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于报纸来说,提倡写现场短新闻,不仅是活跃版面的需要,也是使报纸贴近群众的需要。有人说,现场短新闻应该使读者如经其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也就是强调现场感的重要。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应从五个方面去努力。思维要敏捷。采写现场短新闻,除了要有新闻敏感外,还应有独特的视角。有些新闻记者可以提前获得信息,有一段从容的准备时间。但记者无意中碰到的突发性新闻,就不容许记者有一个准备过程。记者必须随机应变,于转瞬之间迅速调整和部署好自己的采访意图,  相似文献   

2.
去年7—11月,我们荆州报社与荆州地区棉花公司联合举办了“银花杯”现场报道有奖竞赛活动。这次活动共收到来稿160余篇,择优发表了35篇,最后评出了10篇优秀作品。竞赛活动期间,时逢荆州地区遭受百年未遇的洪涝灾害,因此,在来稿中反映全区人民抗洪救灾精神风貌的稿件占有较大的比例。几篇优秀作品,不仅受到评委的好评,而且受到广大读者的称赞。《盲人夫妇被“抢”记》、《救灾募捐不到一小时……》、《田头观“肥山”》、《还差三斤任务粮》、《收购场上的风波》等,通过  相似文献   

3.
现场短新闻,是记者(作者)在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捕捉到的富有社会意义的凝聚新闻信息的场面或片断,用富有视觉形象感的语言文字加以再现的纪实性报道。它除了具有一般新闻的新、真、短、快等特点外,还具有自身一些鲜明的特点: 一、它的结构层次不同于一般通讯开头、消息导语的时序结构。现场短新闻的开头,通常妙在马上切入“镜头”,展现人和事的特定环境,迅速将读者引入具体可感的“现场”。接着便是对重点段落的精離细刻,写景状物,毕现其貌。  相似文献   

4.
现场现场短新闻中的现场,指新闻事件变动、发生时所处的环境。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包括阴晴雨雪、风云雷电等自然气候现象;春夏秋冬、晨午昏夜等时序节令;山川花木、鸟兽虫鱼等动植物。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城乡建筑、住所陈设、风土人情等。现场因素指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诸内容,在未形成文字、录音、录像前采集的环境素材。场面新闻事件变动、发生在一定环境中构成的总的活动场景。场面由人、事、景构成。它要求写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改革的进程中,现场短新闻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欢迎.一些优秀的现场短新闻作品,对改进新闻队伍的作风和文风起到了强有力的导向作用.虽然目前人们对现场短新闻理解还很不一致,但这恰恰让百花齐放的现场短新闻作品为我们展示出许多耐人咀嚼的东西.本文试对一些现场短新闻作品作点浅显分析,以求为现场短新闻的采写、编辑提供某一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取得了成功,颁奖会开得隆重而热烈。这是当前新闻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必将产生广泛影响。正如到会祝贺的中央领导同志说的,这是一种好形式,希望今后能继续开展下去。现场短新闻,本来是新闻工作中的一种报道形式、宣传方法,为什么今天要大力提倡,并专门拿出来评奖?道理很清楚,就是要求新闻工作者多写现场短新闻,报刊、电视、广播中多登、多播有现场感的目击式新闻。在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的前提下,如何使我们的报刊、电视、广播办得生动、活泼,这  相似文献   

7.
现场现场短新闻中的现场,指新闻事件变动、发生时所处的环境。环境有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分。自然环境,包括阴晴雨雪、风云雷电等自然气候现象;春夏秋冬、晨午昏夜等时序节令;山川花木、鸟兽虫鱼等动植物。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城乡建筑、住所陈设、风土人情等。  相似文献   

8.
9.
提倡写现场短新闻,就是要求记者到现场去,到群众中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写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新闻来,使人读后感到亲切、生动、感人。这样的新闻,读者爱看、爱听,效果就好。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就新闻工作者本身来讲,还有另一个方面,那就是记者的采访作风。这些年,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处理好新闻与现场的关系,这是写好现场短新闻的关键所在。本文从提高描写能力和在新闻事实中适当融会进作者的亲身感受等方面对加强"身临其境"的现场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现场短新闻除了应具备上述“现场”二字的五个条件外,还要具备“短”的特征。短新闻也有自身的规范和定义,它应“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凝炼、短小的报道”。它就像现代武器库中的轻武器,短小、轻便,迅速、及时,读来方便,是新闻报道中最受受众欢迎的一种文字。然而,这种受受众欢迎的短新闻,在我们新闻工作者中倒常遭冷遇,往往看不到短新闻的应有作用,说它是“江米条”、“豆腐干”,没有生命力。其实,短新闻自有短新闻的威力,一般比长新闻更具有可塑性。它不仅因  相似文献   

