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陈独秀先生为《新青年》所写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那篇文章的时候,他说《新青年》犯了两大“罪案”。第一是拥护“赛先生”(science科学);第二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可是那时的陈独秀对“科学”和“民主”的定义却不甚了了。所以一般人对这两个名词便也很容易加以曲解。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创办、主编《新青年》杂志,提倡“民主”、“科学”;在“文学革命”中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在与封建复古派不妥协的斗争中,在新文学的创作实践上等方面所作了的突出贡献,肯定陈独秀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钰 《文教资料》2013,(29):62-63,72
“新文化”先驱们在《新青年》上以“新”字为核心,通过确定“新青年”的实施主体地位、“新”与“旧”的评判标准和破“旧”立“新”的践行方法,希图创设一套“新”文化观并将其引入具体实践。而实际上,《新青年》在后期转向共户主义之前,一直也没有明确的、惟一的理念形成,因此有必要回归到“新”文化观生成的源头去,探究“新”文化观的内涵及其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新青年》主旨变化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15年《新青年》创刊时,其主旨是开启民智,致力于思想启蒙运动。1917年随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新青年》转而关心社会、讨论“国命存亡”之大政。1920年为适应筹建党的需要,《新青年》改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新青年》主旨的这种变化是与陈独秀思想的演进一脉相承的,是顺应时代的结果。从《新青年》主旨变化中我们亦不难发现陈独秀建党的起因  相似文献   

5.
董洪励 《历史学习》2006,(12):13-13
人教版(2003年6月第一版)高中历史教材《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109页有一张《新青年》封面,其中中文“新青年”下面有一行外文“LA JEUNESSE”。许多人以为,该外文是生僻的英语单词,就不加追究。其实,该行外文“LA JEUNESSE”为法文单词,意思是新青年。那么,为什么《新青年》杂志封面要标注法文单词呢?这是因为,辛亥革命后,在陈独秀看来,中国的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就在于中国缺乏像西欧那样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的思想革命。没有,就要补上,不补上革命就不能成功;成功了,也不能巩固。因此,陈独秀希望在不太长的时间内走完从文艺复兴到  相似文献   

6.
“五四”文学革命是从1917年初至1919年五四运动后一段时期里发生的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文学变革。 1912年1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是”五四”文学革命向旧文学发难的第一个信号。1917年,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一文,正式高举起文学革命的大旗。陈独秀以激进的战斗姿态,从与社会革命思想革命的关系上阐述了文学革命的必然性,明确提出了以反对封建文学为目标的文学革命“三大主义”。陈独秀这篇富于战斗性的论文,实际上成为发难时期文学革命的纲领和宣言。就文学改革运动理论主张的内容和指导思想的性质来看,到了1918年,特别是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便发生了较明显的变比。一批先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受到十月革命曙光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影响,逐渐转变成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同一些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一起,成为新文化运动统一战线的领导和骨干。文学革命的理论和主张也带上了更为鲜明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色彩。五四运动前后,文学革命有了新的发展。《新青年》自1918年5月第4卷第5号起全部改用白话文。  相似文献   

7.
陈独秀“二次革命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是导致国民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有一个发生、发展并在全党占据主导地位的过程,它的理论基础是“二次革命论”。“二次革命论”的形成,一方面,源于陈独秀世界观转变过程中思想上的矛盾性;另一方面,与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指导上的失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他办《青年》杂志(第二卷改称为《新青年》),是为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1916年底,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他,他实行“循‘思想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的办学方针,聘请许多新学之士到北大任教。1917年初,陈独秀受聘为文科学长。这时刘半农、钱玄同、沈尹默也在北大文科  相似文献   

9.
陈独秀先生为《新青年》所写的《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那篇文章的时候,他说《新青年》犯了两大罪案。第一是拥护赛先生(science 科学);第二是拥护德先生(democracy民主)。可是那时的陈独秀对科学和民主的定义却不甚  相似文献   

10.
陈独秀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创办的《安徽俗话报》和《新青年》(一卷称《青年杂志》)有着不同的启蒙策略,由此也导致了启蒙言说方式的变迁:由面对广大底层民众知识启蒙时代的“训喻”式宣传转向了面对“新青年”思想伦理觉悟的“论争”批判式,其文字表述形式也由《安徽俗话报》时期浅近通俗的“白话”回归《新青年》时代的“文言”。  相似文献   

11.
星汉是我国当代诗词界的著名诗人,其诗词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究其原因,就在于这些作品充分体现了现当代诗坛泰斗臧克家大师所提倡的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的“三新”标准,这无疑对新疆乃至全国诗词创作的发展,都会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陈独秀在走向托洛茨基主义后,就开始以“不断革命论”即托洛茨基主义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由于陈独秀站在“取消革命”的立场,所以他就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在陈独有看来,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候,只有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他提出了“国民会议”的口号,作为革命斗争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孔子“温故而知新”是对人认识世界的一种真理性概括,具有方法论的意义。孔子思想的形成就是他对传统的继承与超越,是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统摄了孔子对待整个传统、对待一切知识形态的态度。他是通过言说“为师”的具体事实来阐发其认识论的一般。  相似文献   

14.
余光中和陈映真在反对台独方面,没有根本的分歧,但两人的历史积怨太深,故余光中给自己向历史自首打了个问号,陈映真由此觉得对方缺乏"自首"的勇气和诚意.张爱玲著作版权争夺战不完全是经济问题,背后所隐含的是一场两岸关于张爱玲著作权、诠释权的争夺战.李敖贬鲁迅,说穿了是为了抬高自己.他那即兴式、表演式的批评,目的是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的“新儒学”思想,是在他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社会现实的体认中逐渐形成的。由于历史原因和周作人个人思想的局限,他“复兴千年前的旧明”、“化至上主义”、“儒学化中心论”等“新儒学”理论主张,虽然表达了周作人改造社会现实、抵御外来化侵略等主观愿望,但这种在传统知识分子化心态和周作人“历史轮回观”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立论依据是错误的,客观上也没有起到过任何积极作用,而它的负面影响却十分明显。他附逆期间“儒学化中心论”主张,与“曲线救国论”没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戊戌维新后,梁启超东渡日本,发表长篇著作《新民说》。其时,深受民主思潮影响的梁启超开始从新的角度审视中国的变革事业,得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1](P272)的结论,把国民素质的改造作为建设资本主义新型国家的先决条件和根本途径提上了议事日程,亦由此凸现了人的近代化在中国近代化事业中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利国利民,农村职教在目标定向上,应面向“新农民”、面向“新农业”、面向“新农村”,这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选择,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选择。  相似文献   

18.
陈柱编选《粤西十四家诗钞》,既含有热爱故土山水风情,欲使粤西文学传之于世的衷心,又在重视山川人物历史风俗的掩饰下,显现爱国之志;既含有其向往友朋酬唱之风,又显艺术标准,还有毫无性别歧视的平等态度。这些精神,与其思想特征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重视和倡导创新,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显著特色。“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创新提升为“治党治国之道”,同时强调“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高度重视青少年教育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性的观点和论述,集中体现在: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创新性定位,对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创新性论述,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创新性拓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性构建,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20.
特纳的边疆学说和地域理论影响颇大,重政治史和精英史的狭隘,扩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围;究的现实功用,将史学研究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并重。但他对史坛的贡献更在于他的新史观。他打破了传统史学只提倡跨学科研究,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路径;开始重视史学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