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爱与责任     
李膺 《甘肃教育》2005,(10):1-1
“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教师的“爱”,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岗位,热爱事业。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以培育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好自己的光荣职责。  相似文献   

2.
师爱的意蕴     
教育意味着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这种教育就不能称为教育。那么,在教育实践中,教师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育活动触及学生灵魂,进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呢?可以肯定地说,教师对学生的爱——师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方式,是教的最高境界,没有师爱,就没有教育。那么,在教育实践中,师爱到底意味着什么?师爱是教师对学生发展所承担的责任。教育部周济部长对新时期师德内涵作出这样的概括和阐述:“爱与责任——师德之魂”。他在大家普遍认可的“师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责任”在教育工作中的重大意…  相似文献   

3.
我一直认为:教育的灵魂是“爱”。“学校缺的不仅是资金,更多的是对学生的爱,特别是发自心底的无私的爱。”对于肩负平民教育责任的教师而言,第一重要的还是要爱教育、爱学生。1999年,湖塘桥中心小学历史上第一个课题——常州市“九五”课题“当代小学生爱心教育的实验与研究”诞生了。以此为开端,开启了我校教育科研和教师师德训练、专业成长工程的大幕。  相似文献   

4.
教师应该用爱、理解、尊重、欣赏转化“问题学生”,将“问题学生”教育成合格公民。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更是教师义不容辞曲责任。  相似文献   

5.
师德新认识     
冰心说:“爱在左,责任在右,走在生命之路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点缀的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莘莘学子,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流,却觉得幸福。”爱与责任,正是对教师高尚师德的最好诠释。“爱”是责任的体现,而“责任”是爱的化身。用爱与责任来定义“师德”是最为贴切的,它更多有赖于教师自身的修炼。  相似文献   

6.
唐华 《天津教育》2009,(7):42-4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爱与责任”是师德之魂,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都应履行的职责。“爱与责任”的教育内涵在呼唤一批高素质班主任。  相似文献   

7.
唐霞 《成才之路》2011,(8):15-I0010
爱的教育源于责任,责任又源于爱心。爱与责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体现,是师德的灵魂。对教师道德的深度理解,是现代教育成功的关键元素。因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爱与责任在现代教育构建教师道德体系中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8.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的责任即是爱心,爱心的体现即是教育。爱不但是治愈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药物,爱也能改变并调适人的心态,并能扩展人的包容力。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做人和处世的“敲门砖”。教师是“爱”的化身和象征,只要能使教育有效,进而收获有效教育的理念、行为、语言、情感、方法、方式,无论它有多少,也都是“真爱”,否则,便是“假爱”。即使是“爱”也只能算作溺爱、偏爱、错爱。  相似文献   

9.
作为教师,其责任不仅仅是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还要教育学生成人、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一个抽象的符号,而是一种具体的教育过程,是建立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宽容、原谅、赏识、信任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心灵相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接下来的这三篇文章,虽然分析问题的角度各有不同,但其中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一个“爱”字。我们在教育教学中怎样体现和阐释这个爱字呢?文章中的观点或许对我们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发展,教师为本;教师发展,师德为本。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中心”)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一直坚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以“爱和责任办好教育”为主题,  相似文献   

11.
黄有华 《广西教育》2012,(10):27-28
爱是人类最基本的最美好的情感。在教育中,爱是架构师生心灵的桥梁。教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和基础是爱,而施爱是教师的责任。教师的爱与责任是相互依赖、相互融合的。教师只有将责任常记心中,才能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给予学生真诚的关爱。  相似文献   

12.
编者的话     
本期发表的教育部长周济同志的文章《爱与责任———师德之魂》,是一篇关于新时期师德建设的重要的指导性文章。这是周济同志在思考全国优秀教师师德报告团五位教师的模范事迹和重庆开县优秀教师群体先进事迹之后,对新时期师德内涵作出的新概括和阐述。周济同志提出“爱与责任———师德之魂”这样一个新命题。在爱是师德之魂这个共识的基础上,强调“责任”的重大意义,第一次把“责任”摆到“师德之魂”的高度,认为“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任何社会角色、行为主体都有客观规定的“责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  相似文献   

13.
我从自己的经历中,深深地体会到:爱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一个心中没有爱的人,是不可能组成爱的团队的。那么,如何建设爱的教师团队呢?我认为校长的首要责任就是要在学校营造爱的氛围,让教师每天都快乐起来。为此,我提倡“快乐生命学说”:教师要学会调整思考问题的方式、调节心态、调节期望值,让自己每天都快乐起来,让生命在蓝色的天空中自由快乐地翱翔。我陆续提出了“快乐加减法”、“角色复位”、“适合学说”、“扬长意识”和“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统一学说”……同时,我还提倡教师之间“当面锣对面鼓”地处理问题;而“当面锣对面鼓”的良性…  相似文献   

14.
从师爱——滋润学生心田、师表——引导学生行为、师能——推动学生发展三个方面,探讨教书育人,“爱”在左,“责任”在右。真正为学生服务,做学生满意的教师,让爱与责任同在。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既要有爱,又要承担起责任。教育事业是需要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作为一种责任,其权利、义务是不能随意放弃的。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对教育事业的责任,均统一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6.
“关爱一切学生”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追求,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基本准则。“关爱一切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师爱是师德的灵魂,只有充满爱的教育,才能产生无与伦比的神奇而伟大的教育力量。爱学生作为对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规范,一是体现了教师对祖国和民族未来的关爱;二是体现了教师对社会主义社会新型的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认知;三是体现了师生之间的特殊感情及关系。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因为责任和义务,这种爱在本质上是无私的,因而也是神圣的。教师不但要爱“尖子生”,还要爱“后进生”,更不能歧视所谓的问题生以及有某些缺陷的学生,务必抛  相似文献   

17.
教师之爱蕴含着教育得以成立的先验基础,是教师教育情感的本源,是理想师生关系的彰显。但数字技术在赋能教育手段、更新教育观念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威胁了师爱的存在境况。这具体表现为数字化对爱之教育“他者”主体性的遮蔽,对教师教育情感体验的消弭,对师生爱之交往关系的基础——信任、责任和民主的解构。由此,需要践行智慧型教育数字化,丰富教育数字化的情感构成,推动教育中的数字民主建设,探索张扬师爱的数字化路径。  相似文献   

18.
诗人泰戈尔曾经说过:“爱是理解的别名。”理解有多深,爱就有多深。可我还想说:“责任是爱的别名。”责任有多重,爱就有多深。这话用在教育里涵泳着更深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教育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所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在教师表达教育爱的种种方式中,哪些并不是真正的教育爱呢?为此,我想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爱与责任--写在第二十一个教师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西教育》2005,(17):1
2005年9月10日是我国第21个教师节。近日,省教育厅转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庆祝2005年教师节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认真贯彻《通知》精神,积极开展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教育宣传活动,引导广大教师牢固树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的理念,进一步弘扬师德精神,全面提高师德与业务水平。贯彻《通知》精神,开展以“爱与责任”为主题的师德教育宣传活动,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与《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