12.
13.
现场短新闻的存在,并非自今日始,早已有之。但,把现场短新闻同新闻改革联系起来,加以倡导,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研讨,却是近两年的事情。 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过后,新闻界端正了舆论导向,寻求继续推进新闻改革的途径。党和人民要求记者深入实际,改进文风,希望报纸的文章短些,信息量大些,可读性强些。在这种情况下,1989  相似文献   

14.
明确了“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条件、“短”字特点和“新闻”的共同要素,也就明确了现场短新闻同短新闻、新闻之间的关系。现场短新闻与新闻之间的共性已经不言而喻,新闻的四大要素就是现场短新闻与新闻的共性。现场短新闻与新闻之间的个性也已明确,现场短新闻和短新闻的五个条件,三个特点就是有别于新闻的个性。这里要着重研究的是现场短新闻与短新闻的关系,以具体把握现场短新闻的写作特点。现场短新闻与短新闻的共同特点是: 第一、两者均属报道形式。无论现场短新闻还  相似文献   

15.
现场短新闻的存在,并非自今日始,早已有之。但,把现场短新闻同新闻改革联系起来,加以倡导,并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加以研讨,却是近两年的事情。1989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过后,新闻界端正了舆论导向,寻求继续推进新闻改革的途径。党和人民要求记者深入实际,改进文风,希望报纸的文章短些,信息量大些,可读性强些。在这种情况下,1989年10月,现场短新闻被提了出来,很快成为各报纸编辑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全国现场短新闻评选已进行三届,每届都有军报刊登的军事训练作品入选获奖,这说明军事训练报道运用现场短新闻这个“轻武器”有较大的优势。现在,不少作者已比较注重运用现场短新闻的形式报道军事训练等部队工作,应该说这是一个好现象,有利于改进新闻工作,提高报纸宣传效果。但是,现场短新闻来稿中有个通病:有现场而无新闻。这是许多现场短新闻不能采用的重要原因。一位资深的新闻理论工作者提出现场短新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有较高的新闻价值,现场感强,短而精。其中新闻价值列首位。这是因为往何一种新闻文体,新闻性是其共同的…  相似文献   

17.
新华社在报道彭子冈同志逝世的消息时,用“握一管神笔,有两只慧眼”作引题,概括了这位著名女记者一生新闻活动的特点。神笔和慧眼是记者的两个基本功。神笔来源于慧眼。现场短新闻是作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耳闻目睹的事实再现于形象描摹中的纪实性报道,而且篇幅短小,尤其需要有两只慧眼即敏锐的观察力。新闻现场是个复杂的事实,可以是色彩缤纷,也可以是杂乱无章。记者对于现场应具有两种观察能力。第一步,鸟瞰全局,即宏观观察,尽情地去看,去听,去感受,清理它们之间的内部联系。这是十分重要的,舍此就不能认识现场,但比较容易。第二步,从现场“跳”出来,把五彩纷呈的场面一点点地剔剥,去捕捉那些最富有意义的画面,使之成为新闻。这叫做微观观察,这种观察可能更困难一些,但更容易体现记者的敏锐的观察力。记者进入(或置身)现场在进行宏观观察的同时或之后,就应立即迈开第二步,调好焦距,把镜头(视线)对准最佳方位。  相似文献   

18.
有人说,写现场短新闻可充分体现现场感,写其它新闻就不容易那么做了。其实,现场感并非现场短新闻所独有,它在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甚至新闻评论等多种新闻体裁中,都广泛存在,并起着独到的、引人入胜的作用。要写好非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关键是要有深入扎实的采访作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不断提高自己把握素材、提炼素材的能力。就拿比较枯燥的会议新闻、经济新闻来说,只要采访中观察细微,并以独到的眼光抓住典型生动的现场细节,合理结构布局,现场感就会跃然而出。如《北京日报》1985年11月25日一则会议消息《产白壳蛋的优  相似文献   

19.
正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大家族中的一种新兴文体,于1990年前后在新闻界普遍兴起,因其可见、可闻、可触、可感而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广泛的应用空间。自新闻界启动"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山东日照日报社在报纸重要位置推出"践行三贴近,记者乡村行"、"新春走基层"、"走基层百村行"、"我在现场"等现场短新闻栏目,刊发了大量来自基层、生动鲜活的新闻,使现场短新闻成为"走转改"活动的主要报道形式之一,取得良好效果。现场短新闻的特征由中国记协主办的首届现场短新闻评委会在《现场短新闻评奖办法》中明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