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小学生品德培养应该植根于儿童品德心理的发展特点。培养小学生的品德既要重视和开发小学儿童品德心理要素的特殊性,又要认识到小学儿童认知水平与道德发展的相关性;既要关注和利用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协调性,又要注意和把握小学儿童品德发展的关键期。小学生品德培养只有以小学儿童品德心理发展为依据,才能促进和实现小学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加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分析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特点,积极探索矫正的方法,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增强德育的实效性,必须关注大学生主体内化过程的实现。其中通过培养他们的道德需要,培养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在道德价值结构、品德结构的建构上,培养品德态度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的心理日趋稳定,但仍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新形势下探讨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有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当前,我国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矛盾比较突出,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多,这给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的培养带来了严峻挑战。高校应勇于创新,探索出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使每位大学生都能发自内心地爱国,提高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5.
"中职学生难教、难管",这并不是指这些学生不聪明或者笨傻,只是他们的行为习惯比较差,主观上不愿意学习而已。只要我们掌握了这类学生的心理特点,及时加以矫正,我相信是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职业人才的。  相似文献   

6.
网络在大学生的品德养成中,有积极的正面影响,也有消极的负面影响.为适应信息时代科技的发展,高等学校应采取积极措施,引导大学生培养健全的网络品德.  相似文献   

7.
大学德育与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对大学生诚信品德的培养事关国家、民族的未来。高校德育工作,应重视对大学生诚信品德养成的关注和研究,并在其中发挥独特的功能。对大学诚信品德的培养应坚持正面教育,大力倡导“诚信为本”;应构建大学生信用机制,从制度上落实讲“诚信”;同时,应创建优良的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代的特点决定了一代人的全貌。当代大学生由于正处于一个传统与现代交织更替的特殊时期,"矛盾"成了他们心理的一大特征,且这种矛盾表现为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思想概论》教学要在明确品德形成过程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既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又注重他们的品德培养,以增强该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品德心理形成规律与德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研究大学生品德心理形成规律,在此基础上探讨提高大学德育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孝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是善事父母的伦理意识;是珍视生命,保护生命的哲学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内在的元意识。提倡孝道,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培养对社会的爱心,培养爱国精神,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师范大学生择业心理困惑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师范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日趋加大,择业困惑也越来越明显,这既不利于师范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对师范大学的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针对师范大学生客观存在的不良择业认知、消极情绪体验和择业行为偏差,教师应着力实施认知干预,切实开展择业心理素质训练。  相似文献   

13.
高校图书馆既要为大学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又要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图书馆可以通过馆内外环境塑造、指导阅读等为大学生构筑一个心理健康的平台。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350名大学生的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心理幸福感水平高于中等水平,不受性别影响,且随年级的上升而逐渐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对心理幸福感有正向影响;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心理幸福感影响显著,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大学生,在自我成长和与他人的积极关系两个维度上心理幸福感水平反而更低。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现状以及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阐明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并进一步提出了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素质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核心和归宿,因此,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成为全面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关键。文章从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入手,探讨了影响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指出心理咨询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特征及教育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龙彪 《茂名学院学报》2005,15(5):28-30,35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的政治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他们的政治取向,而他们的政治取向是否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要求的政治方向相一致,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建设大业是否后继有人的大问题。文章分析了当代大学生的政治心理特征和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要加强政治引导、发挥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作用、进行政治心理的有效调适、激发政治参与、对大众传媒和现代信息网络的科学利用等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18.
时代的发展不仅要求大学生具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而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障碍或心理问题已成为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现象,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状况令人担忧。只有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寻找有效的教育途径,才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使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校园文化与大学生道德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是培养和输送“四有”新人的基地,浓郁而丰厚的高校校园化不仅能促进大学生接受知识、增长能力、丰富精神化生活,而且对全面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女大学生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高发人群。这个问题随着近年女大学生群体的迅速增长而变得日益突出。心理工作者应尽力采取各种方式来努力调节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维护其心理平衡。达到心理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