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汪是师生,在创作上极易一脉相承,仅就《边城》和《受戒》来看,小说中所表现出的对人性美的追求,对人生命原色的崇拜,就颇具共同性。  相似文献   

2.
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作家中,沈从文是一个非常独特的作家。他用辛勤的笔,自然朴实的语言反映了故里湘西的生活,使湘西走入了中国现代文学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走向了世界。作者以独特的个人风格为人们提供了反映湘西人民生活的艺术作品——《边城》。  相似文献   

3.
城,在我的概念里,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在电视里我非常期盼的那一面面古老的城墙,仅此而已。住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城市已经失去了城的意味。没有了那坚实的石板城楼,城里的人和城外的人更加频繁地沟通。或许早在打掉那面城墙时,已没有城里城外之分,更无城的概念。所以,我们对  相似文献   

4.
城,在我的概念里,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在电视里我非常期盼的那一面面古老的城墙,仅此而已.住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城市已经失去了城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城,在我的概念里,就是中国的万里长城,就是在电视里我非常期盼的那一面面古老的城墙,仅此而已。住在现代化的城市里,城市已经失去了城的意味。没有了那坚实的石板城楼,城里的人和城外的人更加频繁地沟通。  相似文献   

6.
武国霞 《甘肃教育》2006,(8B):23-2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入了《边城》一文。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下册选入了《受戒》一文。通过阅读,我发现,两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必修)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二课选入了《边城》一文。同时,在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必修)下册选入了《受戒》一文。通过阅读,我发现,两文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许多相同或相似之处。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提高我们对作品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艺术鉴赏水平,本文从以下五个方面,对两篇文章进行比较归纳。第一,体裁相同、题材相同,背景相似《边城》《受戒》都是小说,且都有怀旧的意味,都以爱情为题材,以自己故乡为写作背景。《边城》是对过去甜美生活的痛苦回忆。作家沈从文用优美的抒…  相似文献   

8.
一脉相承的桃源情结——从《边城》到《受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沈从说,“我主意不在领导读去桃源旅行,却想借重桃源上行”,可是我们从《边城》看到的却分明是一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民性淳朴的人情世故,还有就是,“在这些人性皆善、性自天然的人群中,辨不清社会的制度和明的梗阻”(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这样的桃源情结也许是源于对故乡的深切眷恋,也许是处于对都市明社会的极大的不满和厌恶。汪曾祺在《读〈边城〉》说:“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因为想留驻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  相似文献   

9.
看完《边城》,仍然觉得浸蕴在一泓清澈的春水中,水水的,带着江南素有的一丝忧郁气氛慢慢氤氲……应是春末了吧!透过沐浴的5月的斜风细雨似乎已嗅到了一点6月中夏雨欲来时闷人的热和闷热中的寂寞。只是哀伤却不痛,很平静,默默的……似乎一切悲剧的发生都很顺其自然,如落花依偎水面随着水慢慢流逝。流走了只给有心人留下默默的哀伤和淡淡的寂寞。因为与水有着太多太多的关系,于是故事中的哀乐,于是记忆中的酸甜全都是湿湿的。天保的意外失足,傩送的迷惘逃避,老艄公满怀遗憾的死去,翠翠无谓的等待等等,就连那诗般的青山绿水和维系整个故事的渡…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作家成长背景的对比,可以观察人生经历对作者为文的影响﹔经过语言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方言在叙述语言中的若隐若现,以及作者个人语言风格对文风的影响﹔经过对重要的意象"水"的对比,可以看到作者对故事的表现手法、与因应用不同手法而最终展现的不同风貌﹔最后,经过分析"美"的呈现方式,以及作者对待完美的"美"的态度,可以探察到沈从文与汪曾祺通过自己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一种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11.
《边城》的故事很简单:一个山水如诗如画的古渡头,有一户独处的人家,住着摆渡的老船工和外孙女。老船工年逾古稀,外孙女翠翠情窦初开;船总顺顺的两个儿子都那么英俊和男子气,又都爱上了翠翠;大老托人说媒,老船工满心欢喜,可翠翠不高兴,翠翠对二老动了情;大老下船跌进了激流,二老也出走了,老船工在误会中大病一场,在风雨之夜归了天,只留下翠翠守在山水如诗如画的古渡头。故事就这么简单,但就这么诱人!夏志清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说沈从文“在他成熟的时期,他对几种不同文体的运用,可说已到随心所欲的境界,玲珑剔透牧歌式的文体,是沈从文最…  相似文献   

