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很多学生怕写作文,我们常常听到老师说,每每布置作文,总有学生会哀呼一声“又要‘榨文’”,还未看到作文题目,很多学生就已高度紧张,内心恐惧,退缩绝望,这就是学生作文中常表现出的习得性失助现象。要真正提高学生作文水平,首先必须明确习得性失助的涵义及形成原因,设法避免和矫正学生作文中的习得性失助现象。一、习得性失助的涵义所谓习得性失助,是指学生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之后,认为自己所处的情境是无法控制的,产生一种无能为力之感,从而被动地接受这一情境压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这是作文困难学生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二、作文习得性失…  相似文献   

3.
习得性失助感,就是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无能为力的状态。学生学习语文每每受到失败的挫折和打击,从未经历过成功的体验,久而久之,就会对语文学习丧失信心,甚至自暴自弃,这就容易产生语文习得性失助感。这种失助感具有跨越情境的性质,即在第一种情境下的失助感会影响到第二种情境,导致一次失败接着一次失败,屡试屡败。这种失助感会带来多方面的障碍:1.动机障碍。  相似文献   

4.
一、习得性失助理论的提出以及产生的机理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过于求,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择业、就业时间往往长达1年。在这1年的时间内,毕业生要经历各种单位的笔试、面试,要耗费大量的体力、精力,常常出现体力、精力透支的现象。与此同时,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还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要经历没有笔试、面试带来的失落感,要经历笔试、面试后等待的迷茫感,要  相似文献   

5.
习得性失助是指孩子在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之后,因感觉到自己对外部情境无法控制,而产生一种无能为力之感,从而被动地接受现实情境压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这是学习困难儿童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  相似文献   

6.
“习得性失助”现象的形成过程揭示:个体付出努力但得不到任何效果的经历之后,就会丧失自信,束手待毙。不愿再做出任何实际的努力。消除的对策主要是教师运用先进的教育评价观挖掘和发现学生们的优点,赏识激励学生,尊重、信任学生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等等。  相似文献   

7.
习得性失助感是指个体因频繁的失败而学会的无能为力,自暴自弃,无所作为的状态。习得性失助感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和个性化的特点。习得性失助感产生的主要心理原因是动机缺失、认知干扰、归因不当、消极情绪和过高期望。改善认知观念、正确归因、增强自我效能感、学会如何学习和防止焦虑过度是矫正习得性失助感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顾伟 《中小学电教》2011,(9):123-123
21世纪,人类进入了信息社会,信息技术的掌握,信息素养的形成已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面对机遇和挑战,为实现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积极推进信息技术教育,20年励精图治,在信息技术教育上取得了成效。但是,不难发现信息技术犹如一把双刃剑,信息技术给中小学教育带来成效的背后,不可避免地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要客观分析和研讨怎样合理运用信息技术避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论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自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由是人的天性,是生命的内在需求。人的自由根据所体现的领域不同,分为主体自由、社会自由和个性自由。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自由也同样包括三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自由是理性的选择自由;教育活动中的社会自由是权威和纪律保障的自由;教育活动中的个性自由是自我实现的自由。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自由就是个性自由在主体自由和社会自由中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11.
论学生“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倪海 《中学教育》2002,(12):3-6
在教学过程中 ,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 :学生在学习时毫无动力 ,缺乏进取心 ,遇到挫折时倾向于放弃 ,乃至对于力所能及的任务也往往不能胜任 ,他们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不能取得成功。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习得性无助”( 1earnedhelplessness)。所谓习得性无助 (Learnedhelplessness) ,是指一个人经历了失败和挫折后 ,面对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由于这一现象涉及到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动力问题 ,所以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习得性无助”现象的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习得性失助是指孩子在经历了挫折和失败之后,因感觉到自己对外部情境无法控制,遂产生一种无能为力之感,从而被动地接受现实情境压力的心理状态与行为。这是学习困难儿童的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学习困难儿童的失助并非先天性的或后天主观故意形成的,而是他们经历了长期的失败和挫折后逐渐习得的。究其形成原因,既有内部的也有外部的。一、挫折与失败的体验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若屡屡经历失败和挫折,如考试成绩总不及格,成绩总在班级下游徘徊,作业总不能让老师满意等,久而久之,就会损伤自尊与自信。这时,当面对挑战性学习任务时…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网络时代,是人类数字化生存的时代。我国最近几年来,网络发展的速度极快,大大超过了上世纪许多人对网络的预言。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网络几乎仍然与农村无缘。即使在城市,家庭电脑也并不普及。所以,孩子们接触电脑和网络的最大途径或者说惟一途径是网吧。可以说,青少年正是通过网吧,由聊天、游戏入门,初步接触和了解网络的。一、农村网吧对农村教育的负面影响网吧是获取知识的窗口,互相交流的工具。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学生信息量不足的缺点,缩小了城乡差距,是一种非常受欢迎也极具市场潜力的经营场所。但…  相似文献   

