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灵支点     
一块块的砖堆砌而成的是墙;一堆堆黄土垒成的同样叫墙,它从人类出现文明起就存在。墙壁的那边是什么?无人知晓。这便显示出了墙的神秘之感。古人们却嫌墙阻隔视线,便将墙上的一部分打通,进而成了一门艺术——门墙的镂  相似文献   

2.
寻找支点     
“攀”字立骨。既用它诠释标题,又用它总起全文。全方位多层面地写“攀登”——非积极上进者不能为。备考的事,用“攀崖”出之,雾里观花,距离美。卒章缀上省略号,表示“恶梦未完”。  相似文献   

3.
心灵的支点     
曾经在报纸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随着日本经济逐渐萧条,许多日本企业的白领人士因无法挽救公司的业绩,精神上不堪重负,最终自杀。为什么?为什么他们置大好前程于不顾,以极端的方式结束生命?其实,这就是因为他们未找到自己心灵的支点。心灵的支点是一片绿洲,一片希望。理想与现实并不总是相符的,关键在于你如何去努力,去进取,使之达到平衡。纵观历史,鲁迅先生在改革前程渺茫之时依旧呐喊“我以我血荐轩辕”。在他眼里,火光就在前头。革命英雄在革命危亡时依旧高呼“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在他看来,平衡的支点就是他的理想。爱国诗…  相似文献   

4.
心灵的支点     
在教育这片沃土上耕耘,已近五个春秋了,其间的苦辣酸甜皆已品味。每当因悟不透课本而眼泪欲流的时候,耳边就会响起一句永不退色的话:“要自信!讲台是你施展才华的最佳位置。”于是,信心大增。 这就是他——我的丈夫最引以为自豪的“名言”,也是我自认所得的最佳奖赏和奋发进取的催化剂。 记得刚毕业时的我,心,怯怯的。一堂课讲完,热切的目光搜寻不到心中的企盼,于是脑中一片空白。走入办公室,一言不发地埋下头,任涩涩的泪滴落到  相似文献   

5.
灵动的文学,灵动的人,而不变的是那文学的魂! 文章以“你”作为叙述角度,来倾谈文学,产生了一种亲切、自然的效果。这主要是因为谈文学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情感性和生发性,所以,以“你”相称就可以更好地展开文章的思绪。作者把山水与文学相比拟,也是相当巧妙的,由此,就把中国文学中关于山水的篇章与典故化为了文章的有机成分,既能放得开,又能收得拢,始终在一个确切的题意下运用自己的知识积淀。较之那些一味在文章中排列古今诗文写山水的名章隽句的做法,显然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育从来没被如此广泛地关注过。自《北京文学》1997年第11期发表了《女儿的作业》《中学语文教学手记》等文章以来,下自在校学生,上至国务院领导一齐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语文教育;十数家新闻媒体把它作为一个"焦点话题"隆重推出。范围之广大,言词之激烈,是前所未有的。这场大讨论仍在持续。语文教育,作为一种母语教学,它已负重走过数干年的路程。自1903年废科举,立新学,独立设科以来也有95年的历史了。历史的沉疴,现实的重压,未来的企盼,致使语文教学时起时落,步履蹒跚。中国社会改革开放的20年,也是中国语文教育改革开…  相似文献   

7.
阙明坤 《中学教育》2005,(11):35-36
有一个故事,荷马史诗中大英雄奥德修斯打败特洛伊人后,历经苦难漂泊到一个小岛上。岛上有一位女神卡吕浦索,她非常美丽,十分聪慧,女神倾慕善良勇敢的奥德修斯,她挽留奥德修斯住在小岛上,两人一起过幸福的日子。奥德修斯很感激,但拒绝了。因为他时刻想念自己的家,最后他终于回家团聚了。  相似文献   

