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1985~2009年的我国现代生物技术专利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借鉴离散型非线性模型——负二项式模型,测算技术生态位结构特征对技术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技术变迁有较大影响的技术生态位特征因素主要是生态位密度、生态位多样性和生态位地位,其中生态位密度与技术变迁呈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生态位多样性、生态位地位对技术变迁均有正向影响,且生态位地位和区域重叠度之间存在负相关;而区域重叠度和技术变迁之间没有出现预期中的负相关。最后,说明了研究中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地震、台风对集水区景观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俊斌 《资源科学》2006,28(4):19-24
由于人类的或者自然的干扰改变, 景观在不同异质性土地由各种大小、 形状和空间的关系中重复的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的组成。评估景观的转变能够理解由干扰影响生态系统的过程。因此,使用适当地图影像技术和生态定量的方法在不同干扰情形下评价估景观之变化与趋势就显得十分重要。计算景观生态指标及不同土地利用面积之变化,可以更了解此区域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内涵。试验研究地区之陈有兰溪集水区,位于台湾的中央,是台湾唯一不靠海之县市,同时也是历年地震和台风等灾害受创最严重之地区,也是土壤冲蚀(土、泥石流)的敏感性地区。此研究着重于自然灾害如何影响景观型态及其变迁模式与未来研究之对策与方向。本研究透过遥感探测技术,选取不同时期之台风和地震干扰前后之景观变迁情形,经由景观生态之计算指标与多变量统计,来了解这些天然灾害对集水区生态之影响与河川上中下游,其景观型态之变化差异。希望藉由此评估景观变迁之模式,提供有关集水区生态经营与景观健康度之合理监测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及其误差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建军  张林辉 《软科学》2007,21(1):17-21
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基于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量化的我国不同时期投资政策变迁绩效研究,分别对三个不同时期的数据作了归纳和检验。在误差修正模型中,分析了三大地区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对GDP的弹性系数,得到弹性与推动效率成正比的结论,定量证明了投资政策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远古历史时期的汉江上游生态资源繁盛,随着人类历史发展,人类进入文字历史以来,汉江上游的生态逐渐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并不大,在近几百年以采,尤其明清时期大量移民进入汉江上游大规模的垦殖活动以及近代以来极端缺乏植被恢复和保护是造成汉江上游生态资源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中国生态移民效益评估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耀锋 《资源科学》2016,38(8):1550-1560
中国生态移民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初的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成因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系统的不协调性。生态移民政策实施的效果由此也成为政府和学者关注的焦点。本文通过对中国生态移民效益评估研究文献的全面梳理,系统分析了其评估对象、内容、方法和结果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研究发现,已有生态移民效益评估研究主要针对中国中西部各省典型移民工程,应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从不同视角对移民效益进行了经济、生态、社会的单因子或多因子考察,重点对移民经济收入变化进行了评估;生态移民效益评估结果虽然受迁入区资源环境容量、移民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移民适应能力等的影响,但评估研究的数据来源、评估方法对评估结果也产生重要影响。未来生态移民效益评估研究要强调对反映整个移民区域经济、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心理等方面变化的全面调研,以第三方作为评估主体,甄选适宜的指标和方法对生态移民政策的制定、实施及效果进行全程考察和评估。  相似文献   

6.
