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遵宪与《日本国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填补了近代中国日本资料方面的空白,进一步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使其视野真正定位于整个世界。他在书中第一次明确提出学习日本维新改革的政治主张,启蒙了中国人的思想,提供了一个救国的尝试性处方,成为中国维新变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著名的外交家之一,他将驻日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笔而书成<日本国志>,借以抒发他的改革理念.从黄遵宪写作<日本国志>的背景、特点和影响,结合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史实可以揭示出该书及作者真实的明治维新观.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日本国志》从撰成到刊行延迟了8年,成为近代文坛上的一个历史性遗憾。通过对新发现的两份档案文件的研究,结合其他资料对这一延迟原因加以解析,可知造成这一延迟的首要责任者是李鸿章,他对黄遵宪及《日本国志》的否定性评价,对总理衙门大员产了消极影响。其次应归咎于总理衙门大臣们的昏庸无识,对于此书不予重视,未予刊行。而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皇权官僚士大夫体制,其思想控制和言论束缚机制,使黄遵宪《日本国志》由于有借鉴日本、变法求强的思想倾向,而遭到朝臣大员的冷遇和摒弃。黄遵宪为此书向官方渠道寻求行世而失败的事实表明,在面临民族灾难的危机时期,由于清皇权官僚士大夫体制的僵化、封闭、保守,扼杀了体制内生长的应对变局的知识和思想资源,给国家利益和民族命运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杰出的外交家、政治家和诗人,他的《日本国志》是近代中国人研究日本的一部集大成之作。该书以进化观认识社会历史的发展,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深刻剖析,集中体现了作者积极倡导变法改革的思想,其时代价值也在历史现实中凸显出来。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清政府经历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存亡危在旦夕,举国上下呼吁变革图强,正当此时,黄遵宪撰著的近代史学名著《日本国志》问世了。该书首倡了学习日本的思想,启迪了国人的观念,为维新变法进行了先期的舆论宣传,并成为湖南新政取法日本实行改革的蓝本,推动了维新变法。  相似文献   

6.
在晚清整体的文化结构转型中,先进的知识分子不断地经由传统人格向现代人格的裂变,以现代性的超前眼光重构民族文化。黄遵宪作为一个典型代表,其思想轨迹的现代性源于他人生"感身世而嫉时事"的强烈体验。对中国现状的不满和对明治维新之后走向强国日本的倾慕,黄遵宪把挽救中国颓废的局势与日本研究紧密地联系起来,这就是《日本国志》撰写的强烈动机。其为之而奋斗的人生目标就是效法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经验,寻求民族发展的光明之路。  相似文献   

7.
8.
歌行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诗歌样式,属于七言古诗中的一类。黄遵宪在古体诗方面的成就可以他的歌行体作为代表。其歌行共33题35篇,内容丰富,表现手法多样,缘事而发和以文为诗是他创作歌行的主要手法。因此,他的歌行诗有着浓厚的时代特色和独特的面貌形式,从而开辟了晚清诗坛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9.
炎陵旧志先后有《炎陵述古》、《炎陵初志》、道光八年《炎陵志》和道光十八年《炎陵志》四种,文章对其纂修沿革及作者姓氏等作了初步考述。  相似文献   

10.
炎陵旧志先后有<炎陵述古>、<炎陵初志>、道光八年<炎陵志>和道光十八年<炎陵志>四种,文章对其纂修沿革及作者姓氏等作了初步考述.  相似文献   

11.
1888年《日本国志》书成,上呈至总署,却被束之高阁。无奈之下,黄遵宪于1895年自费刊印,该书印行问世之时已是《马关条约》签订数月后。一经流传,即享誉海内外。《日本国志》的际遇由冷向热,由书成之初寻求官方刊印而未果,到甲午战后广受推重,这一变化也折射出甲午前后晚清上层及普通士人师法西学的心态转变。  相似文献   

12.
《日本国见在书目》(一卷)由日本学者藤原佐世于宽平年间(889年—897年)奉敕编纂。此目成书于《隋志》和两《唐志》之间,共收唐及唐以前古籍1568部,计17209卷,模仿了《隋志》分类的结构和次序。此目对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文学、中日文化交流史等的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2003年夏天,温家宝总理访问香港时,口诵黄遵宪的诗:“寸寸河山寸寸金,Kua离分裂力谁任。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人境庐诗草》卷八《赠梁任父同年》)表达了自己热爱祖国,维护统一,为民族大业鞠躬尽瘁之深情。对此,引起了人们对黄遵宪的兴趣,很想了解黄氏诗、文的具体内容。恰在此时,吴振清、徐勇、王家祥几位先生编校整理的《黄遵宪集》由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阅后确实收益匪浅,很愿意向广大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14.
黄遵宪(一八四八年至一九○五年),字公度,广东嘉应州(今梅县)人。出身于商人致富的官僚文士家庭。青年时代的黄遵宪对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深重的民族危机,就有直接的感受,逐渐培养了他的改革图强,抵抗侵略的爱国主义精神。一八七六年出国,历任清政府驻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等地的外交官。长期的国外生活,使他对日本明治维新的改良主义运动,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与经济生活有了深切的了解,同时也受到西方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与熏陶,这就给  相似文献   

15.
黄遵宪(1848-1905)是我国近代史上的早期改良主义者和杰出诗人,他和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以及曾在我国近代化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的洋务派不同,对被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传统小说观视为无益有害的小说是比较重视的。他在完成于1887年的《日本国志·学术志》中,主张创造一种言文合一、通俗易懂的新文体,认为小说正是这种新文体的范例之一:“若小说家言,更有直用方言以笔之于书者,则语言与文字几几乎复合矣。”他在任驻日使馆参赞时,与日本友人交往颇多,并向日本友  相似文献   

16.
《黄遵宪集》评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我校中文系副教授曹旭选注的《黄遵宪诗选》日前已由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黄遵宪是中国近代很有影响的诗人、政治家和外交家,其诗歌创作尤在当时文坛独树一帜,颇具魅力。本书精心选编了黄遵宪一百十四首诗,并对每篇作品中难懂的词语和典故一一作了注释,对作品的写作背景和艺术特色也作了简略的说明。作者还撰有一篇论文代序,详尽介绍了作家的生平、社会活动、文学思想及文学成就等,使读者对黄遵  相似文献   

18.
《突厥语大词典》是喀喇汗王朝(即中世纪)问世的一步有关突厥语言的名著,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珍贵文献,而且是属于人类世界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维吾尔族的先辈为人类文化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本文探讨《突厥语大词典》对于各学科和领域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西关志》是明代嘉靖年间的王士翘编篡的一部记述长城重要关塞的方志书,在流传至今的同类志书中,它是最早编篡的一部。该书的内容广泛,记载详细,可信度高,具有较大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20.
《河南志》有赖徐松辑自《永乐大典》而得以为世人所了解,特别是经过缪荃孙的校正,再加之高敏的点校而得以广泛流传。该志书是在宋敏求《河南志》的基础之上,经过元人的补充整理而最终成型的。而宋敏求的《河南志》则是对唐代韦述的《两京新记》完善升华,表明此书不是成于一人之手。该书使洛阳的城市沿革系统化地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