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廖世承的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世承(1892—1970),字茂如,上海嘉定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1919年,廖世承从美国布朗大学学成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并任该校附中主任;1927年后又任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教育系主任、附中主任等职;抗战时期任国立师范学院院长;战后又受聘担任复校的光华大学副校长和附中校长。在长期的教育活动中,廖世承形成了自己丰富而独特的教育思想,在中等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乃至教育实验等方面均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本文拟就其职业教育思想与实践作一分析、阐述。一、在学…  相似文献   

2.
廖世承先生,生于1892年,1970年病逝,上海市嘉定县人。我国著名的现代教育心理学家。1909年就读于上海南洋公学,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高等科,1915年赴美留学,在布朗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并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1919年廖先生学成回国,先后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教授兼附属中学主任、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抗日战争时期,任蓝田国立师范学院院长。抗战胜利后继任上海光华大学副校长、校长。解放后,1951  相似文献   

3.
廖世承(1892-1970),字茂如,我国近现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1919年从美国布郎大学学成回国后,先后任教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及东大附中、上海光华大学、光华附中、国立师范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师范学院、上海师范学院,并曾任主任、副校长、副院长、院长等职。在长达50余年的教育实践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尚师 《上海教育》2002,(2):61-63
“茂如亭”和“教师手册”在美丽、整洁的上海师大校园草坪边,有一座造型优美的“茂如亭”,这是为了纪念我国现代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先生而建造的。廖世承,字茂如。1956年起,他先后任上海师大的前身——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师范学院院长,1970年逝世。廖世承先生毕  相似文献   

5.
现代著名教育家廖世承先生曾先后主长东南大学附中和光华大学附中。由于他的精心治理,两所学校都曾名噪一时。优异的办学成就既显示了廖世承卓越的学校管理能力,也反映了他对中学校长这一职位的正确认识。廖先生于20年代出版的专著《中学教育》一书中,认为“学校好便是校长好,教师好就是学校好”,这可以说是他办理两所中学的一条基本思路,也代表了他的中学校长观。 一、学校好就是校长好 廖世承有一句话,“一个学校办得好或办得坏,大部分的责任在校长身上。”①校长对于一所学校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多年的中学校长生涯使他…  相似文献   

6.
韩德燕 《教育与职业》2012,(25):106-107
廖世承1892年出生于上海嘉定,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高等科(理科).1915年赴美留学,在布朗大学攻读教育学和心理学,先后获学士、硕士、哲学博士学位. 回顾他的一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他在日寇入侵、举国遍燃烽火的1938年受命组建湖南国立师范学院,一生为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天,重新研究审视廖世承的教育学思想及学说,梳理教育思想,变革教育思路,仍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廖世承先生是我国现代知名教育家。曾任上海师范学院院长。他毕生致力于教育,对发展我国中学教育,高等师范教育和教育心理学,教育测验等教育科学的研究,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今年是廖世承先生诞生九十周年,我们不揣谫陋,写就这篇文字,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8.
廖世承高等师范教育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世承高等师范教育思想初探华东师范大学张振助廖世承(1892-1970)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自从1938年创立我国第一所独立师范学院起,他长期致力于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事业。建国后,又先后参与了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第一师范学院和上海师范学院的...  相似文献   

9.
1919年8月,廖世承、陈鹤琴从美国学成归国,同时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育科教授。同年10月廖世承专任南京高师附中主任(即校长)。1920年陈鹤琴与廖世承联手在南京高师创建我国最早的心理实验室,1921年陈鹤琴、廖世承合编的《智力测  相似文献   

10.
林砺儒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他早年东渡日本攻读教育,回国后到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教授,先后在北京师大附中和几所大学担任领导职务。解放后,林砺儒先生任北师大校长、教育部中等教育司司长、教育部副部长。林砺儒先生对教育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立的见解,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他不仅学术造诣很深,还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在黑暗的旧中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他坚持全人格教育,  相似文献   

11.
家族荣誉     
廖世承最早获得哲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1 946年创立了与西南联大齐名的国立师范学院.后又在上海创立光华大学,是华东师范大学和上海师范大学的创始人之一,是我国著名的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专家。在他的影响下,不少学生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专家、学者,有的还担任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12.
今年6月14日是已故上海师范学院院长廖世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廖世承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为纪念廖先生及宏扬祖国的教育事业,今年十月,我校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届时还将邀请全国部分教育界知名人士来我校。廖世承,字茂如,上海市嘉定县人。生于1892年6月14日,逝世于1970年10月20日,终年78岁。1908年,他高小毕业后考入邮传部高等实业学堂(即南洋公学)中院学习。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1915年,廖世承和同学诸人一起赴美留学,在勃朗大学插入二年级学习,4年内读完了6年学程,而且成绩优异。在勃朗大学不仅获得学士与硕士学位,而且还通过了博士考试。廖世承是我国现代最早获哲学博士学位的留学生。廖世承1919年回国,同年8月受聘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东南大学)教育科教授,主讲“教育心理学”、“中学教育”等新课程,很受学生欢迎。我国最早的心理实验室,于1920年分别在北京高师与南京高师建立,廖世承参与南京高师心理实验室的创建工作,并在我国首先用智力测验法测验投考的学生和在校学生,1921年,他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育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强调了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学习这条指示,不禁想起60多年前在上海光华大学附属中学读书的情景。30年代廖世承先生正是素质教育的先驱者和实践者。 廖世承先生出生于清朝末叶,那时中国多灾多难,备受列强欺凌。他关心国事,热爱祖国,青少年时就立志以教育救国为己任。清华学校毕业后,以  相似文献   