12.
大学毕业之后,我已经很少看小说了。这句话似乎也可以这样表述,小说已经引不起我的阅读兴致了。对于我这样一个曾经自诩为文学青年的人来说,这或多或少是一件挺悲哀的事。没有了小说这一盏明灯,我又凭什么在迷离与辗转之间找到寂静与安宁?  相似文献   

13.
对于《边城》的怀念源于我自私的个人回忆。那年冬天,刚打完雪仗的孩子们,意犹未尽地回到教室任我带领他们神游湘西…。作为一群少不更事的高中生,我们究竟读懂了边城多少山水人情?我不得而知。站在三尺讲台上,当时那点小小的自豪感,混杂着欣喜,伤感与困惑,也如同茶峒的细雨般,织成一片烟,看不清了。  相似文献   

14.
沈从文沈先生是个大家,这我早知道,但却一直没有看过他的书。一日买书时,看到有《边城》,便将它买下,准备回家看个究竟。 泡上一杯不加糖的咖啡,翻开小说,清新脱俗之风扑面而来…… 沈从文先生的文章华美而不加  相似文献   

15.
细细品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 不禁让人心灵颤动,浮想联翩,作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山明水秀、天人和谐的湘西风俗画卷。它真像一溪碧水,平静、清亮、温柔、迷人。川湘交界的茶峒附近,临近小溪的白塔旁边,住着一户人家,独门独院里,只有爷爷老船夫和孙女翠翠两个人,还有一只通人性的黄狗。端午节翠翠去看龙舟赛.偶然相遇长得英  相似文献   

16.
《边城》之美。不独在湘西风光、民俗人情,更主要的是它呈现了一种优美的人生形式。人生.有多种形式:幸福的,苦难的;高尚的,卑下的;优雅的,酷烈的。人生形式的不一代表了人与所处世界关系之种种,而《边城》呈现给人们的,正如作者沈从文所说。是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形式”。  相似文献   

17.
18.
我曾坐在窗前,望着远方的那片天,那依稀明灭的一轮月.思绪又飞回到与君相识的那个午后,那个夏天,和那敏感地认知着这个世界的少年. 轻 轻 地,慢慢地,翻开这太阳烘焙过的卷帙,让扉页镏金的字迹绽放在心间.你坐在桌边,向我娓娓道来水乡所孕育的文化起源.一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那句"一夜飞度镜湖月"般,书斋早已不见,眼前的景...  相似文献   

19.
我国著名文学评论家李健吾先生认为,“《边城》是一首诗,是二老唱给翠翠的情歌”。的确,《边城》是一篇抒情味极浓的爱情小说,但这篇小说所表现的并不限于爱情,而是一种广泛的人情:除翠翠与二老傩送之间的爱情外,还有翠翠与爷爷之间的祖孙情、天保与傩送之间的手足情及边城普通人之间淳朴的友情等。作者写作《边城》,是“想借重桃源上行七百里路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小市中几个凡夫俗子,被一件人事牵连在一处时,各人应有的一份哀乐,为人类的‘爱’字作一度恰如其分的说明”。以往的语文教学,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方式往往依赖老师的讲解,或空洞的说…  相似文献   

20.
品一杯香茗,执一本好书,一缕悠然升腾的茶雾中,“一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忽闪在眼前,“作成随时都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嘴角漾起微微笑意,思绪跨越时空缓缓地贴近她,那个溪边白色小塔下的女孩翠翠向我走来,低着头,踩着溪边青色的石,近了,溪水样清亮的眸子在我的低垂的头边闪过,牵住我垂着的瘦削的手指。指间触电似的流过一阵暖流霎时传遍全身,头脑间纷乱如麻的所有都被清凉凉的溪水悠悠地带走,脚步不由地跟随着她轻捷地跃上那只方头渡船,触目满眼是青山绿水,水静静地流淌,鱼儿若浮在空中轻盈地倏忽游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