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者之死"的实质是否认作品中作者的"在场",剥夺作者对文本的控制权与解释权。在传记小说中,戴维·洛奇以作者身份、批评者身份进入小说文本,以彰显作者"在场";洛奇还把与小说主人公"对话"的"前传记"过程写入小说,成为小说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洛奇在传记小说文本中前景化了作者的编辑、写作、评论等行为,有力回应了现代批评理论对作者权威的否定,从而实现了"作者的回归"。  相似文献   

2.
尊敬的广大作者、读者:《电化教育研究》自实行文章标注通讯作者以来,发现了诸如通讯作者未履行相应义务的问题。为规范《电化教育研究》通讯作者署名问题,结合国际上学术期刊通行的做法,现对通讯作者署名作如下说明:1.通讯作者必须是研究负责人、成果责任人、通讯联络人。原则上,通讯作者应具有高级职称。  相似文献   

3.
尊敬的广大作者、读者:《电化教育研究》自实行文章标注通讯作者以来,发现了诸如通讯作者未履行相应义务的问题。为规范《电化教育研究》通讯作者署名问题,结合国际上学术期刊通行的做法,现对通讯作者署名作如下说明:1.通讯作者必须是研究负责人、成果责任人、通讯联络人。原则上,通讯作者应具有高级职称。  相似文献   

4.
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是一篇历代作家通论,他对先秦到魏晋的近百位作家进行了评论,集中体现了刘勰的作者批评观,也是中国古代作者批评观的代表作。在《才略》篇中,刘勰用了三种作者批评研究法:一、作者比较批评法;二、结合作家和作品来分析的作家批评法,三结合作者与时代的关系来分析的作者批评法。  相似文献   

5.
我院学报近日初步完成了核心作者数据库的建设工作,共有96位作者成为核心作者,其中校外作者27位,校内作者69位。这96位核心作者是从2000-2014年间在学报发表的1527篇论文的作者中遴选出来的,主要筛选依据是发文数量、质量及论文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武斌 《文教资料》2010,(18):197-199
后结构主义宣判了作者的死亡,作者不再是文学作品中的权威话语拥有者,作者的权威、意图与身份都被解构,作品和读者取得了独立自足的地位,作者在阅读与解释中并不具有优先权。女性主义文论面临着建立女性自身的文学传统的艰巨任务,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作者问题。面对被打倒的作者,女性主义文论遭遇到历史的反讽,处于矛盾的境地,一方面赞同巴尔特宣布了作者之死,将女性从作者的家长式权威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又不愿意抹杀作者,重视个人经验在作品中的表达,谋求女性作者的身份的一种建构。  相似文献   

7.
作者中心主义是作者权体系的灵魂核心,其产生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它将作者置于著作权权利结构的中心,并赋予作者神圣的精神权利。作者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是浪漫主义、康德与黑格尔的人格权理论、近代主体性哲学和传统解释学,这些哲学为作者的文学财产权提供了合法性基础,这也是作者中心主义得以源远流长的内在原因。但结构主义、语言哲学、哲学诠释学的兴起与主体范式的破产直接动摇作者中心主义的哲学基础,使作者权扩张的合法性遭受质疑。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三个方面,即作者队伍对文学期刊的重要意义,发现、培养、团结是建立作者队伍的关键,作者的层次以及期刊的编辑方略,论及了文学期刊与作者队伍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时代是作者的大舞台,作者是舞台上的演员,作品是演员的独自,因此,时代、作者、作品具有一种动态的联系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不可分开的,在阅读作品时,不能将三者割裂开来,孤立起来,而应该联系起来,将作品置于时代现实社会中,置于作者的感情世界中,综合分析品味。一、在时代与作者情感中品味作品的好处(一)能了解时代对作者的影响。作者生活在时代环境中,生活中的一切都会作用于作者,作者对生活的感受和理解,就通过作品呈现出来,充分理解了时代环境对作者的影响,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就不难了。不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经过,就不能真正读懂鲁  相似文献   