14.
廖世承职业教育思想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世承作为我国1919-1925年间兴起的“新教育”改革和教育实验运动的倡导和参与,对我国教育的近代化和科学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不仅在教育心理学、教育统计和智力测量等方面的研究成绩卓,而且在职业教育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并在东南大学附中开展实验研究,为当时的职业教育提供了一个实验基地。本探讨了廖世承的职业教育思想和实践,从中折射出廖世承以其高深的学术基础献身于教育第一线的崇高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15.
廖世承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上海师范大学的第一任校长。从1919年留学回国到1970年与世长辞,廖世承从事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改革长达半个世纪,在学制改革、教育测量、教育实验、非智力因素研究、中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1920-1940年代,廖世承先生在我国中学教育领域开展了全面探索,在学制改革,分科选科制,教学与课程改革,人格陶冶、学校管理等诸多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体现了廖世承一生坚持教育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务实态度,展示了廖世承民族精神与科学精神交融贯通的办学风采。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月29日2时20分,我国著名化学教育专家、《化学教学》的首任主编李嘉音先生安静地走了,听到消息,编辑部全体同仁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化学教学》的创刊、成长、发展都浸透了李先生的心血。李嘉音先生于1913年1月10日出生于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一个医生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高中开始在上海学习,毕业于沪江大学化学系。抱着科学救国的理想,攻读燕京大学化学工业研究生,1938年毕业。新中国成立前,李先生相继在光华大学附中,苏州丝绸学院,丽水清明化工厂,中华电化厂,上海自来水厂等单位任教员,工程师和总工程师等职,从事中学化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的教学工作,参与了酒精、油脂、漂白粉、烧碱等生产的技术工作。解放后曾在光华大学附中、沪江大学等担任高中化学、高等无机化学、工业化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1954年起在华东师大任教,直至退休。文革期间,和广大知识分子一样, 遭受种种不公正待遇。粉碎四人帮以后,李先生不计前嫌,积极工作,表现出老一代知识分子的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18.
我国著名历史教育家吴景贤先生一生从事历史教育的教学和研究,先后在重庆中央政治学校、南京国立政治大学、湖南国立师范学院、重庆国立女子师范学院、重庆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重庆西南军区师范学校、成都四川师范学院(今四川师范大学)、南充师范学院(今西华师范大学)任史学教授,撰写了大量历史教育类论著。文章结合吴景贤先生的生平事迹,从历史教育的目的观、教材观、教学观三个方面对吴景贤先生的历史教育思想进行归纳、分析,并进一步结合其历史教育的相关实践活动总结了吴景贤先生对构建历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重要贡献。吴景贤先生的历史教育思想虽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其历史教育思想对当下历史教育的改革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徐吉志 《辽宁教育》2012,(16):22-24
提起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国学大师、著名教育家启功先生,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对于启功先生的成功之路,可能就很少有人知晓了。启功老先生在世时,曾多次对友人谈起北京师范大学老校长陈垣对自己的知遇之恩,是陈垣校长改变了他的一生。当年的启功只上过中学,没有正式工作。他祖父的门生傅增湘把他介绍给了陈垣,陈垣看了他的作品后,非常欣赏,认为"写、作俱佳",就介绍到辅仁附中教国文。但是,两年后,附中认为启功没有大学文凭,便将他解聘了。陈垣先生又安排他到辅仁大学美术系任助教,后因没有文凭  相似文献   

20.
汪达之(1903-1980)是陶行知先生的学生。他早年求学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直接受到陶先生的教诲。1930年以后,他担任陶先生创办的江苏淮安县新安小学校长。1935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陶先生的赞助下,他带领新安旅行团到各地宣传抗日救国主张,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1944年,他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先后出任苏皖边区政府教育厅督学,华中、华东干部子弟学校校长。解放后,他担任南京晓庄师范学校首任校长,负责筹划复校工作。后来任教育部师范教育司专员、广东民族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等职。他一生从事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培养了大批人才,被誉为“人民教育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