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迅作品中的许多人物,生活中都有原型,有的还和鲁迅一同生活过。《阿Q正传》中阿Q的原型是鲁迅家的短工谢阿贵。阿贵原来人很好,老实厚道。当鲁迅从日本回来时,发现阿贵变了,他住在一座土谷祠中,学会了偷东西和赌博,还经常与别人揪着辫子打架,有时还摆弄着辫子胡言乱语,说什么“辫子甩一甩,人要死一万”,“辫子翘一翘,人要死多少”。鲁迅眼看这个年轻人被社会折磨成这个样子,感慨万端。辛亥革命的消息传到绍兴之后,人们欢呼雀跃,谢阿贵也飘飘然起来,常常走在街上“得得、锵锵、得得锵”地唱着,有时还情不自禁地叫嚷:“好了!好了!到明朝房…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同时,今天的中国教育却正面临着从来没有过的危机,尤其是基础教育。”北京师大劳凯声教授在阐述中国教育现状时,曾引用名著《双城记》中的一句话来形容现在人们的复杂感受:“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拥有一切,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由此登上天堂,人们由此堕入地狱。”今天,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问题,人们深感困惑,并不断发问,我们究竟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是的,素质教育就是人的发展问题,而人的发展问题无所不包,这预示着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及其诸多方面的牵连与关涉,这意味着素…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但同时,今天的中国教育却正面临着从来没有过的危机,尤其是基础教育。”北京师大劳凯声教授在阐述中国教育现状时,曾引用名著《双城记》中的一句话来形容现在人们的复杂感受:“这是希望之春,这是失望之冬。人们面前拥有一切,人们面前一无所有。人们由此登上天堂,人们由此堕入地狱。”今天,面对层出不穷的教育问题,人们深感困惑,并不断发问,我们究竟怎样实施素质教育?是的,素质教育问题就是人的发展问题,而人的发展问题无所不包,这预示着教育问题的复杂性及其诸多方面的牵连与关涉,这意味…  相似文献   

4.
在我们的教育用语中。小学中的受教育者几乎都被指称为“学生”。我们的教育研究中.更充斥着眼花缭乱的“学生”;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很少有人用“儿童”来指称小学受教育者。这是非常司空见惯的,以至于没有一个人去反思这种指称究竟合适不合适。从而致使这一将我们的教育对象——活生生的未成年的人——物化为无生命的纯对象的异化现象置若罔闻。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改革的今天.面对我们的小学受教育者,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他们究竟应该被想当然地称为“学生”。还是应该以“儿童”来置换之这一严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根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现在被学校认为没有什么希望的孩子大约有5000万左右。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为什么受着同样教育的孩子之间差别会这么大呢?他们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吗?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我们应时刻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功。我们把孩子看成没有希望了,这是教育最大的败笔。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开拓,是培养我们的孩子能够真正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与自制。孩子的心灵是处在舒展还是压抑的状态,将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孩子只有在心灵舒展的状态下,才能愉快地学习成长,达到一种“飞”的境界。一…  相似文献   

6.
马兰霞 《现代教学》2005,(10):18-19
郭老师的课例充满着一种自由探讨的氛围,生长着一种民主的气息。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人最可贵的自由是思想的自由。而关于思想的自由。英国的哲学家罗素曾经说过:妨碍人的思想自由有五大因素,其中有一个因素就是“坏的教育”。那么我们现在的教育到底是“好的教育”还是“坏的教育”?像郭备老师的这种课就是“好的教育”,但可惜这样“好的教育”实在是太少了。如果这样的教育能够成为常态的话,我们何愁不出创新人才呢?  相似文献   

7.
现在,在教育界,尤其是在基础教育——中小学教育的领域,对于“素质教育”,在理论认识的层面上已经基本形成了这样的共识:素质教育是切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模式。然而,理论认识与具体的实践过程之间终究是有距离的。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的理论认识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距离集中地、显著地表现在这样一个问题上,即:如何认识和摆正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位置。 “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居于重要的位置”。如果我们向各级各类的教育工作者提出问题——“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位置是什么”?那么,无论是教师、领导或者学生家长一般都会向我们做出这样的回答。这反映了各级各类的教育工作者对于学校艺术教育问题的理论认识水平,是令人欣慰的。  相似文献   

