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 毫秒
1.
“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刍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校越来越成为‘游戏’场所,教师越来越放弃道德教育责任;道德教育既必要,却又不可能。”这是西方一些经济发达国家20世纪60年代以后出现的“吊诡”现象。英国学者曼德斯教授称之为“去道德化的教育”。西方社会的“去道德化的教育”现象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处于改革和发展转型期的中国道德教育,在注重受教育者主体性、创造性培养的同时,整个教育大框架应该警惕可能出现的“去道德化的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2.
3.
现代人道德观的多元化趋势对传统社会结构构成明显冲击,本文作者在对西方社会“除道德化教育”问题思考的基础上。探究了多元化道德观对我国学校德育的影响。认为,这一现象促使我们从学校德育指导思想、教师传统角色、思维方式、德育方法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检讨,并做出相应的变革  相似文献   

4.
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依据 ,提出了守法道德化的涵义 ,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法律与道德的互动关系及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等方面 ,阐明了守法道德化合乎理论逻辑和时代发展逻辑 ,并根据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规律及守法的特点 ,提出了守法道德化的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5.
义务教育应该主要由国家投资,从而应是相对公平的教育。择校行为的出现说明我国义务教育权利分配是不公平的,这可以在历史和现实中找到原因;义务教育权利分配的不平等是社会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反映,也是造成未来收入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我国数学教育研究正逐步走向国际,与国际数学教育研究接轨势在必行.为进一步促进我国数学教育研究与国际接轨,必须提高中小学数学教师的研究意识和研究水平,规范数学教育研究方法;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氛围;让数学教育研究返璞归真,到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去研究数学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7.
用“中国话语”构建本土工程伦理教育体系是传统科技思想价值反映的重要方面。“以道驭术”科技思想的价值可以由当代工程伦理教育的需求决定。“价值映射”为建立“需求”和“价值”间的决定性关系提供指向性表征。定义“以道驭术”思想元素构成的“供给集”以及工程伦理教育需求元素构成的“需求集”,分析“道德跃迁”对应法则,验证了两集合之间“价值映射”关系的合理性。“价值映射”的作用在于将“个人品德修养、共同体间关系协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中华传统元素”融入当代中国工程伦理教育,发挥工程伦理教育在中国话语体系下的显性功能,即立足优秀传统思想和中国实际,使中国高校工程伦理教育为有效解决中国本土问题提供人才支持。  相似文献   

8.
也谈关于教育中的产权问题——兼与杨丽娟同志商榷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本文认为虽然教育中的产权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不需要建立教育产权的概念,并对民办学校的产权、非营利性和投资回报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中西数学文化存在着巨大差异。目前国内一些有关数学文化的研究忽略了数学文化观研究的理论特性。数学文化应讨论的主要问题有:关于数学文化的中西方差异的厂家及关于中西方数学教育存在的文化心理和价值观念的研究。数学文化的研究至少在以下3方面对我国数学教育具有启示作用:中国数学教育的技艺型文化价值取向;中国传统数学价值观与现代西方数学教育方式共存;数学文化具有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知识经济的冲击和经济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尤其是高校的扩招与高考制度的改革,教学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学生人数大大增加,学生的层次也愈加复杂,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就业等发生了新的变化,接受信息的渠道也趋于多样化、复杂化。现在的大学生有较强的平等意识、公民意识、求实精神和批判精神;思想活跃,精神文化需求旺盛,  相似文献   

11.
本文提出了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的关系,论述了物理教学与STS和谐结合的积极效应。通过对体育运动领域三大球类运动中的力学现象剖析,以具体的案例论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STS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提出了物理教学与STS教育的关系,论述了物理教学与STS和谐结合的积极效应.通过对体育运动领域三大球类运动中的力学现象剖析,以具体的案例论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进行STS教育的渗透.  相似文献   

13.
礼仪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涵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教师应有效把握《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的文明礼仪教育内容,并开展游戏化、思辨式、情境式的学习活动,从而让文明礼仪教育丰富多彩、高效生动。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的"品德与生活"课程教学往往停留于课堂,文本与实践的联系仅限于学生对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回顾与反馈,活动形式简单化、偶然化、随意化,活动为文本服务,欠长远性、探究性,学生缺乏动态的、自主的探究与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