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读话题具有问域宽、思维容量大等特点.它可以直接由人文主题转化,也可以从文本读写点提出.从这两个角度提出的研读话题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具体实施中,这两种研读话题不是割裂开来,走成两条线,而是根据单元课文的特点,侧重于某一个角度的话题展开教学.在以人文内涵为主线的教学中,应注重读写的依托,在以语文能力为主线的教学中,应注重人文渗透,或者将两条线融合成一条.  相似文献   

2.
林婕 《华章》2013,(15)
面对农村中学初三英语学习现状,面临为时不多的总复习时间,我们应研读课本、细读课堂,设计相关话题,体现以“话题”为主线复习模式,结合“听说领先,读写为重”的综合训练进行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复习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陈瑶 《青海教育》2006,(5):42-42
(一)数学课堂教学应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教学新思路。为此,教师的教学思路必须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由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的教学思路,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传授。如“角的平分线”一课的导入,可先设问:“我们已经学过的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哪些?”由学生总结、补充、归纳出下面三种方法:1.如果这两条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先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继而证明相对应的两条线段相等。2.如果这两条线段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可以用等角对等边去证明之。3.还可以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去证明。…  相似文献   

4.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单元主题为主线,注重“活动·探究”单元任务,将阅读、写作结为一体,充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立足教材,宏观建构‘读写结合’的体系”“注重以专题上溯,将群文阅读和写作教学打通”“建构微观思辨,形成自我阅读的意义”。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谈一谈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实践。  相似文献   

5.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实现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优化布局,注重阅读与写作模块融合,深入强化语言输出教学,切实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文章以学科核心素养为背景,立足于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现状,探究突出教学问题,并给出科学应对策略。通过教材研读、话题整合、丰富写作、细化分类等方案,构建读写结合教学创新模式;通过情境创设、语句练习、思维训练等明确读写结合教学要求,以期切实提升高中英语教学效率,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6.
刘淑玲 《学苑教育》2020,(3):65-65,67
近年来,教育部提出了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转变教学方式,注重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基于小学英语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点入手:以话题为主线,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以学生为主体,提出真实有效的问题;以兴趣为导向,设计真实有趣的活动,从而让学习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真实发生。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贵刊《例谈阅读教学的主线设计》(见《小学语文教学》2008年第9期)一文,颇有一些感触。该文论述了阅读教学主线设计的两种思路:一是“从文章内容角度构思教学主线”,二是“从文章情感角度构思教学主线”。我以为,这两种教学主线的设计思路都值得推敲。而且,由于这两种教学主线的设计颇具代表性,因此很有议论一番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将语文学习的基本理念定位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读写结合"则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双向提升途径。读写结合继承了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精髓,从读学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新教材中有很多课文,无论在时代性和人文性方面更加注重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更有利于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相似文献   

9.
这个话题似乎并不成为话题,大部分语文教师都会认为自己并不会把记叙文教成议论文,也不会把小说教成诗歌,甚至有些教师还会认为注重文体的教学是一种层次非常低或者是已经过时了的教学思路。当以主题为中心编写教材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之时,对主题的探究、深化、拓展似乎成为了语文教师对每篇课文进行教学设计的中心思想。从下面这两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目前颇为流行的一种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0.
"度"在哲学上是指一种界限。作为语文教师,在研读、设计教学时也应把握好这个"度",即研读教材时能以独特的"角度"切入,巧妙设计教学突破口;深入文本时能大"气度"地舍弃部分内容,注重关键语言训练点;落实文本后能由此及彼地横拓"广度",帮助学生触类旁通。本文以《推敲》一文为例,试述我在本课的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是怎样把握这三个"度"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在小学教学中在重视语文知识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在语文中融入人文教育,利用语文自身的特色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本文主要结合笔者多年的一线教学经验,查阅相关文献,以小学语文人教版为例,从注重情感熏陶、注重语文建设以及注重语文实践这三个角度阐述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  相似文献   

12.
问题链设计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策略一:确定教学思路,形成问题链整体性(一)以行文思路为主线设计问题链。1.研读文章内容,确定链接主线。每篇课文在教学中呈现的问题链各不相同。记事文问题链的主线通常为承接式等关系;写人文的一般呈并列式或递进式。2.提炼文章主题,确定链  相似文献   

13.
基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共享知识理论以及迁移理论关于读写技能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从课堂教学角度,把高中英语读写技能整合课型划分为阅读仿写和阅读创写两种类型。阅读仿写的教学目标直接指向写作能力培养,阅读创写的教学目标可以指向写作,通过写作解决阅读材料提出的问题,也可以指向阅读和写作。划分这两种读写技能整合类型有利于提高教学活动设计的针对性,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以人文话题组元成了新课程教材编写体例的主流。新的教材编写体例,需要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目的、新的教材处理方式和新的课堂教学策略。本文从语文的本质属性入手,以山东省中等职业教育规划《语文》教材为基本材料,紧紧围绕话题组元这个前提,根据中等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特点和特色,详细阐述了话题组元条件下语文教学在教学观念、教学目的、教材处理和教学方法的新要求。提出在文本解读的基础上,注重语文素养的提高与人文精神的培育,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有效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教学理论中,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成为教育理论体系的特征之一,它将培养重点放在了人文素质的教育上,在当今社会,这一教育内容已经成了教育体系中的重中之重.《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从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教学建议这四个方面上都体现了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观.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时刻围绕新《标准》改变教学观念,从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评价方式三个方面注重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本文主要论述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分析新《标准》中所揭示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教育观,讨论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贯彻落实注重人文教育,全面发展学生素质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培养小学高段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客观要求,在英语教学中采取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可以使读和写这两种学习行为融合,驱动学生建构和组织语言,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现阶段小学高段英语读写结合教学中,普遍存在重读轻写的现象,原因是教师没有把握好阅读和写作之间的内在联系,未能发挥出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优势。为优化小学高段英语教学,文章从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两个角度入手,探索高质量的读写结合教学策略,从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发挥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价值,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7.
基于单元整体视角编排教学资源,是统编语文教材的重大改革和特色。这就意味着语文教学也应改变就一篇而教一篇的固有模式,注重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的改革,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发展。基于单元视角的语文教学从多维研读、强化预习、整体把握、学法实践、读写融合、落实评价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有助于实现单元整体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群文阅读作为一种新型阅读教学形式,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可依据教学设计的一般理论,通过研读课程标准与学生学习基础确立议题,基于学生、教学与学科三重逻辑线索遴选文本,以螺旋式问题结构作为教学探究主线,以多样化阅读开展课堂教学,教学评价应突出导向作用,教学反思应围绕群文阅读之“群”“引”及“成”三种属性逐次展开。  相似文献   

19.
唐佩兰 《天津教育》2020,(23):156-158
读写结合是新课标极力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提升的基础。统编教材在编排、语文要素以及人文主题方面都给学生的读写结合提供了必要的支架。教学时,教师要研读教材,实践探究,善用多种方法,引领学生进行读写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实现阅读与习作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不应成为课堂教学唯一的一条主线,相反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写作、阅读双重能力的提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仿写式读写结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段落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更能帮助学生提升对课文细节内容的把握程度,帮助学生写出更多精彩的语句。为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将仿写式教学方式融入到实际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