刘珊  闵庆文 《资源科学》2010,32(6):1065-1071
17世纪-19世纪,中国西南山区普遍经历了生态环境的变迁,人地关系紧张,山地开发加剧,大量森林植被遭到损耗,生态环境出现危机。但是黔东南地区在同期却没有出现大规模的森林植被破坏,反而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本文采用历史文献分析方法,对明代至民国初年黔东南的森林资源变迁及其社会区域响应机制进行研究得出,这种区域差异的形成受到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活动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是合理的社会响应机制是黔东南能够在清代至民国初期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展有力的驱动因素。其中少数民族的宗教崇拜、禁忌习俗,以及传统的习惯法,是黔东南山地民族原始而独特的生态观的外化表现,对森林资源的保育、树种遗传资源的保存有直接推动作用;林粮套种的农林生产结构,大大规避了单纯农垦生产模式潜在的自然灾害风险,保证了地力的充分使用,解决了佃农的口粮问题,在较大程度上实现了林区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乡规民约和林事纠纷调解机制,构成一个强有力的林业法制管理体系,对森林资源日常管理和利用秩序进行严格规范,确保了民间法规法律效力和有序执行。鉴于历史时期山地民族生态智慧对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如何充分认识、理解,并将民族社区精华的传统生态智慧有效地运用于现代资源管理中,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致区域生态过程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1997年~2007年鄱阳湖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三产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受偿意愿与经济补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围绕生态环境保育政策的实施,对1997年~2000年,2000年~2005年两个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改变对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功能产生影响,而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不仅从宏观上影响鄱阳湖区的产业结构,而且从微观上影响鄱阳湖区农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数量,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证实了生态补偿是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农民经济可持续性保障的重要政策选择.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首先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界定出核心利益相关者、次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其次,分析"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农户的受偿意愿以及地方政府的生态补偿分担率,选取鄱阳湖区其中3个县作为典型区域,调查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后经济损失的受偿意愿,结果显示每户农民的受偿意愿在(13762~15525)元/hm2之间,整个鄱阳湖区域农民受偿意愿在(57.0~64.5)×108元之间;3个行政区(南昌、九江和上饶)的生态补偿分担率依次为73.0%、17.3%、9.7%.此项研究对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意义,同时可为同类型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经济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物流业已经成为提高地区竞争力的基础产业.目前对物流的研究,主要在全国范围内对物流业如何规划方面,而对物流业促进经济发展的辐射能力具体的度量方面的研究却很少.本文以江苏省为例,具体研究苏南、苏中、苏北三大区域物流竞争力与当地经济互动关系,建立三大区域的物流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关系的数理模型,并根据模型解释形成这种关系的原因,从本质上认清三大区域的物流与经济关系现状,从而为进一步协调发展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不同的演化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异,识别和分析这些差异对解决中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全球生产网络(GPN)框架的三大核心要素(价值、权力、嵌入)和两大维度(制度和网络),研究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演化、影响因素、绩效评价和政策设计进行梳理。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在演化过程中因不同时期发展目标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导致了差异化的价值生产,其根本原因在于经济活动的顺序和关联要素组合的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制度安排和环境条件三大方面。区域协调发展的绩效评价标准各异,但集中关注了区域经济差距的变化以及经济与社会、生态等不同维度之间协调度的研究。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设计主要包括制度设计和网络设计。未来应加强对不同行为主体参与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力度、省际边界地区协调发展模式的研究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政策评价机制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与利益相关者受偿意愿及经济补偿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利用变化可引致区域生态过程的改变和经济结构的变化,进而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本文以1997年~2007年鄱阳湖区居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三产结构的变化为依据,对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受偿意愿与经济补偿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围绕生态环境保育政策的实施,对1997年~2000年,2000年~2005年两个不同阶段的土地利用格局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的改变对鄱阳湖地区土地利用功能产生影响,而土地利用功能变化不仅从宏观上影响鄱阳湖区的产业结构,而且从微观上影响鄱阳湖区农民的经济收入结构和数量,从而影响了该地区的经济可持续性。研究证实了生态补偿是鄱阳湖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功能变化后农民经济可持续性保障的重要政策选择。