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灰吟》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一首托物言志诗,这首诗是明代诗人于谦生平的真实写照。诗人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以悟诗情、明诗志、知写法,为本课主要的设计理念,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2.
郝建生的诗作《诗情人间》穿过岁月的隧道,回顾自己的峥嵘岁月,情感真切,意味悠长;在对祖国名胜古迹的沉吟中立意高远,通过独特的视角中国文化进行富于历史深度的解读,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其诗作既呈现了中国古诗的传统性,又体现了时代性,表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雅情操。  相似文献   

3.
白居易的《琵琶行》乃千古传颂的名篇。这首诗以琵琶的悲怨倾诉和诗人悲情入诗的真情律动在诗界独树一帜。本文以诗可以怨为范本,并对《琵琶行》进行悲怨美的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耀明的诗集《心草集》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人生旅途上的跋涉者和奋斗者;《心草集》中淌流着的是汩汩的诗情;《心草集》常常给人以哲理的启示。人格、诗情、哲理的有机融合,形成了张耀明诗歌美学主体框架的三维建构。  相似文献   

5.
刘定中 《湖南教育》2014,(12):62-62
姜贻斌比我年轻十几岁,但我们认识几十年了,也算是老朋友了。他写的小说很多,不过我读过的却很少,啊,不只是他的小说,坦白地说,二十几年来,那些闹得遍地花开的长篇小说我都没读,大概因为我只爱在业余时间读点写点散文诗的缘故吧。  相似文献   

6.
大凡对尚在写作的当代作家作研究,是以论文的形式来完成的,由于这些作家的写作还在继续,不好对他们写作的整体风格进行全方位的把握,以专著的形式来展开研究可能会遇到很多困以难,尤其是对于多产的年轻作家,更是如此.方守金的<北国的精灵--迟子建论>则知难而上,对当时只有35岁的女作家迟子建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钟灿权 《文教资料》2006,(15):85-86
诗歌教学应当让学生把握诗歌可感性、多义性、音乐性的特点,体悟诗情,感受诗美。学生倾心融情赏美的过程,也就是乐意入境受教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诗意的角度对陈白露的形象进行了直观的美学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9.
俊敏先生的诗集《若言诗情》清丽雅致,情韵绵长。细品其诗,仿若春日里的一袭暖阳,给人温暖;又如回荡长空的雁声,引人遐思。诗人以一种独特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艺术美抒写人生,追寻诗意,展现了诗歌内在的生命力。一、追寻自然诗境之美  相似文献   

10.
在本文中,作者将对峻青先生的《秋色赋》进行解读,指导学生在一次次饱含感情的美读中,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以此来领会作者的意图,从而感受作者的语言美,谋篇美,创意美,并深深体味作品中不尽的浓浓诗情与悠悠画意。  相似文献   

11.
正后生可畏,门生可畏,得意门生更可畏!我的许多爱诗又写诗的学生里,同时具有诗心、诗情、诗才、诗魂者不多,镇东是其一。当年我在衡阳师院中文系99级上课,第一次进课堂时,他正在向全班报告自己创办《山石》诗社的苦衷,说到情深处,泪眼无语凝噎!四座寂然,我心内亦一震:不意此间有如许宁馨儿!专情于斯!凝情如此!果然,有诗人气质的他大器早成了!读诗文集《向南而立》这两本书而论其人,叹其志,大已有之,读其书而论其艺,剖其短长者好似不  相似文献   

12.
【文本分析】文本清新幽静,文笔优美,犹如清澈宁静的溪水缓缓而过,体验那风趣别致的瓜棚,感觉那无华绽放的鲜花,体会那情趣自然的鸡鸭觅食之景,感怀向晚时分院落晚餐的诗意,更沉醉于月夜睡梦的静谧……  相似文献   

13.
设计理念本设计旨在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进行自主理解、体验和感悟,从而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给学生以人美、景美、曲  相似文献   

14.
童诗语言优美,情真意切。儿童都喜欢诗,喜欢读诗,对于刚刚接触诗歌的低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引导他们读诗、品诗是我们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教师可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构建诗歌意境;让学生在真实和想象中同诗歌进行对话;在"放手"与"牵手"间,让学生在诗歌中徜徉。  相似文献   

15.
阅读一篇文章,切忌只读字面。读得肤浅,必定不能真正走进文章,不能真正领略文章的妙处。《田园诗情》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文章,描绘了"牧场之国"——荷兰的田园风光。田园,是这篇文章的血肉;而诗情,则是它的灵魂。细读这篇文章,可从美景、自由、宁静、幸福这四个不同的层次,欣赏荷兰田园上浓郁的诗情。  相似文献   

16.
《毛诗序》曾言“在心为志,发言为诗”。这一诗歌特性决定了日常诗歌教学不能抛开“诗境”空谈“诗情”。本课通过“聚焦物象,置身诗境”的诗歌阅读方法,整体感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活动,品味组成诗境的场景,以期可以使学生发挥想象,体味诗歌的象外之意和意境之美,获得更为深刻的诗歌体验,促进诗歌鉴赏思维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人情诗情悲情--论《红楼梦》的"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和明清情欲美学思潮出发,透视了<红楼梦>的"情"的体现;从人情、诗情、悲情三个方面论证了<红楼梦>是中国古典艺术的极致.  相似文献   

18.
<绿表>、<葛生>这两首<诗经>中的悼亡诗感情真挚动人,语言优美纯净,极具魅力.历经千年仍旧没有衰竭,它们的写作手法和抒情方式影响了后世的很多悼亡作品.本文试图通过对两首诗歌的分析来看它们的诗情魅力以及它们对后世悼亡作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教学内容:苏少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忆江南》。 教材分析:(略)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能够用积极的态度参加演唱和表现歌曲,培养学生对诗词歌曲类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文化学者李仲元先生,不仅以书法艺术名世,其近体诗的创作也独具特色。他在诗集《缘斋吟稿》中,广施造化之工,使情成体,在抒写历史人物、观赏名胜古迹、品鉴名家名作时,能化史实为情思,化景物为意象,化文思为诗致,显示了今人运用近体诗创生新作的许多规律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