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昆德拉的小说中“自我”的主题总是通过不同的形式曲折呈现,且具有深刻的意义。著名的精神分析学家拉康在“镜像理论”中也对“自我”进行深刻的探寻。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分析昆德拉作品《不朽》中的“自我”主题,探寻在“他者”映照下“自我”的彰显与偏离,为阐释昆德拉的“自我”主题增添了另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小说家昆德拉带来一场小说的革命。昆德拉的小说无论在艺术手法还是思想内涵方面都有着极为显著的特色。在艺术上它是对小说叙述的突破,开创自由主义伦理小说。在思想上,他的小说是继卡夫卡之后对世界荒谬性的思考。透过政治与性的表面,昆德拉关注的是“人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在伦理价值的艰难重塑与对人文精神的充满矛盾的思考过程中,昆德拉探索的是“永不消散的生存雾霭中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昆德拉小说中的复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米兰·昆德拉小说中表现出来的复调思维从人物思想的独立性、对话性.人物命运安排和设计上的对位特征,作者作为隐含作者、叙述者介入人物思想、存在境况展开对话的特征,对昆德拉小说美学追求进行了阐发与批判;最后,由复调思维得出昆德拉小说美学的三个特征:“诗意的深思”、“模棱两可性”、召唤读者批评意识.  相似文献   

4.
刘小枫认为昆德拉的作品是自由主义的伦理小说,“在叙事的基础上动用所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叙述和沉思的,可以昭示人的存在的手段,使小说成为精神的最高综合”。“对于昆德拉来说.小说的喃喃叙事负有重整生活信念的现代使命,他所谓的‘精神的最高综合’就当是自由主义精神的最高综合,是反形而上学的、实验性的生活信念,”  相似文献   

5.
存在的可能性——米兰·昆德拉小说论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籍捷裔小说家米兰·昆德拉以其在小说内容、形式上的革新而成为当代文坛一个复杂的存在。二战之后,在世界文坛上引起强烈反响的是法国的新小说派,在新小说派之后,在中国最具冲击力度的当属昆德拉,昆德拉的小说价值在于他是新小说派之后最自觉地探索小说可能性限度的作家,并且呈现了独特的小说样式,让人们知道小说还可以写成这个样子。对于其小说的解读纷繁多样,有政治类、情爱类等等,但昆德拉只认为自己是写“存在”的小说家。昆德拉在他的小说理论中提出小说应关注人类存在的基本状况,在存在的版图中勘探人的行为选择以及这种选择的结果,为人的可能性画出一个轮廓。  相似文献   

6.
黎娟 《文教资料》2007,(7):16-18
“Terminal paradox”一词直译为“绝对的自相矛盾”,其中包含了“荒谬”的含义。米兰.昆德拉认为世界充满了暧昧性,现代世界已经陷入存在的被遗忘,现代世界已经成为一个陷阱。从这样的世界观出发,昆德拉的小说创作呈现出幽默性、思索性、声音和观点的多样性等特点,而“终极悖谬”的小说观正蕴含其中。  相似文献   

7.
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诗学中,有关历史的沉思与表达占据着十分突出的位置。昆德拉的小说历史观具体表现在:一、区分人类社会的历史境况和存在境况;二、采取与历史学家及传统历史小说家不同的历史眼光;三、主张把小说当成“历史重建”的可能文本来创作和看待。昆德拉让历史与小说处于既相关又冲突甚至敌对的状态,显示出他独特的存在论历史观,这对于我们解读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小说及繁荣新世纪的中国文学创作,均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音乐与文学作为人类艺术中两个不同的门类,在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创作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他是用音乐思维革新小说的杰出代表.音乐思维的运用不仅使昆德拉小说在表现形式上大胆革新,也加深了小说揭示矛盾的深度和广度.通过借用音乐的节奏,昆德拉在代表作之一<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创造了独特的叙事节奏.对此加以分析,可揭示蕴含其中的昆德拉小说理念.  相似文献   

9.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与小说观来源于对"狂欢剖析体"的继承与发展,他的复调线索服从于"狂欢剖析体"剖析主题的需要。与巴赫金对话式复调小说理论不同,昆德拉的复调小说是结构的平行对位;与陀思妥耶夫斯基戏剧性的复调小说也不一样,昆德拉的复调小说重在概念性,剖析性。  相似文献   