对此作了进一步研究:首先运用利益相关者分析方法界定出核心利益相关者、次核心利益相关者和边缘利益相关者;其次,分析“退田还湖”政策实施后农户的受偿意愿以及地方政府的生态补偿分担率,选取鄱阳湖区其中3个县作为典型区域,调查农户对土地利用变化后经济损失的受偿意愿,结果显示每户农民的受偿意愿在(1 3762~1 5525)元/hm2之间,整个鄱阳湖区域农民受偿意愿在(57.0~64.5)×108元之间;3个行政区(南昌、九江和上饶)的生态补偿分担率依次为73.0%、17.3%、9.7%。此项研究对该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意义,同时可为同类型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发展伴随着生态环境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人类的文明也不例外地随着社会生态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着。人类的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威胁已经进入了一个非常严峻的时期。尤其是21世纪以来,生态环境的变化已经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尤其是在中国这种人口大国对各种生态资源的掠夺已经到了一种几近疯狂的程度,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严峻的威胁。因此人类要实现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当前这种生存发展模式必须得到改变,此时作为一种新型的文明的社会发展形态应运而生,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生态文明。本文将从我国生态文明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现在生态文明的建设状况并给出我国生态文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一词在被赋予了"science"词义之后,其释义演化至今经过了多次的变迁。通过比较"科学"与"格致"在并举时期的此消彼长,参照"科学"在不同时期工具书中的释义,对"科学"释义变迁的阶段进行了历史分期,并通过检索数据库及历史背景两个层面分析了"科学"释义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闻播音的语言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发生变化,不同的时代背景赋予了新闻播音不同的语体特征,播音风格的变化体现出了时代感。本文主要对我国新闻播音在各主要时期的播音风格进行梳理和研究,旨在发现我国新闻播音风格的变化脉络,探讨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历史时期对新闻宣传内容和传播目的的制约以及对新闻播音语体特征的普遍性影响,并提出把握新闻播音时代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越来越多地关注可持续发展和气候变化,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成为各国追逐的政治目标,生态创新受到了各国学者的关注。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时期,通过引入生态创新概念,真实客观地反映我国区域工业的生态创新效率,对我国工业实现健康有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以我国30个省市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据作样本,通过引入SBM模型处理非期望产出,在考虑生态因素的前提下对我国区域工业生态创新效率进行评价,避免传统的DEA方法不能准确评价创新效率的缺点,并与仅考虑经济效益的CCR模型作比较分析。实证研究表明:我国区域工业生态创新效率为非有效,改善空间很大;基于生态的角度评价我国区域工业创新效率结果更加真实客观;我国八大经济带的工业生态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沿海地区的工业生态创新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15.
吴振华  黎芸 《大众科技》2012,14(4):257-259
文章以日本对外贸易政策措施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日本对外贸易的历史变迁、其政策措施的内容和特点等方面的系统研究发现:日本入关后在经济贸易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日本政府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采取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促进了经济增长。充分借鉴日本的对外贸易政策方面成功的经验,有利于我国制定正确、合理的贸易发展战略,增强经济实力,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6.
洪伟 《科学学研究》2010,28(1):40-46
通过分析1985-2004期间大学和企业共同申请的专利,构建了四个历史时期的大学向企业的知识流动网络;然后运用logit p*模型,揭示了六个行政区内外的网络特质,进而详尽讨论了中国区域创新系统的演变及其和政策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科技资源共享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其内涵、功能、模式等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这种演变主要体现为我国制度变迁的影响。基于科技体制变迁及科技资源共享实践,分三个阶段分析科技资源共享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科技资源共享目前面临的问题与矛盾,进而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科技资源共享是一个历史演化的过程,在社会发展的不同时期,其内涵、功能、模式等呈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这种演变主要体现为我国制度变迁的影响。本文基于科技体制变迁及科技资源共享实践,分三个阶段分析科技资源共享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并以此为基础,探讨科技资源共享目前面临的问题与矛盾,进而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齐强 《中国科技信息》2007,(3):181-181,183
“每一座被称为好房子的建筑,总是物化了一个时期的思想和技术,总是物化了居住者的人生观,物化了一个时期的文化”。毫无疑问,任何国家,任何地区,其民居的发展无不是承载了历史,反映出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该地区的文化、经济、科技水平与人们的居住理念。当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尤其是全球一体化大潮的到来,人们的居住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许多住户的眼光已经跨越了户型、进深、宽度及高度等简单的技术参数上,从更高的层次审视住宅及与其相关的人居坏境。作为建筑设计人员,在住宅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变迁,考虑社会人文的发展变化,创造出符合新时期人们思想行为需求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历史时期,建设农业生态文明无疑是一项重大战略选择,具体体现的是党执政方式的重大变化。本文对城镇化进程中农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展开了一系列地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