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鲁斯特的美学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鲁斯特不同于当时流行的实证主义批评,他的真实论含有唯心和唯物成分,他的现实指的是内心世界,他追求“心理真实”:回忆、意识的细微活动、思想的深层活动、通感、梦幻等,只从侧面去表现生活事件。普鲁斯特认为作家从题材中撷取出什么东西是至为重要的,题材本身不能决定美与丑。由此,他赞赏描写心理和精神世界的作家,而从现实主义大师那里汲取新的表现手法,变为他的美学观点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
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的《追忆似水年华》确实是一部不同凡响的小说,不但在法国,即便在国际上,它也被认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小说之一。普鲁斯特此生也只写了这一部小说,而正是这部小说,使他跻身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列。  相似文献   

3.
钟代文 《教育》2014,(10):52-47
问卷由来 普鲁斯特问卷因著作《追忆逝水年华》而闻名,它由一系列问题组成,问题包括被提问者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等。作者Marcel Proust并不是这份问卷的发明者,但这份问卷因为他特别的答案而出名,并在当年时髦的巴黎人沙龙中颇为流行。普鲁斯特在13岁和20岁的时候分别做了一次调查,答案有很大不同,后来研究普鲁斯特的人士还以此为依据来分析一个作家成长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教育》2014,(8):50-50
问卷由来 普鲁斯特问卷因著作《追忆逝水年华》而闻名,它由一系列问题组成,问题包括被提问者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等。作者Marcel Proust并不是这份问卷的发明者,但这份问卷因为他特别的答案而出名,并在当年时髦的巴黎人沙龙中颇为流行。普鲁斯特在13岁和20岁的时候分别做了一次调查,答案有很大不同,后来研究普鲁斯特的人士还以此为依据来分析一个作家成长的变化。再后来,《名利场》(Vanity Fair)杂志开始在每期封底搞普鲁斯特问卷专栏,专门挑一些知名人士来回答。通过该问卷问答,能较为全面地展示答卷者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及特质。  相似文献   

5.
《教育》2014,(7):47-52
普鲁斯特问卷因著作《追忆逝水年华》而闻名,它由一系列问题组成,问题包括被提问者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等。作者Marcel Proust并不是这份问卷的发明者,但这份问卷因为他特别的答案而出名,并在当年时髦的巴黎人沙龙中颇为流行。普鲁斯特在13岁和20 岁的时候分别做了一次调查,答案有很大不同,后来研究普鲁斯特的人士还以此为依据来分析一个作家成长的变化。再后来,《名利场》(Vanity Fair)杂志开始在每期封底搞普鲁斯特问卷专栏,专门挑一些知名人士来回答。通过该问卷问答,能较为全面地展示答卷者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及特质。  相似文献   

6.
《教育》2014,(9):52-52
普鲁斯特问卷因著作《追忆逝水年华》而闻名,它由一系列问题组成,问题包括被提问者的生活、思想、价值观及人生经验等.作者MarcelProust并不是这份问卷的发明者,但这份问卷因为他特别的答案而出名,并在当年时髦的巴黎人沙龙中颇为流行.普鲁斯特在13岁和20岁的时候分别做了一次调查,答案有很大不同,后来研究普鲁斯特的人士还以此为依据来分析一个作家成长的变化.再后来,《名利场》(VanityFair)杂志开始在每期封底搞普鲁斯特问卷专栏,专门挑一些知名人士来回答.通过该问卷问答,能较为全面地展示答卷者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及特质.  相似文献   