10.
西方文论中的作者论有主体性作者论、超主体性作者论和非主体性作者论几种主要形态。主体性作者论将作者本人的才能、情感、意志、生活经历和体验等看作其创作的支配性因素,典型代表有天才论、传记批评、情感论、直觉论以及体验论等;超主体性作者论则认为作者受到了外在于他或他无法控制的力量的支配,比如神、无意识或集体无意识、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等;非主体性作者论主要认为主体是一种语言的建构,受语言的支配,文本书写是一种语言的编织。  相似文献   

11.
作者以似乎有些偏激的表白开篇。然而,即使你对这些“激烈”的言辞再不满,在读完作者对其它动物形象化的解读后,也会在无形中进入作者的思维和叙事空间,加入对生长在塞北草原的马——“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的赞叹!作者在一个“特殊的时代”认识了马,马也正是在这个“特殊的时代”进入了作者的生活。马的野性、奔放、不屈、进取,让正处于极度压抑中的作者感受到了“生活不朽的壮美”。此时的马和它所象征的精神,已经成为作者精神世界的寄托,与作者对生活的认知和态度叠化在了一起。品读此文,我们要欣赏的不仅仅是别具一格的行文,更有隐藏在内作者心深处的火一般的生活热情!  相似文献   

12.
《江西教育》2012,(Z2):95
编辑和作者是相互依存的。没有作者的积累和创造,期刊就失去了稿件资源,编辑也就失去了再创造的意义。作者不能盲目投稿,否则会失去很多被录用的机会。1.作者在投稿前一定要对所投期刊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刊物所载内容范围、性质、  相似文献   

13.
《第一场雪》是篇情文并茂的文章,它叙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表达了作者预见到小麦丰收的喜悦心情。教师在引导学生玩味雪大景美、体会作者内心喜悦的同时,有意识让学生领悟作者写景抒情的高妙之处,对培养高年级学生读写能力不无裨益。作者写景有高着,抒情有妙笔,具体体现在“四高三妙”。 (一)写景“四高” 1.高在摹状、着色、拟声。作者描绘下雪时景象,紧紧抓住雪花本身的形状、颜色、声音,进行了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选编了不少的写景状物类文本。教学这一类文本,不仅要与文本对话,更需要与作者对话。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收集作者信息、揣摩作者用意、体悟作者情韵,使学生和作者进行对话,从而深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内涵,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5.
让我们跟随着作者进行一场阅读之旅吧。奶奶唱的歌谣、爸爸随口编成的童话、故事新传,承载了上一代的希望,也承载了作者的童年,更会代代相传。而刚上学时的作者因为词汇有  相似文献   

16.
以美国核心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源,收集了1956年以来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几乎全部的核心期刊研究成果。截取其中大陆和香港各29位作者作为高产作者,并对大陆高产作者的基本信息、科研生产力和香港高产作者的科研生产力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以期多角度地反映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走向世界的高产作者实况。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报作为服务读者、服务作者的一个重要窗口,可以酌情借鉴海底捞的成功服务理念。通过尝试将这一理念运用到高校学报编辑工作中,并就如何将这一理念贯彻于学报编辑与作者的互动之中进行了思考,给出了三条建议:第一,转变传统思想,为作者提供舒心服务,重点强调在与作者沟通中使用关注、理解和赞美等技巧给予作者尊重;第二,从设身处地为作者着想和把作者当成亲人朋友对待两个层面为作者提供温馨服务;第三,积极创新,将贴心服务细化为便捷服务和细节服务。  相似文献   

18.
康海的散曲创作鲜明地寄托了作者的身世感慨,表达了作者对功名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愤懑,交织着作者入世与出世的矛盾心理。其表现手法呈现出善于用典、长于构建画面、工于对偶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19.
作者理论源自方法论诠释学,是阅读的基础理论。该理论主张恢复、重建作者原意,但又确认读者可以比作者自己更好地理解作者,无意间颠覆了原意说。阅读可以有多种、多重意义,其中文本的本义与读者拓展、创造的引申义,才是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引发了文论界对文学传统的反思,作者的权威面临挑战,读者获得了新生,文本也从封闭走向开放。本文旨在从后结构主义的角度阐述罗兰·巴尔特提出“作者之死”的理论背景及其对作者、读者、文本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