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新兴的学科——“莫学”——很可能将在中国产生。 回溯鲁迅、胡适、老舍曾获诺奖提名的那一段历史,我想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眼界在上世纪初就称得上是开阔的,是世界性的,并不存在所谓的“东方文化歧视”,也不存在所谓的“社会主义文化歧视”。倒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当代文学没当回事。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对莫言的文学成就很推崇,认为他的创作代表了亚洲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今年看到多篇文章,是有关“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旧闻新提。 关于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者,据说原来是颁给中国作家老舍的,但是,后来瑞典诺贝尔文学奖的评审会获悉老舍投湖自杀,只好改颁给日本作家川端康成。 这个“传说”,笔者十多年前已获悉,也曾撰文替老舍先生呼冤叫屈,为华人文坛失去一次获奖机会而大表遗憾。但是,笔者对此传言,虽乐意接纳。心里却老不踏实。 1991年4月,诺贝尔文学奖评审委员马悦然教授(他也是汉学家)来香港中文大学讲学,我得以  相似文献   

3.
2006年9月25日,绍兴在鲁迅先生诞辰125周年之际,举办了一场以“文化传承,精神回归”为主题的文学巨匠后裔对话活动。中国的“文学巨匠”或曰“文学大师”有哪些?“鲁郭茅巴老曹”是也!这是一个在中国传播了50年的概念:从上世纪50年代始,在几乎所有的主流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科书中,都将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尊为大师级的作家。诺贝尔文学奖与20世纪同龄,可谓世界文学界之殊荣。不过并非每个获奖者都感到幸运,譬如法国的萨特,就“拒绝来自资产阶级的一个荣誉”。也有人对此并不热衷,诸如我国的鲁迅:1927年,瑞典汉学家高本汉通过…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提起“改造国民性”这个话题,我们自然会想到鲁迅,因为鲁迅是开创这个文学启蒙主题的先河。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鲁迅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在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中,除了鲁迅之外,还有老舍、郁达夫、沈从文、张天翼等作家,他们也都在作品中提出了这一主题。但在中国文学史上,始终以锲而不舍的创作态度在创作中贯穿这一主题思想的,却也只有鲁迅和老舍两人。他们在创作中都贯穿着“改造国民性”这一主题,我们在其创作中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二人对“国民性改造”这一主题的严肃而执着的思考与探索,但老舍在思想…  相似文献   

5.
海外文坛     
正克莱齐奥称喜欢老舍独特的忧伤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日前作为华中科大当代写作研究中心请来的驻校作家,他在武汉与学生、读者和作家零距离交流,畅谈文学与生命。对于中国作家,勒·克莱齐奥毫不掩饰对老舍的偏爱。他领取诺贝尔奖时,就公开赞美和怀念过老舍。最近一个月,他每到一地,也必提起这位中国作家。"上世纪80年代,我在英国就读到了英译本的老舍作品。"勒·克莱齐奥说。他最早接触的中国文学都是古典作品,  相似文献   

6.
随着莫言获得本年度诺贝尔文学奖,一个新兴的学科——"莫学"——很可能将在中国产生。回溯鲁迅、胡适、老舍曾获诺奖提名的那一段历史,我想说,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的眼界在上世纪初就称得上是开阔的,是世界性的,并不存在所谓的"东方文化歧视",也不存在所谓的"社会主义文化歧视"。倒是我们自己把我们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当代文学没当回事。诺贝尔文学  相似文献   

7.
日本著名作家 ,1999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不久前接受了中国记者的采访。记者 :你对中国和中国作家有何看法?大江 :1960年我去过一趟中国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80年代初我又去了一次 ,都看到正在发行鲁迅先生新的全集 ,记得上面还印了鲁迅先生的手写法。我认为在20世纪的亚洲 ,也就是在这100年间的亚洲 ,最伟大的作家就是鲁迅。早在孩提时代 ,我记得母亲非常喜欢中国的文学作品 ,我最初知道郁达夫这位作家 ,就是从母亲那里听就的。那时 ,印度的泰戈尔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是亚洲人第一次获得这个奖项。于是 ,我就…  相似文献   

8.
<正>河南籍作家阎连科是大器晚成的作家,也是备受争议的当代作家之一。一方面,他被誉为"魔幻现实主义大师",曾获得二十多次国内外文学奖项,两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一次老舍文学奖。2013年又获得了布克国际文学奖的提名,有的评论家认为他是继莫言后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另一方面,不少评论家又批评他的作品内容充满各种性狂欢,妖魔化知青、  相似文献   

