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摄影图片《挟尸要价》在2010年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奖的评选中以全票获得了2009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这张照片在获奖的同时也引来了一些学术界的非议,主要问题之一便是这张照片的发表  相似文献   

2.
2010年8月18日由张轶拍摄、<华商报>推荐的<挟尸要价>以全票赢得第18届中国新闻摄影作品"金镜头"最佳新闻照片奖.随着<挟尸要价>在国内各大专业摄影大赛上频频荻奖.关于照片的种种质疑、争议也甚嚣尘上.本文围绕这场争议的焦点,着重探讨新闻摄影的真实性以及文字说明时新闻摄影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严子期 《新闻实践》2010,(11):43-45
今年8月,一场围绕中国新闻摄影“金镜头”年度最佳新闻照片奖——《挟尸要价》的真假而引发的争议,引起全国新闻摄影界的广泛关注。虽然这轮争议,在赛事组委会介入并发布调查结果后渐渐平息,但《挟尸要价》这张图片带来的震动与思考却远未停息。  相似文献   

4.
李娜 《东南传播》2018,(8):159-162
灾难性新闻报道中摄影记者在图片的拍摄及运用方面容易出现渲染悲情,侵扰悲痛等问题,长此以往,不仅会对受众造成心理压力,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正如我们所知,中国目前正处于风险社会,信息流动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而越来越多的受众通过新闻图片了解信息."读图时代"的来临,使得新闻图片伦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本文主要探讨灾难性报道新闻图片的伦理问题,以此来警醒更多的人关注新闻图片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追求视觉效果的读图时代,图片成为视觉传播的重要符号表现。图片新闻也成为媒体的重要传播途径,随之而来的图片新闻伦理问题也相继产生。此文选取凤凰网首页的焦点图片新闻(资讯、娱乐、汽车、财经、时尚)作内容分析,结果显示这些图片新闻在个人隐私、性展示、渲染金钱方面有突出伦理失德倾向。  相似文献   

6.
大众传播领域内的伦理道德问题日益严重,不但影响了媒介自身的发展,也影响了受众的认知和行为,进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媒介伦理问题,而其中图片伦理问题也变得日益突出。本文试图对中西方新闻图片伦理问题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为我国深入研究图片伦理问题提供可借鉴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2010年9月6日,<三秦都市报>重磅推出独家报道--<"挟尸要价"夭折西安>.报道的内容是:9月3日,彬县农村来西安打工的18岁青年小魏,在浐河洗澡不幸溺水,和他一块洗澡的工头见此悄然溜走,并关了手机.  相似文献   

8.
9.
贵刊2003年第11期刊登的《令人心寒的“震撼”》一文中,作者叶程鹏先生联系浙江日报摄影部邵全海先生在《“绳桥”上的震撼———评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上学〉》(原载浙江《新闻实践》2003年第6期)一文中提供的《上学》“摄影背景”引出对《上学》作者的批评。叶先生认为,在  相似文献   

10.
<挟尸要价>引发的争议 <挟尸要价>这一新闻照片是由<华商报>首发,<江汉商报>摄影记者张轶拍摄的.照片素材来源于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荆州大学生为救溺水儿童壮烈牺牲,而打捞公司在打捞尸体时竟然漫天要价的事情.2010年,<挟尸要价>获得中国新闻摄影最高荣誉"金镜头"奖.获奖后,引来一片质疑之声.  相似文献   

11.
夏海澄  甘毅  李军 《新闻战线》2012,(12):94-96
大千世界,到哪里找独家新闻?——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善于开拓,善于挖掘新闻价值;资讯过剩的时代,如何拍到好图片?——在最高处、最险处、最难处、最惊心动魄处、最佳角度处。  相似文献   

12.
新闻职业是一个崇高的职业,是一个关乎责任、道德和操守的职业,也是一个广受社会关注的职业。我们的作品会对社会产生影响,我们的行为也会对社会产生影响。因此,做一个好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从做人开  相似文献   

13.
14.
郝建国 《新闻实践》2010,(12):27-29
摄影记者张轶拍摄的《挟尸要价》是由《华商报》首发的。笔者是这张照片的发现者和传播者,也是短语"挟尸要价"的编码者,可谓是这一事件的主要(文字)报道者之一。  相似文献   

15.
16.
由于新闻从业人员拥有双重身份,即"新闻人"和"社会人",由此,大众对他们存在着两种角色期望。当这些角色期望发生对立时,也就出现伦理评价的冲突。因此,在新闻活动中,新闻从业者所秉持的职业伦理标准,有时与社会大众所持有的社会伦理标准存在着错位现象。本文试就新闻伦理中的真实性要求与社会伦理的评价之间平衡展开讨论。一、规避两种伦理冲突的理论探讨1、从新闻事实的传播过程来看,新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世界》2008,(7):95-95
图像的瞬间传播性和直接性决定了它的高效率。在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方面,图片的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后读图时代“,报纸上的图片新闻对其抵抗网络等新媒体的冲击,吸引读者的眼球,增强报纸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而军报的《视觉新闻》专版,在传递新闻信息、指导部队工作及激发读者参与方面,成为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19.
周静 《新闻爱好者》2008,(12):167-167
什么样的照片才是好照片呢?美国著名图片编辑、《棕榈海滩报》副总编马克·艾德尔森(Mark Edi son)认为:“好的照片能穿透事物的表面现象,把读者带到所报道事件的背后,能在情感上更深地打动读者,让读者在对照片有更强烈感应的同时,又接受了丰富的信息,能让读者感到也在现场,而不仅仅是在看照片,或者是通过照片观察事物。”可惜的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却是一些画面结构散乱、呆板、司空见惯等的摄影图片。新闻图片“视觉语言化”难点重重。  相似文献   

20.
道,不可须臾离之,新闻记者必须具备正确的新闻伦理观,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伦理观来规范约束职业行为。近年来,随着新闻事业的繁荣,媒体竞争的激烈,一些新闻从业人员因脑海中没有新闻伦理观,在新闻实践过程中,不经意间便出现了新闻伦理意识的缺失,其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