14.
教育活动是一种具有双边性质的活动。其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基于此,在学校教育中,对被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心理状况等的了解,总是放在比较重要的地位,而往往忽略了对教育者(教师)心理态势的要求。其实,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对于教师来说,往往具有不可选择性,教师不能选择喜爱的学生去教育。相反,学生总是有意无意地去选择自己喜爱的教师,力图追求心理学上所谓的“相容”状态。事实上,我们也发现,学生总是对他们喜爱的老师所教的课程要比其他教师的课程感兴趣。这种现象正是对教育者…  相似文献   

15.
教育活动是一种具有双边性质的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配合状态,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论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母语对习得第二语言有重要影响,其影响可以从它在习得中的作用形式、作用内容和作用过程来研究和分析。母语在习得中作用形式有正负迁移、回避和过度使用,这三类形式可以发生在语内和语际。产生这三种作用形式主要是由于母语和第二语言在结构规则上的差异——作用内容不同造成的。这些形式和内容的作用过程表现为习得过程中出现多变性语言系统——中介语。  相似文献   

17.
郑晓东(化名)怎么了?
  他不爱学习,讨厌学习。甚至对学习恨之入骨。
  为什么呢?
  因为他考试总是不及格。英语不及格有他,数学不及格有他。而且物理老师还甩着鲜红的粗笔在他的试卷上批道:“卷面潦草,思维混乱,简直不是人写的!  相似文献   

18.
一、习得性无助的概述   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梅尔(Seligman&Maier)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  相似文献   

19.
一、习得性无助的概述习得性无助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和梅尔(Seligman&Maier)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在实验中,塞利格曼把狗分为两组,首先,把其中一组放进一个设有电击装置但又无法逃脱的笼子里。然后给狗施加电击,电击的强度足以引起狗的痛苦体验。实验者发现,这些狗最初被电击时拼命挣扎,想逃脱这个笼子,但发觉经过再三努力仍无法逃脱后,它们挣扎的程度逐渐降低了。随后,把这些狗放进另一个用隔板隔开的笼子里,隔板的高度是狗可以轻易跳过去的。隔板的一边有电击,另一边没有电击。实验者发现,当经过前面实验的狗被放进这个笼子并…  相似文献   

20.
论早期读写的习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围绕“幼儿是如何学习读写的”这一问题,探讨了幼儿早期读写学习的特征。幼儿的读写具有“早期性”和“奠基性”,早期读写学习主要是以习得的方式进行的。早期读写的习得性主要表现在学习情境的真实性和学习目的的间接性,学习过程的互动性和创造性以及学习结果的经验性等方面。了解早期读写习得性的意义在于,幼儿园早期读写教育应当以创设真实的有意义的读写情境为原则,以整合读写教育和其他领域的教育、整合日常读写活动和专门读写活动、整合口语学习和书面语学习为基本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