9.
每年的10月前后,总有中国人在问:今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会不会颁给中国作家?即使不是10月,诺贝尔奖这个透着金光的大苹果也常常挂在中国作家的眼前。有人指责瑞典人没有眼光,不懂得欣赏中国文学;有人批判自己的文学,说中国作品根本就还不够资格得这个世界大奖。大陆的诗人北岛就曾说过,中国当代文学还得10年、20年之后才可能成熟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地步。 诺贝尔文学奖,这个闪着金光的大苹果,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石兴泽著《老舍与20世纪中国文学和文化》说开去,在与西方知识分子精神气质和西方文化比较中分析中国文化和知识分子精神传统。在与鲁迅等中国现代知识分子比较中分析老舍的精神气质。并就老舍城市贫民作家精神的某些特点作了精要分析。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获提名的中国作家。早在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了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这年9月25日,鲁迅便郑重地给台静农回了一封信。他回信说:静农兄弟:九月十七日来信收到了,请你转告半农先生,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但我很抱歉,我不愿意如此。诺贝尔赏金,梁启超自然不配,我也不配,要拿这钱,还欠…  相似文献   

12.
学习中国现代文学史,有一句朗朗上口的话:“鲁郭茅巴老曹”,这是指六位大师级的作家,分别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他们中最长寿的是巴金,2005年10月17日逝世,是名副其实的百岁作家。  相似文献   

13.
去年,王一川等先生编了一套《20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给一些小说家“重排座次,选了九位作家为大师,依次为鲁迅、沈从文、巴金、金庸、老舍、郁达夫、王蒙、张爱玲、贾平凹”。这件事引起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 对此,我也愿略陈管见,以就正于时贤。  相似文献   

14.
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凭借《大地》三部曲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女作家,与此同时,中国作家叶紫也因《丰收》确立了其在“中国乡土小说”界的地位。两位作家尽管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他们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的农民生存、土地价值等方面却有着一致的精神观照。他们作品中的“土地”意象蕴涵着“死亡与再生”的原型主题,这一主题是在人类的“集体无意识”中通过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这对于文学发展的整体性研究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的中国文学家们要想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为中华民族争光,就必须广泛借鉴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思想和艺术手法,尤其是已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的有益经验,撷其精华、挹其芳润,才能使中国当代文学早日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学之林。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必须对于已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们的文学作品、创作方法、文学思想进行深入、详致地研究和挖掘。  相似文献   

16.
《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阿Q已经成为获得世界性声誉的艺术典型。他的精神胜利法,他的自私卑怯、愚昧无知、狭隘保守、麻木盲从等弱点是我们这个古老的民族国民精神诸多弱点的集合体现。老舍作为20世纪小说作家中最杰出的创作者和批判者之一,有着卓越的文学成就。在文学创作和文化批判的诸多方面,他都受惠于“五四”新文化倡导者鲁迅,本文以阿Q这一类型人物为例,就老舍小说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找寻鲁迅因子所在,从中透晰他对鲁迅创作精神和艺术手法的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7.
本对老舍与中国现代作家进行了比较研究。鲁迅深沉的忧患意识和韧性战斗的精神对老舍的人格构成有着潜在的影响随着时代的推移逐步深化和强化。从创作倾向上看,老舍对鲁迅精神的吸取主要体现在对“改造国民性”思想主题的继承和弘扬。老舍与研会作家如茅盾、许地山、冰心等有着精神和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8.
1997年是“七七”事变全民抗战60周年.而最早反映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则是全民抗战的先声.挪威当代著名女作家爱娃·西伯里在谈及对中国文学的印象时说:“我曾经阅读过许多中国作家的作品,从鲁迅到老舍都很熟悉.田军(即萧军)的长篇小说《八月的乡村》是我所推崇偏爱的,因为我不仅从中学到不少有用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它使我懂得了为信仰而斗争的意义.”(《是文学选择了我》,载于《世界文学》1988年第5期)然而,这部《八月的乡村》却是于半个世纪前在上海自费、秘密、“非法”出  相似文献   

19.
正我想成为第二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一天,我正在为《初中生》上的一则笑话而捧腹大笑,同学却在那边高喊:"中国大作家莫言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奖!快看第57页……"听到这话,我心中甚是疑惑,这莫不是赶趟来瓦解我世界观的吧?我自认为书读得不少,从中国古典作品到外国文学经典,从昔日的鲁迅先生到今朝的郭敬明,从《读者》到《意林》……细细一数,啧啧!我的读书经历可端的不俗!  相似文献   

20.
绘梦的书房     
秋山 《初中生》2018,(4):34-35
著名作家奥尔罕·帕慕克曾说过:“文学真正的起点,是从作家把自己与书籍关闭在房间里开始的.”书房与卧室不同,后者用来做梦,书房是用来绘梦的. 来自书房的荣誉 2017年10月,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你知道吗?从1901年起,诺贝尔文学奖迄今一共颁发了108次,共112人折桂.中国作家莫言于2012年获此殊荣.这些获奖的作家都有一个共同点:喜欢读书.他们的时光大多是在书房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