10.
捷克高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不朽),以当代法国社舍生活为背景,以世俗人生穷其心智追求的“不朽”为主题,揭示了其追逐者的功利与世俗,从而也解构了“不朽”的神圣性,同时,小说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理想化人生在社会现实局限下孤独与荒诞的生存处境,并由此对人终极的自由幸福发出质询。小说在艺术上继续延用复调与离题等手法,独到地把不同历史时间纷在了一起相互对照,在历时与共时两种形态下,还原了人性与“不朽”的面目。米兰属德拉的小说一直致力于对世俗本相的揭示。怀朽)的创作已经表明昆德拉正在对世俗生活的终极追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小说是“关于存在的沉思”、“上帝笑声的回响”、“多声部的新艺术”等三个方面入手,对米兰·昆德拉小说观念的内容、作用与影响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评述,以期更进一步全面深刻地认识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作品。  相似文献   

12.
《马桥词典》作为一部在文体上极富创新性的实验小说,其文体新变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域外文学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探讨它与昆德拉小说的关系:词典作为观照方式;词典作为结构方式;“复调”文体。文末并简要分析韩少功接受昆德拉影响的可能性,如精神气质的相近、韩对昆氏小说的推崇与翻译等。  相似文献   

13.
别无选择:诠释“昆德拉式的幽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兰·昆德拉是近年来以小说创作蜚声世界文坛的一位捷克作家。昆德拉的小说创作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小说观念体系的苑囿。对捷克民族乃至整个人类生存境况的深切关注、对一系列深奥现象学命题的冷峻思辨与作家对轻灵、幽默笔调的选用之间构成的反差成了文学研究界的一个新课题。本文从界定昆德拉小说的题材与主题入手,全面考察了“昆德拉式的幽默”在作家各部小说中的具体体现,试图通过归纳得出这一结论,即:选用幽默、轻灵的笔调作为哲理小说的外壳,是昆德拉基于自己独特的小说创作观念的一种艺术抉择。  相似文献   

14.
刘小枫认为昆德拉的作品是自由主义的伦理小说,"在叙事的基础上动用所有理性和非理性的。叙述和沉思的,可以昭示人的存在的手段,使小说成为精神的最高综合"。"对于昆德拉来说,小说的喃喃叙事负有重整生活信念的现代使命,他所谓的‘精神的最高综合’就当是自由主义精神的最高综合,是反形而上学的、实验性的生活信念,"显得像哲学。昆德拉自己也认为  相似文献   

15.
休闲时光     
休闲时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捷克作家米兰·昆德拉的代表作。该书写于1980年,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中有重大的影响。知识分子中非常流行的“媚俗”概念就是由这本书引发的。昆德拉的小说把空灵的诗意,哲理的探索,与形象化的情节融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小说风格...  相似文献   

16.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昆德拉小说的代表作,本文尝试从不稳定性在叙事学背景下的展现,借助小说文本阐释后着重分析托马斯形象中在二元对立下的不稳定表现等方面,阐明叙事学的视野下昆德拉小说"关于存在的沉思"。  相似文献   

17.
“时间”问题是西方存在主义哲学中最为核心的问题,作为以勘探“存在”为己任的现代小说家,米兰.昆德拉也表示出对“时间”的高度重视,在小说中他对“偶然”、“不朽”、“青春”等时间命题进行哲理意义上的阐发,以此表达对人类存在境况与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米兰·昆德拉不仅是一位创作上的实践者,也是一位在小说理论上有着独到见解的思想者。《小说的艺术》这一作品主要是昆德拉对自己小说创作实践的理论总结,该作阐述了其作为一名小说家关于小说是什么、小说创作以及当下小说所遭遇的困境等方面的理论观点。本文将就上述三个方面对昆德拉的小说观进行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燕琼 《承德师专学报》2006,26(2):78-79,100
鲁迅《在酒楼上》与米兰.昆德拉《不朽》为复调小说的文本代表。笔者从作品中叙事者、人物、作者不同声音及其关系角度出发,以文本细读方式,研究“复调”小说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虚构性是昆德拉小说的重要特征之一,但昆德拉小说的虚构不同于一般小说,而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为:人物塑造上的虚构性、符号化色彩;戏谑式改编作品、人物或故事;大量的梦境描写。昆德拉小说通过虚构达到本质的真实,实现对"存在"的勘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