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桑文杰 《现代语文》2005,(6):122-123
写作的最高境界是“文无定法”,正如北宋散文家苏轼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苏轼的文章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而他所谈的作文经验却是“妙不可言”,让人摸不着头脑。既然文章高手也无切实经验可谈,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贬低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呢?  相似文献   

2.
所谓“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就是引发谈话的由头。比如说,“创新”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它可以引发出人们无数的见解。又比如说,某个故事、某则新闻、某次科研成果、某部影视作品——都可以作为“话题”来引发人们的联想、引发人们的议论、引发人们的抒情,也就是引发人们心中想说的话。由此可知,在我们的作文课上,在我们语文试卷上,由某个设置好了的“话题”所引发出来的作文就是“话题”作文。  相似文献   

3.
大思想家、教育家苟子说:“夫尽小者大,积微者著……”阐叙了君子做人的准则。举一反三,教学生作文,也应该如是,即我们耳熟能详的“以小见大”。所谓“以小见大”,包括辩证的两个方面:“小”.即选取的题材小、角度小;“大”,即立意的深刻、新颖,或者所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深广丰富。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它是写作主体在采集和构思阶段所运用的一种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4.
当代“写作主体建构论”的核心是:写作不仅是对客观外在世界的反映,更重要的是对自我心灵的投射、复制,写作就是在文章中复制“自我”,表现“自我”。这个理论是对古代“性灵”写作传统的一个接续,是对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盛行至今的把写作行为机械为“文体技法”论与“物-意-文”的线性、稳态模型的一个颠覆,近年来为写作教学所力导。  相似文献   

5.
潘新和 《新作文》2004,(5):12-14
这种复古倒退的行为自然要受到广大教师的抵制和谴责.论大多认为“”是随时代、社会“进化”的,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的,在这20世纪将要进入中期的时代.而要去读、写那些已经落在时代背后的言,这哪里是青年生活上所需要的。叶圣陶义正辞严地指出:“揭开天窗说亮话,那些决定国教学大计的校长同专家想使青年抛开现实生活.而去想古人的  相似文献   

6.
经验告诉我们,毕业论文的写作,把握好下面几个问题是关键。一、 从调查研究开始写作理论一再强调“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些基本原则应成为学员撰写毕业论文的指南。要写什么方面的文章,首先要对什么方面的问题做调查研究。不调查就动笔,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其结果只能是空论满纸,人云亦云。一个学员经过几年的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带着理论思考投身到实践中去,投身到自己所做的工作中去,丰富的感性知识在基本理论的统率下就会有生机和生命。他们就能够很容易地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洞察问题,就能够有…  相似文献   

7.
在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写”与“听、说、读”相比较,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成为一个为多数人所忽视的角落,由此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书面表达”能力差,“动笔出错”。我们的教学对象是民族学生,他们一般还没养成用汉语思维的习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干扰,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是难免的。偏误是对正确语言的偏离,它反映了学生的第二语言能力,是第二语言学习中木可避免的。我们对学生的偏误及其规律进行分析的过程就称为偏误分析。偏误分析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是很有积极意义的,有效的偏误分析应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进…  相似文献   

8.
鲁迅说过:我是为三种人写作,一是那些为中国改革而“奔驰”的猛士,他们在寂寞中奋战,我有责任为他们呐喊,给予哪怕是微弱的慰藉。第二是青年,是那些“如我年轻时候似的正做着好梦的青年”。正是因为他们,我必须在作品中“处处给予一种不退走、不悲观、不绝望的诱导。”而对内心深处所感到的悲凉感有所扼制。第三是他的敌人。鲁迅说:我的敌人活得太愉快了,我干嘛让他们那么愉快呢?  相似文献   

9.
周韶楠 《现代语文》2011,(2):129-130
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所表现出来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故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相似文献   

10.
反思我们的传统作文教学,大都是为应试而教,充满了功利色彩,即“生存写作”;只有让写作成为学生生命成长过程中其本身所需要的发自内心深处的自然流露,即“生命写作”,这才是作文的本真所在。在写作运用十分广泛,人才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必须还作文以本真,实现生存写作到生命写作的跨越!  相似文献   

