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子云:“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问”是人们探究未知世界构建已然知识体系的重要途径。所谓“学问”,既“学”又“问”乃成就“学问”,只学不问的人,正如韩愈指出的“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成为两脚书橱而已。陶行知先生曾引用杜威的话说,教学生的法子,先要使他发生疑问,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曾云:“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巧妙的提问,犹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学过程要善导善控,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贵在多问善问。本人在教学中就如何提问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3.
林梅梅 《今日教育》2006,(4S):29-30
2006年第1期“捕捉预设的镜头”刊登后,许多教师都来稿讲述了有关“预设”与“生成”的课堂遭遇。其实“预设”与“生成”是不能分割的。充分“预设”是精彩“生成”的基础,但不能否认“生成”需要更多的教学机智。[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问学课堂"以"问"引学,以"学"促问,"问"与"学"相互促进、同构共生。通过"问",开启学生的心智,通过"学",砥砺学生的能力,"问"与"学"相长,"问"是"学"的发端,"学"是"问"的积极践行。在"问学课堂"中,学生永远站在"课中央","问学"的学习方式是合乎学生天性、顺应学生天性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新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结构.新课堂的"开放性"常常使得课堂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教师精心预设的课堂教学计划常常会因为一些无法预约的课堂"意外"而出彩.下面笔者结合教学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和体会.一、随机应变抓热点,灵活运用动态生成资源尽管教师事先已有周全方案,但动态的教学过程仍然常常"节外生枝".此时,教师不能因为有既定教案而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的重要标志是教学方式的改变,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问题式的教学。然而,眼下的许多所谓“问题教学”与传统的接受式“课堂问”没什么本质区别。笔者认为,依靠“话题”内涵的丰富、开放,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问题式”课堂教学的问题。如何使话题具有引爆性并能激发学生的对话欲呢?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7.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的阵地,是充分展示学生思维的场所。课堂上瞬息万变,经常会出现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课堂上的“意外”是每位教师难以预料的,甚至有些“意外”会打破你的教学设计思路,使你完成不了课堂教学目标。面对这样的“意外”.我觉得作为走在新课改道路上的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问”的感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是教师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一定不能没有“问”,缺少“问”就缺少了生气,课堂就是“一潭死水”,教师就成为课堂的主宰者,学生就会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创造性思维将会受到抑制。那么课堂教学中为什么一定要“问”呢?到底要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表现为单一性、封闭性,从而形成了学生被动、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学生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性,上课不积极思考,不主动学习,这些表现都是学生没有真正参与教学过程,这也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大障碍.随着我市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六模块”建构式生态课堂背景下,如何把学生引领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本人认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营造参与的气氛,诱发学生参与的意识,给予学生参与的机会,从而使得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到勇于参与,乐于参与,善于参与,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0.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却常常苦于学生学而无疑,学而无问,教学效果不佳。那么,在教学中怎样使没问题的学生“问”起来呢?下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学生提出一些“奇怪的问题”。对学生的这些怪问,一旦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影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但若能随机因势利导,巧妙转移,就能融化“怪问”,化弊为利。下面谈谈自己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2.
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许多教师也充分认识到小学生质疑问难的重要性,注重学生质疑探究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身的内在潜力,既获得知识,又增长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王粉花 《学周刊C版》2011,(6):127-127
课堂评价语言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评价?采取怎样的评价方式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怎样的评价才能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精彩?下面我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夕阳西下。看衰草连天。游子问:家在何处?大漠荒芜.看黄沙飞舞。浪者问:路在何方?浪花滔滔.看大江东去。诗人问:我在哪里?“问”是生活中、生命中最常出现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问天问地。问古问今,生命因“问”而精彩。  相似文献   

15.
夏金 《内蒙古教育》2009,(21):28-28
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名师的课堂教学往往波澜起伏、有声有色,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精彩迭出的提问。  相似文献   

16.
“教”与“学”如同教学质量的两只翅膀,只有师与生双翅有力,教与学两翼互动,才能使教学质量飞扬.在解题教学中教学反思必须“教”与“学”并重,“教”与“学”有机结合.反思教学,既要强化教师“教”的反思,又要关注学生“学”的反思.这样既能磨砺教师的教学本领,又能锤炼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面就一道试题的变式教学,谈谈教与学的双重反思,希望能带给读者一点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这是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诗句,它有力地说明了“问”的重要性。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  相似文献   

18.
讲完课,常有老师自怨自艾:“糟了,我忘了说这句话了。”“我还有几个教学设计没说呢。”“唉,我怎么把这个环节给忘了!”……这些话说明教师的“心”还是在“预设”的“我怎么教”、“我要教什么”的旧观念上,课堂教学局限在“预设”的窠臼里不可自拔。新课标强调课堂教学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过程,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孔子曰:“入太庙,每事问。”他在《论语》中的很多言论就是针对他的弟子发问而说的。郑板桥也曾说过:“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万卷书,只是一条钝汉尔。”由此可见,“问”是古人学习文化知识的一条重要经验。在现代教育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多问,对青少年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同样有着不可忽视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背景下,核心素养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正热烈地开展。笔者所在的课题组研究高中英语问学式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在这里,"问学式课堂"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指向,围绕学生的需求与发展进行教学,意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创新精神,呵护高中学生的好奇心,保持和激励求知欲。笔者探讨了新课程下对"问学"课堂的几点理解。在"问学式课堂"中,我们不再以教师为中心,不再围绕着教师的讲授来开展课题教学,而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学中问,问中学。让提问促进学生学习,以提问促进学生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