7.
宋鸽 《师道》2024,(2):39-40
<正>法国作家法郎士曾说:“生命太短,普鲁斯特太长。”关于这位作家与他长达七卷的小说,早已如雷贯耳。真的翻来开始读,才知道什么叫才思泉涌。这种起源于感官的无意识回忆,神秘流畅,绵延不绝。可以说,细节与细节的衔接天衣无缝,如果再对比伍尔夫的意识流,就发现伍尔夫在衔接上还是能看出接口的。但普鲁斯特显然没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普鲁斯特的小说《追忆似水年华》中的水意象入手,分析普鲁斯特的思想和贯穿整部小说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经典著作《追寻逝去的时光》进行精神分析式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追寻》一书的内容和普鲁斯特的现实经历,将逝去的时光与精神分析中有关客体的概念,以及作者童年阶段所经历的俄狄浦斯情结连接在一起。分析显示出普鲁斯特一生所承受的巨大矛盾和困苦是与其父一母一子的三元关系密切相关的。父亲未能承担起自己应该在的位置,母亲对于丈夫的矛盾情感,都对普鲁斯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通过书写,普鲁斯特最终理解了心中不停振动的俄狄浦斯时刻。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马塞尔·普鲁斯特的经典著作《追寻逝去的时光》进行精神分析式的阅读。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追寻》一书的内容和普鲁斯特的现实经历,将逝去的时光与精神分析中有关客体的概念,以及作者童年阶段所经历的俄狄浦斯情结连接在一起。分析显示出普鲁斯特一生所承受的巨大矛盾和困苦是与其父-母-子的三元关系密切相关的。父亲未能承担起自己应该在的位置,母亲对于丈夫的矛盾情感,都对普鲁斯特的精神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然而,通过书写,普鲁斯特最终理解了心中不停振动的俄狄浦斯时刻。  相似文献   

11.
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宽容是一种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在惟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最起码也成了你来我往的AA制的记账方式。但是,我还是要说,宽容是一种爱。18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9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的结果,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现者。普鲁斯特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  相似文献   

12.
普鲁斯特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出发,注重挖掘心理真实,表现内宇宙。他注重以往心理描写的大作家和现实主义巨匠的成功经验,用以丰富自己的创作。同时他认为作家从题材中撷取出什么东西是至为重要的,哪怕是最普通的日常生活和丑恶事物,都能从中表现出美和有价值的内容。他的小说理论富有创新价值。  相似文献   

13.
换喻在普鲁斯特的文学世界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却因为隐喻的强势地位而受到了一定冷落。本文旨在通过对隐喻和换喻的关系探讨,对换喻关系哲学意义的探寻,以及换喻对普鲁斯特文学创作的影响这三方面的研究,挖掘并论证国内学界鲜有提及的普鲁斯特换喻关系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教育》2008,(24)
问卷由来:普鲁斯特问卷曾是法国沙龙中的流行游戏,经《追忆似水年华》作者普鲁斯特回答后而被命名并名声大噪。直到现在,法国著名的《名利场》杂志每期都会刊登一个人的问卷答案。问卷也成了各界名人爱好的  相似文献   

15.
《追忆似水年华》与《卡拉马佐夫兄弟》这两部小说分别是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和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普鲁斯特分别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鼻祖和先驱,两部作品不仅写作年代大致相近,而且都以心灵  相似文献   

16.
马塞尔·普鲁斯特是法国著名作家,他的《追忆似水年华》以独特的形式和技巧成为意识流小说的先驱之作.普鲁斯特的艺术观念也很有价值,他反对十九世纪在文学研究上流行的实证主义,主张文学批评要向内转,要从研究作家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人际关系转向研究作品的形式.他的批评观念体现了世纪之交的文学批评转向,即从实证主义转向形式主义.  相似文献   

17.
普鲁斯特企图以反复的记忆留住时间,博尔赫斯以空间并置的方式诠释他的花园式时间观,纳博科夫因不能留住时间而精神焦虑。时间既是哲学家也是艺术家思考的对象,小说是关于时间的叙事,对时间的思考使艺术家在文学殿堂里构筑一个时间的乌托邦,或许这是人类能够用以对抗时间流逝的唯一武器。  相似文献   

18.
在《斯万之恋》中,普鲁斯特大量运用内心独白、意识流、通感等表现手法,笔触清新地刻画了斯万如真如幻的情感体验。本文旨在以斯万的爱情故事为基点,分析普鲁斯特对"心理真实"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对往事的追忆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领,区别只是在于有的人能够赋予自己的文章独特的味道,给人以感染,使人不由自主地进入到他所能看到能悟到的情境之中,譬如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流年》;而有的人则会把自己的回忆叙述得如同一块白蜡,枯燥干涩,  相似文献   

20.
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流年》中写道:“童年的哭泣始终没有停止过……好比修道院的钟声白天被市井的嘈杂所掩盖,人们误以为钟声已停,直到万事万籁俱寂时才又遐迩可闻。”童年从未离开普鲁斯特。童年,也从未远离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