8.
又到了给学生写评语的时候了,写下小强的名字,我脑海中跃现的是这样的一幕幕场景: 场景一:某日,小强迟到,我数落了他几句,他极其不耐烦,不友善,走进教室,把门踢得巨响。 场景二:课堂上小强讲话,我委婉地指出:之后提问叫到他的名字,他竟然无动于衷。  相似文献   

9.
王文清  高敏 《中国德育》2012,(16):55-56
教育是人的教育,同时也是心的教育。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第二中学从2005年就开始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以培养学生形成“高尚品德,健全人格”为目标,走上了“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化”的发展道路。其中,最大的亮点当属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其别具特色的工作模式得到了家长、学生...  相似文献   

10.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都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作为教师,如何把心灵教育做好,让爱走进孩子心中呢?这就需要深入研究教材,抓住重点,把最本质的东西即课文的支点找出来并呈现给学生.  相似文献   

11.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的很多课文都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这对学生的成长是非常有益的。作为教师,如何把心灵教育做好,让爱走进孩子心中呢?  相似文献   

12.
如何使我们的语文课美起来呢?笔者以为,诗化教学是语文课美的支撑点。诗化教学,就是语文教学的整个流程要充满诗情画意,它侧重于以诗歌、对联、整句、顺口溜等上口、多趣、易记的形式个性化阅读和创造性解读,是一种特殊  相似文献   

13.
杨朝英 《科技文萃》2005,(1):110-111
世界经济看中国,中国经济看什么? 利率! 不错,正是利率.  相似文献   

14.
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动起整个地球。"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而言,这个"支点"往往是管理的一个突破口,一个创新点。找到了它,管理就会事半功倍。笔者从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面对此做一些粗浅的探讨。学校层面。学校层面的创新管理主要体现为学校的文化内涵建设,如文化氛围建设、人文关怀等,具有长期性、稳定性和系统性。这种创新一般由学校主导,各部门充实完备内容,分篇分章的实施。  相似文献   

15.
当下,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学校课程的系统构建与有效实施成为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有效抓手。正是课程的复杂性,使我们意识到“系统思考”越来越有必要,它应在课程领域扎根,成为我们解决课程问题的工具。  相似文献   

16.
语文贴近生活,生活走近语文,是上好语文课,特别是赏析课的关键。展开丰富的想像,将生动的生活带进语文课堂,把语文课堂拓宽到现实生活,找到吻合的支点,更是落实语文教学人文性的有效途径。那么怎样找到赏析的支点?  相似文献   

17.
用历史的生动营造课堂的情境;用历史的灵动,激发学生的思维;用历史的"互动",让学生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3月16日,《当代教育家》杂志社专程来江苏省常州市博爱小学采访。那时,正赶上博小一年一度的课程汇报交流活动。会上,教师争先恐后,讲述着我的课程与我的故事。前来采访的记者深受触动,在采访稿上写下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教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书的教师,眼中闪现的还是一股蓬勃的激情?究竟是什么让博小形成了这样一种明亮而饱  相似文献   

19.
当有人问你:当教师幸福吗?也许你会说:教师这个职业距离幸福太远了。我相信这是许多教师的真实感受。因为他们的工作有太多的规范和约束,他们按部就班地劳作,还要应对各种名目繁多的考核和检查,他们整个人都被工作支派和占用,没有了自己休息、调整和思考的时间和精力。他们永远漂浮在职业的表层,找不到自己,甚至因为工作的沉重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和感受。这不仅是教师职业的悲哀,也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更是生命的悲哀。那么,如何让教师生成职业幸福感呢?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教师观念。可以说,我们的教师从古至今都缺乏一种自我意识。社会总是一…  相似文献   

20.
我们教师,工作中有太多的规范和约束,各种考核和检查名目繁多,很少有自己休息、调整和思考的时间。有的教师整个人漂浮在职业的表层,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甚至因为工作的沉重丧失了对生活的热情,这不仅是教师职业的悲哀,也是我们教育的悲哀,更是生命的悲哀。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明确自己职业幸福的支点,这不仅影响着我们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