8.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素质教育”这个词成了我们讨论教育话题时的一个“禁区”,提起它,不由自主地,教育者开始闪烁其词,媒体人士开始“绕行”,一线教育者们开始沉默,家长开始质疑,孩子们开始觉得遥远……特别是近来备受争议的“南京高考之痛”事件,让人们开始困惑:为什么教育改革越深入,反而对“素质教育”的理解越“懵懂”?为什么到“素质教育”提出若干年后,才有那么多人诘问“什么是素质教育”?为什么那些用行动践行素质教育的学校和教师们不再感到被尊敬和自豪?又为什么在我们听到“新课改”等更新的“名词”和“概念”之后,好像把“素质教育”这个曾令多少人慷慨激昂的“符号”遗忘了?  相似文献   

9.
一、面对现实,实事求是——“素质教育”有一个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超越初级阶段,教育是社会的一个“子系统”,从教育发展看,“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一种教育的理想,是教育工作理想的追求;然而,我们现在却应该从“素质教育”的初级阶段开始做起。因为理想状态的“素质教育”需要充分的政治、经济、化的条件支持。比如,福利型社会的到来,教育不再是谋生的手段;高等教育大众化,高考不再是“独木桥”;人们思想观念更新,不再受“劳心治人”、等级观念等的束缚……缺乏这些充分的条件的支持,理想状态的“素质教育”也是难以实现的。因为,人们首先必须解决吃、喝、穿、住的问题,然后才能顾及长远利益,才能谈到远大理想。千万不要试图超越事物发展的阶段,否则,就会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曹冲称象” 的故事,可以说是人人皆知。我们在赞叹曹冲聪明才智的同时,却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无论是“才学”还是“聪明”,曹操身边的那些人都是饱读经书、才智超群之辈。那么,为什么大臣们想出来的尽是些笨方法呢?原因就在于他们多读了几年经书,思维被定势在经书之内,已经习惯于常理。而当时七岁的曹冲还未饱读经书,所以他还可以超出常理去想象。假如,再推迟十几年,曹冲能否会想到那么巧妙的方法,就很难说了。于是,我想到了现在的教育。现在的教育不正是在培养一个个未来的“大臣” 吗?请看如下教育片段:师:有 10只蜡…  相似文献   

11.
根据有关方面统计,我国现在被学校认为没有什么希望的孩子大约有5000万左右。这不得不让我们反思:为什么受着同样教育的孩子之间差别会这么大呢?他们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吗?这其中的原因很多,但我们应时刻清醒地认识到:素质教育的精髓是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功。我们把孩子看成没有希望了,这是教育最大的败笔。教育的本质是对生命的开拓.是培养我们的孩子能够真正的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与自制。孩子的心灵是处在舒展还是压抑的状态,将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关键。孩子只有在心灵舒展的状态下,才能愉快地学习成长,达到一种“飞”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教师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能成功的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则结果会“事半功倍”。但如不自觉的进入一些心理误区,则其结果会“南辕北辙”。那么我们怎样去实现前者而避免后者呢?我们首先分析一下这些心理效应,以便在工作中正确运用:一、光环效应心理学家让被试者看一些照片,照片上的人有的漂亮,有的不漂亮。让被试者评价照片上的人与漂亮无关的一些品质。结果漂亮的比不漂亮的在各方面的得分都高。一个人在某一方面被认为是好的或被崇拜的,他就被一种积极的光环所笼罩,相反,则被加上一个“黑色”的光环。这也是“一俊遮百丑”的来历。当你认识…  相似文献   

13.
语录     
每年状元秀炒得火爆时,它却像是中国教育现状的一个自我举报。——在白岩松看来,热炒高考状元,等于是举报“我们现在根本还不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学校担负着为无产阶级培养人材的重大任务。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这本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早已解决了的一个问题。但由于林彪、“四人帮”的干扰破坏,这一问题却被严重地搅乱了,致使教学工作几乎成了禁区,教育质量惊人下降。 现在,林彪、“四人帮”虽然已被打倒了,但他们在教育领域设置的这一禁区还没有完全打破,有些教育工作者还是心有余悸。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了有助于彻底摧毁  相似文献   

