愈大愈难与他们沟通。其实,父母如能不以强者的权威压制孩子,往往会使孩子表现出相对的友善。同时,“沉默”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可以避免冲突时的言语伤害,可以使你冷静下来重新去思考,这对维持亲子间的良好关系有一定的帮助。因此,父母在与孩子沟通时应掌握以下技巧,让孩子感受到绿色的希望。  相似文献   

8.
亲子间出现的所有问题都与“关系”二字分不开.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间的关系太疏远了,于是孩子感受不到关爱;有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太紧密了,孩子会觉得失去了自我,会想要逃离。有的时候母亲与孩子太近了,父亲会失去在孩子成长中应有的位置,夫妻关系也会变得不太顺畅,等等。很多情况下,关系理顺了,父母与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会变得和谐,孩子及家庭成长中的问题也就有了解决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对“特殊学生”要有特别的教育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子女和再婚家庭的子女,由于年龄小,对家庭的变故无所适从,苦闷压抑,又没有人帮助,处于父母感情的夹缝中,因而他们中有的变得或内向敏感,或暴躁偏激。这里暂时对有这类心理变化的学生称为“特殊学生”。教育这些特殊孩子,要关心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理,进而疏导他们的心理并改善其认知及性格。看——悉心了解对“特殊学生”的思想教育,不能盲目地采用“千人一方”的做法。我经常在工作中观察这样的学生,并把他们划分为急躁偏激型、敏感多疑型、暴力自卑型。然后依据不同的性格特点,采用不同方式方法教育:对急躁偏激的学…  相似文献   

10.
《父母必读》2009,(5):96-96
“养育孩子根本没有必须遵守的规则,只有一些指导,并且需要针对每个父母和孩子做出改变。”“根本没有完美的父母。重要的是你能够一直向着好父母的方向努力。如果你对于自己的处境保持诚实,那么你的孩子对你的信任会增加。他们更关心真相,而不是完美,让一个人去扮演上帝的角色是不可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父母是对爸爸妈妈的总称。父母一方,仅仅指的是爸爸或妈妈。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至少需要父母一方来照顾他们。有的孩子从小到大,可能都是和自己的亲生父母住在一起,有的孩子可能是和养父母在一起生活,还有的孩子因为父母离婚或是逝世等原因,他们可能只跟父母一方生活,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小朋友可能还会有继父或继母。  相似文献   

12.
父母离异,家庭破裂,而承担父母离异严重后果的却主要是孩子。他们生活在父母离异的阴影之中,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往往表现为性格孤僻,情绪低落,脾气比较暴躁,自卑感较为严重等。为了抚平他们那颗因父母离异而受到创伤的心灵,让他们也跟别的孩子一样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我们幼儿园教师应给他们更多的一份爱。当这些“父母离导”的孩子进入幼儿园,成为集体的一员时,就应该得到我们老师的挚爱,让他们能从老师的身上感受到人间最伟大的爱,从而产生良好的积极情绪。小亮小朋友刚到我们班时,沉默寡言,很少与老师或小朋友交谈,对集体活动也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3.
你认为自己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吗?以下是一个小小的测验,请对十个做法答“是”或“非”,然后对照标准答案,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对养儿育女的认识有多少。一、对孩子忍让,保持良好关系,总比坚持己见及与孩子争论好一些。二、不随便打孩子。这样孩子的表现会更好。三、要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得尊重孩子。四、孩子不应在生活上自作主张,除非他们已够成熟。五、要孩子做家务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及影响了童年的乐趣。六、孩子应该有零用钱。七、我自己既然学有所成,我可以依照我父母的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子女,这样他们也会学有所成。八、我不需要对子女进行性教育,反正学校会教的。九、我需要经常赞扬子女的优点。十、子女上了10岁,就不需要父母们的拥抱及亲近。  相似文献   

14.
我国社会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社会结构变迁剧烈,价值观念也愈趋多元发展,尤其家庭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家庭教育中出现一系列问题,突出地表现为:失去双亲或父母离异,甚或父母不爱孩子,孩子形同孤儿,他们的发展受到抑制;有的家庭貌似完整,但是父母感情不和,常拿孩子作为出气的对象.因此屡有“受虐儿童”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5.
专家的话: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也有他的缺点;有他的长处,又有他的短处。十全十美的孩子是不存在的,只有缺点,没有优点的孩子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有的家长只看到孩子的缺点“,这也不是”“、那也不是”,那是父母缺少发现的眼睛,缺少一颗“童心”。如果我们用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在他们的身上永远也不可能有亮点,也不可能有值得你欣赏的地方。父母的责任是如何发现你孩子身上的亮点、潜在的能力和积极性,去欣赏他、鼓励他,让优点这支“红军”愈来愈壮大,逐步去克服,以至消灭缺点这支“白军”。可以这么说,在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充…  相似文献   

16.
父母的离异对于孩子来说是不幸的,家庭环境的突然改变,会使孩子的情绪受到严重扰乱,孩子会爱发脾气或烦躁不安;也有的会灰心丧气、孤独自卑。本文试图通过个案研究来探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关心、教育这类孩子,使之能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7.
很多父母反映现在的孩子任性,好像任性成了独生子女的“通病”,你让他朝东,他偏向西;你给他讲一个道理,他会反唇相讥十条理由;有的孩子甚至明知故犯,任意妄为。孩子变得如此  相似文献   

18.
你见过田野的荒芜吗?你可以想象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败落?你见过荒芜人烟的戈壁大沙漠吗?到处是耀眼白茫茫一片,没有一片绿色,你有勇气敢再继续朝前迈一步吗?那么当你面对一个心灵荒芜的孩子,你会想到什么?孩子本应该是天真烂漫的,对一切事物都充满着好奇,对未来也充满着憧憬。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向往大自然,不是吗?可是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他们不再是这样,心灵一天天变得荒芜起来,变得我们认不出来,我们会怎么想?一、心灵荒芜的表现在家里不会尊重理解他们父母、不愿意和父母沟通、不听他们的劝告,甚至会顶撞他们、整天无精打采、也不  相似文献   

19.
中国有句流传时间悠久、流传范围很广的古话:“可怜天下父母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中国的父母从来未像今天这样全神贯注地爱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愿望从来未像今天这样强烈。然而,有些父母种豆却未必能得豆,不少孩子向着父母意愿完全相反的方向发展。有的孩子离家出走,有的花季少年自杀,更有的反过来伤害自己的父母。究其原因,就是有些父母仍然沿用着传统的、落后的教子观念和方法,总想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改变孩子,设计孩子,塑造孩子。面对这样的父母,我们要问一句:作为父母,你是否想到随着时代的变化来改变一下自己呢?你的思想观念,你的素质水平,你的教子方法能适应做一个现代父母的要求吗?  相似文献   

20.
建议一: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不良情绪。有时,危机的受害者是孩子,但受到心理冲击更大的却可能是我们父母。不难理解,养一个孩子不容易,自己的希望都在孩子身上,孩子经历伤害,父母内心更是充满自责和懊悔……这些想法有时会让我们自己比孩子还要脆弱,会有种自己“崩溃”了的感觉,情绪变得焦虑、紧张、易暴易怒。这时,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就变得十分重要,因为你此刻的一举一动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如果你始终表现出烦躁和不知所措的样子,那么你的孩子一定会“继承”你的这些“缺点”,深陷在创伤中不能自拔。此时,建议家长不妨多增加一些交往,多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