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受到思想启迪。依据这一理念,本设计试图通过朗读加深学生理解,感受瀑布雄伟壮观之美,通过联系生活体验,切身感受瀑布奄奄一息的惨状,并通过朗读和演说把自己的体验表达出来,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因此,本课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的特点,立足教材实际,科学地确定三维目标,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和表演中,体验人物角色,把握课文主题,培养语感能力,体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这一理念,本设计试图通过朗读、联系生活实际、观赏画面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切身感受到大海深夜的宁静之美,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体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根据本课图文并茂、文字优美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教学本课时,应通过观察、朗读、想像等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如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落实新课标理念,体现新教法?我认为要坚持“六重”。 一、重朗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全国小语研究会理事长崔峦先生说过:“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朗读能力逐步提高,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逐步加深。”新课标在目标定位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陛化行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摩学阳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本节课力求让课堂成为真诚对话的生命殿堂。在读、思、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课的教学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结合自己的经历,加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本节课努力营造开放、和谐的氛围,在良好的阅读情境中培养阅读能力、发展思维、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由此可见,朗读是语文细酌如“味”之佳法。《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朗读教学历久弥新,个性化朗读更是个性化阅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途径,它是以不同形式地朗读,不同理解的朗读,融入自己的体验,通过对文本的再创造,从而更好地把握和感悟文章含义。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欣赏能力,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本课教学设计以"读、悟、内化"为线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通过朗读感悟语言的魅力,通过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奠基石。教师需不断提升教学理念,引领学生多读,让学生通过朗读加深理解与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据言得意到以言表意,实现嵌入心灵的言意融合。  相似文献   

11.
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莫高窟》第二课时设计理念:萨特说"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本节课旨在品读课文,感受敦煌艺术地位,  相似文献   

12.
设计理念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把青蛙为了实现看海的愿望,努力攀登上高高的山顶这一过程作为重点,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学生主要培养他们“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朗读感悟,具体地说,就是学生通过朗读,体会词语句子的准确含义、  相似文献   

15.
吕茜琳 《云南教育》2007,(10S):32-33
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军神》记叙了刘伯承在重庆治疗受伤的眼睛时,拒绝用麻药,表现了刘伯承钢铁般的意志,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见,朗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然而指导朗读难,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更难,这是许多教...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考和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真正做到这一点,课堂的一切就“活”了起来:思维活跃,激情进发,朗读感情,语言再造。  相似文献   

18.
一、设计理念 1.以读为本,尊重学生个性体验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要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由此可见,语言训练不应该离开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