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慧 《语文天地》2009,(11):65-66
教师的作用历来被称为“传道、授业、解惑”。传统的语文教学强调了知识即结构重要.而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走.缺少一定的活力和创造性。新课程语文教学则打破传统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大胆创新了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师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教师角色状态.而应根据课改的要求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在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宗旨的指导下.语文教师应积极从教学中的权威者转变成为学生与文本对话的主持人、课内与课外阅读的架设者、艺术与情感的沟通者、创新与教学的引路人.从而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3.
所谓情感,它是人对主客观关系的主观体验,是心理活动的色彩和背景。在教育教学中,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到学生。基于语文学科教学的特点,语文教师拥有积极健康、乐观向上的情感。尤其是新课程改革之时,语文教师只有运用积极健康的情感营造师生互动的课堂氛围,才会出现师生互动的和谐,配合的默契。思想的共鸣;才能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从真正意义上体现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从而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那么,语文教师怎样用情感才能营造这种师生互动的氛围呢?  相似文献   

4.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它不仅要考虑到学科的特点,更要遵循学生学习知识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依据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知识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进而让学生获得对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教师的教学行为必须尽快地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中走出来,成为新课程的"引导者"、"促进者"、"合作者"。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是教师,新课程呼唤教师的角色转变。教师作为  相似文献   

5.
当前语文教育正面临着一次重大的转型,实现这一转型需要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语文新课程,更需要推动新课改的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因此,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素养,成为追在眉睫的关键问题。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素养呢?我以为,教师要从思想、道德、情感、知识、技能、审美这五个方面来历练、熏陶、充实、强化。  相似文献   

6.
尤鹏举 《甘肃教育》2011,(14):35-35
新课程标准已经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步入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是对原有大纲的变革,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具有鲜明的的时代性。理想的课程实施途径.就是让课程实施者主动参与课程开发与整合.积极探索达到新课程目标的策略、方法和手段。适应新课程.语文教师就要实现教育理念的转变.课堂角色的转变.知识体系的转变.能力素质的转变.备课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邝丽华 《学周刊C版》2014,(9):180-181
个性化阅读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焦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改革的经验告诉我们,一线语文教师作为语文课程改革的主力军,要实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熟悉新课程理念,参与新课程实践,共同建设语文课程文化,同时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由教科书的忠实执行者转变成与专家、学生、家长及社会人士一起践行新课程改革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10.
袁俐 《教师》2008,(10):82-83
新课程实施以来,语文教师走近了学生,与他们进行情感的交流,智慧的碰撞,生命的对话,使语文教育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但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为力求改变以往以讲代学的陋习,又以大量非语文性的活动取代了学生对文本的自主感悟和语文知识的学习。导致语文基础知识的弱化。王荣生教授认为:知识是课程的最直接的一级制约因素……抛脱了知识,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源。语文课堂必须依靠具体生动的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尽可能直接接触语文材料,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上,用在基本技能的训练上,用在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上。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相似文献   

12.
魏小清 《考试周刊》2012,(50):43-43
新课程改革正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感受到了新课改给语文教学带来的活力。的确,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如果我们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不能解放思想、树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不能全方位了解新课程的教材体系,不能构建出一个全新的语文课堂,即使给我们一片语文的大海,我们都可能难以找到和学生一起徜徉的自由感觉?基于以上认识,我认为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当做麦田的守望者,树立新观念、了解新体系、建构新课堂.真正做到守护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每一位学生的希望和每一位学生的未来。1.以体验感受为脉络新课程改革对课程有了科学定位,它是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交互作用的“生态系统”。这就是说.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讨新知的过程。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人。都拥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个性,都是完整的生命主体。因此,新课标特别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的确,语文学习既是认知发展的过程,又是情感体验的过程,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和思维方式,也要关注学生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不再仅仅属于认知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理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和人格健全与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下,应培养学生学习搜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那么作为引导学生语文学习的语文教师,应该对自身角色进行审视与定位,以多重身份、多重角色身体力行地体现语文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教师只有不断开发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学生真正喜爱语文,使语文课堂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乐园.  相似文献   

15.
基于小学语文新课程中情感教育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分析情感教育内涵及小学语文新课程中运用情感教育的意义,然后阐述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可以在小学语文新课程中应用情感教育的方法,内容包含:创设具有情感因素的教学情境、充分挖掘语文教材存在的情感、教师要借助自身情感感染学生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实现全面发展,希望能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16.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然而,时下在目标教学实践中,绝大多数教师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落实,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则有所忽视。而作为语文教学过程中常见的课型——试卷评讲课,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重视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这种状况必须得到改变。那么,在语文试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不但要求教师的教学对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要求注重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适应课改要求,语文老师必须重视“情感诱导”。  相似文献   

18.
教师的专业知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教学中所应具备的相应的知识结构及程度。是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也是构成教师专业素养的重要基础。语文教师就是以某种程度和类型的语文知识为标志、工具和对象,站在语文教育的立场选择与组织知识,呈现与传授知识,运用与探究知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新课程背景下,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专业知识素质?根据知识分类理论和我国语文教师知识的实际情况,从语文学科知识、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语文实践性知识三个方面探讨语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知识结构。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的实施为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搭建了广阔的平台,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但新课程的改革尚处于探索阶段,参与这项改革的主体——教师和学生很难挣脱应试教育的条条框框一步跃入新课程背景下的素质教育,再加上有些教师急于求成、盲目求新,导致对传统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矫枉过正,严重影响了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就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中如何处理好知识目标与情感目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学是一门培养知识与培养情感并重的学科,而现实中弱化和忽视情感培养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学生的认知与情感没有并驾齐驱的发展,导致语文成为枯燥的技艺知识之学,成了被人诟病的应试教育的主体。新课程提出,应从本质上改变上述情况,从而使认知和情感完美结合在一起,成为完整意义上的教育。本文阐述了如何实现语文课程中情感目标的有效途径,进一步证明了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具有可操作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