15.
一、素质教育、创新教育、人文教育的澄清素质教育这一概念是以“应试教育”的对立面出现并发展起来的。素质教育从其诞生到现在,经过酝酿尝试、实验推广、全面实施三个发展阶段,虽然人们对它的认识仍呈现“百家争鸣”之态,但经过多年研究,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育者对素质教育的根本特征还是达成了以下共识:1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性;2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性;3让学生全面发展——主动性。总而言之,素质教育应培养完美人格的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主体性是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特性”。个体只有通过独立地、自主地、能动地…  相似文献   

16.
如果说在社会发展缓慢时期,语文教学的改革对考试的要求,人们可以在紧张与矛盾之间得到缓解,在人们悠闲的生活中能得到释放的话,那么,随着社会的急剧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的是:我们的语文教育与考试是要把人们带回昨天,还是要把人们引向明天。不可否认语文教育与考试中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人的潜能的开发和智力的发展等还没有被置于很突出的位置,素质教育讲了多年,“应试”的魅力仍不可抗拒。  相似文献   

17.
有这样一个实验:把跳蚤放到一个器皿中,用玻璃盖住。刚开始,跳蚤挣扎着往外跳,但都被玻璃碰了下来。一段时间后,即使把玻璃罩取下,跳蚤也只能跳到器皿那么高。这些往日的“跳高冠军”们,被封闭在了自己界定的高度上。是啊,我们的教育,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中,我们的孩子与那些被放在器皿中的跳蚤有时竟  相似文献   

18.
论素质细化与细化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地看,人类的诸多社会活动不断由简单走向复杂,由粗放走向细化,教育也不例外,所谓细化,无非是对某一事物周密细致地认知或运作罢了,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更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因为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载来越广越高,人们自然对教育的期待也就越来越细越来越强。种庄稼,制造工业产品,提高商业和服务业的质量都不是易事,那么,培养“万物之灵”的人教育活动就更不应是简单和粗放的了,教育思想家们对人的发展和人的素质的研究已有许多成果,这对提高人们从事教育活动的意识与自觉性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由于人的素质的层次,类别和结构是呈多样化,无论是其目标内容还是形式方法,从这点上我们应当认定素质教育是一种细化教育,本文将从智力的结构,情商的涵义,健全人格的品质和“教育的四根支柱”的要求等四个方面探讨素质的细化及与之相应的细化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9.
教育 ,是人们再熟悉不过的话题了。每一个人从出生始 ,就会自觉与不自觉地接触到教育 :或是被人“教育” ,或是“教育”别人。人们也正是在教育中逐渐成长、成熟起来 ,并由一个自然状态的人转变成为一个社会的人。然而 ,人们所习以为常的教育却面临着时代的挑战。随着21世纪的降临 ,这种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其中既有知识经济和高科技的挑战。也有生态危机、道德危机、强权政治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那么 ,教育该如何应答呢?许多国家在对未来社会的预测和对现行教育制度进行反思的基础上 ,提出了“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  相似文献   

20.
团结力量大     
体育课后 ,我和孩子们在收拾体育器械。晓晓和寒寒两个小朋友试着抬了抬平衡木 ,没有抬动 ,于是又叫了两名小朋友 ,可平衡木还是没能抬起来。其他的孩子看见了都跑去帮忙 ,咦 ,平衡木还真被他们抬起来了。看着一大群孩子抬着平衡木歪歪扭扭地向前走 ,我突然觉得这正是教育孩子们团结合作的好时机。于是我问大家 :“小朋友 ,你们知道刚才晓晓和寒寒为什么没能把平衡木抬起来吗?”“因为我们两个人太小了 ,没有那么大的劲。”寒寒抢着说。“那现在平衡木为什么又被抬起来了呢?”“现在人多了 ,人多劲就大了 ,就能抬动了。”其他孩子也纷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