11.
纪勇 《新作文》2004,(12):22-22,23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创新”有两个含义,第一个含义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第二个含义是“指创造性”、“新意”。我们现在在使用这个概念的时侯。根据场合,分别使用了它的不同含义。对概念如果夹缠不清。很可能使我们在“创新”过程中不知所措。  相似文献   

12.
英语写作是一种书面形式的主动性技能,有别于听说与阅读。随着语言教学重点的转移。写作教学的中心也由“结果教学法”转向了“过程教学法”。本文用“过程教学法”分析了在写作过程中使用的各种策略,阐述了教师通过评阅,对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所起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写作e计划     
一、让我们勇敢尝试吧2002年8月8日,新加坡教育部教育科技署和英华中学联合推出《天马行空》创意写作网站。新加坡环境发展部长林瑞生主持发布仪式时表示,从学习华文来说,我们不可以只要求学生死背硬记。虽然靠死背和硬记,也可以考到好成绩,但无法欣赏华文作品,没能力写出一篇合宜的文章,这是不够的。他希望《天马行空》网站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林部长的谈话指出了阅读和写作的重要。事实上我们的华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从没忽视“读”和“写”的训练;然而一些学生在阅读理解以及写作时仍然面对重重困难。原因当然…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不象男评论家们所认为的,“女性已经夺取了文化领导权”,实际上,中国的女性写作仍然没有摆脱写作的边缘状态,但一直在不屈不挠地进行着拒绝边缘的写作,她们进行“躯体写作”、“女人腔写作”、“发现新词”,在建构女性的话语空间上作出卓绝的努力。  相似文献   

15.
写作,是初中生最为头痛的事情,也是教师最为困惑的事。长期以来,写作教学有这样一个“怪圈”:布置题目——教师点拨——学生写——教师批改——课堂讲评,但这样的训练究竟有多少效果呢?我们能从学生写作时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中可见效果如何,同时也能发现这样一个“怪圈”,同学之间说话流畅,思维清晰,反映在写作上却不尽人意,如何做到“言为心声”,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把口语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起来,以“说”促写,以“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具体在教学实践中抓住三个环节:一说、二评、三写。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我们秉持的是构思写作观,并坚定地认为构思之于写作不仅重要而且必要,甚至达到言写作必构思、无构思不写作地步,我们的写作教学也历来高度重视写作构思并致力于教学生重视并学会构思。而近年来,随着“非构思写作”的兴起,尤其是“非构思写作”之“非”字的否定性冲击,一时间让人们对写作构思产生了疑惑甚至动摇,并在“要构思”与“不要构思”之间摇摆不定、不知何去何从,这不仅关系到人们对写作构思的认识与定位,而且影响到写作活动以及写作教学工作的开展。有鉴于此,本文对“非构思写作”精神内涵进行厘清,并探讨其对写作教学的现实意义,以期对“非构思写作”科学认识以及“非构思写作”理念下写作教学改进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的修订中,关于“写作”方面,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一句改为:“提倡学生自主选题,少写命题作文,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提倡写日记、书信、读书笔者等”。我们不得不为这一修改叫好。  相似文献   

18.
“迁移”是指在学习活动中.所学知识对以后学习所产生的影响,或促进、或干扰。迁移是学生学习中必然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如“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潜移默化”都说明了迁移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写作训练     
马克思中学毕业时,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的存在下去,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相似文献   

20.
这里所谓“本文”类词,是“本文”“文章”“笔者”“作者”“我们”等词语的统称。此类词,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中是否允许其作主语?目前比较倾向性的意见是“避用”说,即在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中不允许用它作主语。但从写作实践看,不但一般学术期刊所刊论文摘要时见“本文”类词作主语,而且一些名家所撰、名刊所刊论文也不乏其例。之所以如此,一是“避用”说所赖以为据的“编写文摘的注意事项”给写作留下了空间;二是更有表达的需要;三是也有宜写宜读的优势。因此,无论是从写作实践上看,还是从理论上看,“避用”说都是值得商榷的。实际上,论文摘要应以完成其使命为终极目的,至于写作中是否使用人称、使用什么人称作主语,似乎不必过于拘泥和纠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