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学习内容之一,也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语文综合性学习缺乏正确引导,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重双基知识的积累,而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活动流于形式,时效性不高。那么,如何把握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提高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效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有效提升,则是我们十分关注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2.
赵燕 《广西教育》2011,(31):48-48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指人们对语言的整体感受能力,把握语言特点和内涵的能力。语感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效率,而学习语文的过程也是不断形成语感的过程。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  相似文献   

3.
合作学习既是一种学习方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它强调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多边互动,不仅要求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设计进行整体把握,分配学习任务,控制教学进程,还要关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相互帮助。那么,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成为合作学习的受益者呢?  相似文献   

4.
统编语文教材采取单元结构的编排方式,为实施单元整体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单元整体教学是落实单元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单元编排特点,了解学情,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注重单元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采取"教读—扶读—放读—测读"的形式,并注重学生阅读方法的运用与总结交流,从整体上提升单元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5.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更广泛运用,语文课堂的形式也逐渐丰富起来,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弊端。比如让学生少了许多静心思考的时间,让学习走向肤浅和简单。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因此,尽管现代化教学手段日新月异,对学生也产生一定的吸引力,但我们更应注重让学生在静读、静听和静思中提升语文学习的素养。  相似文献   

6.
按照新课改的标准,语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年龄特质与心理状况的把握,注重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有效参与,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个体学情差异情况以及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诉求,从而使学生对语文知识产生足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投入度,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组织学生开展效度化的合作学习模式。为此,就高中语文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探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曹金凤 《家长》2023,(5):125-127
<正>教育部门在2022年出版的课程标准中对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积极响应这一政策,小学积极推广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方式,利用语文大单元教学全方位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探究,侧重于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坚持自身的个性化发展,实现语文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使学生可以得到平等学习和发展的机会,从而落实素质教育和个性化教学的要求。本文基于目标导向的小学语文大单元整体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展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这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而语文课堂教学中艺术美不仅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素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外,笔者认为还应该做到三个“渗透”。  相似文献   

10.
语文构成的因素是非常丰富的。这些因素相互联系、互相制约,因此,要改变传统教学支离破碎的分解方式带来的弊端,真正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在具体教学当中提高效率,增强教学效果,必须要进行整体把握,从而实现“全语文”的教学。为此,教师首先要认真学习和领会新课标,树立以新课标的理念来指导教学的行为习惯;要激发学生整体把握的自主性;在师生共同参与阅读教学中进行整体把握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1.
语感是近年来语文教学讨论的热点之一,语感是一种高级的语言文字综合能力,它具有顿悟色彩,整体把握色彩、想象色彩和情感色彩等特征。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在语文知识的把握,而应该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即语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语文知识为先导,以言语实践为主体,以语感能力培养为落脚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参与作用,从汉语学习规律出发,注重品味,综合听说读写练习,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在实践中培养语感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中学的语文学习超越了对字词的理解,开始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把握,同时更注重学生对文章描绘的艺术情境的体会,使学生通过对语文的学习,体验作品传达的深远含义,从中得到情感的体会和美的熏陶.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文章,不仅内容丰富,且文质兼美,在诗情画意中彰显文学的魅力.教学中让学生领略语文的诗情画意,让学生爱上语文,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体现了学习者的语文素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语文阅读教学.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担心学生理解不透,而分析过细,这反而制约了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影响阅读教学效果.为了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开展整体性阅读,包括了如下三个层面:整体感知层面、局部研读层面、整体把握层面,循序渐进,让学生逐步理解课文.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根据学段来有针对性地、有偏重性地组织语文整体阅读训练.比如,在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中,侧重整体感知;而在中高学段,则侧重局部研读,偏重整体把握.当然,有所偏重并不意味着独立开展,而需要有机结合,环环相扣,层层推进,步步深入,以强化学生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注重语文知识的传授,忽视语文能力的培养,片面强调对语文思想内容、篇章结构的详尽剖析,忽视对语言材料的感受和领悟,使语文教学在一定程度上陷入误区。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就是要学生:诵读吟咏,初步感受语言;揣摩咀嚼,具体品味语言;整体感知,总体把握语言;强化实践,逐渐养成语感。  相似文献   

15.
正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加强学生语文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方面应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学生尽可能多地创造大量实践的机会;另一方面要不断开发并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教育资源,使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活动,在学语文、用语文中逐渐习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高整体把握的能力。我校"三段六环节"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课改后初中语文教学的方向也有了巨大变化,更加注重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初中是学生从小学向高中过度的重要阶段,对语文的理解也从以往的注重字词记忆转向整体的文章脉络结构以及情感表达,所以在这一阶段阅读教学也就非常重要了,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情感,突破小学时的语文专项学习而转向整体把握。本文主要分析了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笔者教学实际,分析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着朗读能力差、对文中精妙传神的词句感悟能力差、遣词造句能力差的现象。究其因是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注重对学生进行语感的培养,可见"培养良好的语感"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8.
单元整体教学立足统编教材常态单元,将语文关键能力落实在感知、触摸和整合三类具有进阶性的学习任务中。其重点是深入分析教材资源,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学习要求,确立单元核心学习要点,并在此统摄下,仔细谋划单元起始教学时对整个单元的感知,开展单篇教学时对文本肌理的触摸、单元总结教学时整合性的探究学习。单元整体教学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利于学生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9,(A5):33-34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更加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学生的学习中,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学科,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沟通、文字的书写等能力,这些能力也正是核心素养所需要学生具备的能力。小学阶段是学生整个校园生活奠基的关键时期,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会对学生未来的学习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所以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应用,不断有效地提升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质量。本文就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合作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在阐述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意义的基础上发现小学语文合作教学中所存有的问题,并为问题的有效解决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对策,希望能够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整体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20.
加强课外阅读提高教学效率马清秀中学语文教学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必须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阅读一些课外书籍,丰富学习内容,拓宽知识视野,变“小课堂”为“大课堂”,确实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一、注重课堂精读深度,加强课外“博览”力度就学生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