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福建石狮市第二实验小学是一所大校。这学期开始,我们在全校推出具有自己特色的“大阅读”活动。从横向上讲,它在原先“大语文”的基础上,把小学几乎所有的课程都揽进了自己的“怀抱”中来;从纵向来说,原先只停留在“读书”的范围,现在拓展到“读书、读心、读生活”。让学生学会读书,读人生,读社会。  相似文献   

2.
当前,语文阅读教学中一个普遍的倾向,仍然是教师讲得过多过细。教师习惯于“满堂讲”学生习惯于“满堂听”。针对教师和学生中存在的片面认识,我们在前一阶段,着重抓了改进教法、培养学生读书能力的工作,指导学生自己读书。经过一个时期的实践,学生看到了自己读书的效果,尝到了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是教给学生基本的读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法中“导的功能,引导学生透过文章的语言文字,去感受渗透在文章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使学生、教师.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我们认为,要发挥“导”的功能,关键在于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选准奖章的“突破口”,抓往统摄全文的要素,把语言训练落到实处。现以“九义”小学语文教材第十二册为例,浅谈我们在导读方面的几点做法。一、抓课题导读课文的题目多种多样,有的以人作题,有的…  相似文献   

4.
人从呀呀学语到成长为中学生的过程,就是“语文学习”的过程。使用“语言”是人类的特征之一,而文字则是突破“语言”时空的载体。我们从小学第一次走进教室,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语文课,那时,在我们幼小稚嫩的心灵上就打上“一撇一捺”这个“人”字意念的烙印,语文真和我们息息相关。初中生要学好语文,一要有学习兴趣,二要有好的读书习惯,三要掌握好的阅读方法。我现在之所以能成为一名语文教师,还得从小学说起。1982年,我在辽宁阜新市上小学  相似文献   

5.
自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高兴地看到实践、体验、探究等各种自主活动方式正在课堂教学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一声不吭”到“畅所欲言”,从“正襟危坐”到“活动自由”,从“被动接受”到“自主探究”……但当我们静心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时,  相似文献   

6.
我们深深体会到,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对普及小学教育成果的巩固和发展关系极大。郑渡大队的蒋庄小学,过去教学质量一直比较高,在群众中有一定的信誉,家长愿意送子女到这所学校上学,学生也乐意在这所学校读书,所以该校学龄儿童入学率长期保持百分之一百。可是在一九八○年,从学校领导到教师,思想上松懈了一下,教学质量有所下降,结果出现了流生现象。全社各小学通过讨论,认识到:提高教学质量,是巩固普及教育成果的根本措施。从此以后,我们比较自觉地注意抓教学质量的提  相似文献   

7.
随着“自能读书”的提倡,农村小学语文老师已普遍重视了学生的预习工作。但要把预习抓扎实,做到事半功倍,我认为,还必须注意以下“四实”: 1.时间要求实。农村小学的学生每天放学回到家里,都或多或少她有一些家务劳动。尤其是高年级的同学,父母已把他们看作是自己劳动的助手,常安排他们干这干那。如果我们把预习每次都安排在课外进行,那么,在预习的时间上,势必不能有充分的保证,这样自然会影响预习的质量。因此,农村小学的语文预习工作必须照顾到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把预习安排在课内进行。这样不仅学生预习的时间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往简单处说,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善于倾听,不喜欢读书,说话不连贯,作文不通顺。其实,这些毛病在我们有些语文教师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身上的这些毛病是从教师那儿“习得”的,是被教老师传染的。症状一:不倾听浮躁俗气课堂上常见到这样的镜头:学生回答问题,当回答得结结巴巴,不流畅;或是声音小,听不清;抑或“不按套路出牌”,答不到“点子上”时,教师便眉头皱起,一个手势示意学生坐下。有些学生还处于思考状态,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转移“目标”,甚至干脆越俎代庖。这样做,给学生造成的印…  相似文献   

9.
我们许多语文教师在备课中,教本上做了各种符号,写上各种批注,这就是平常所说的圈点批画。这是语文教师自己读懂读通读熟课文的好办法。把这种办法交给学生,将使学生终生受益。“教读法”,主要是把读书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目前在语文教学界流行的“读书方法”很多,这里要讨论的是让学生自己读书的圈点、批画的读书方法。在读书方法上,有两句话要不断向学生讲,并诱导帮助,督促学生不断逐步落实到具体的阅读实践中。这两句话就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布丰的“读书不做记号等于不读”和我国教育家徐特立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我理解这两句话中“做记号”、  相似文献   

10.
杨荣  金羿 《上海教育》2008,(18):34-35
早在1998年,上海市实验小学就有计划地扬起了教师集体式、个性化读书的风帆。2008年,上海市实验小学抵达教师高品位、专业化阅读的港湾。从校长到教师,实践着“一生教书,一生捧书;一生读书,一生是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中学教育》2007,(1):60-60
我保存着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毕业的全部成绩报告单。在我的小学一年级成绩报告单上,盖着两个蓝色的“不及格”印章:“作文40分,读书40分。”那时候的“读书”,也就是今日的语文。在成绩报告单上,还盖着当年校长、教导主任以及班主任的图章。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注重“以本为本”,突出“三个中心”,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与学两方面的机械叠加。教师的预设使课堂变得死板、机械、沉闷,缺乏活力。新课标提倡“动态生成”,怎样使小学语文课堂动态化,让语文教学更开放、更具生命力呢?我们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思考。一、动态的师生关系平等是保证动态的师生关系的前提。要改变“师道尊严”、确立平等的师生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读书,代替学生感知,代替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学生在课堂上有学习的自主权。课堂上师生是平等的,教师仅仅是“平等…  相似文献   

13.
韩涛 《山东教育》2008,(4):23-23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你是否发现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晨读课上的读书声却越来越小。低年级学生读书是抑扬顿挫,斗志昂扬,声音如雷贯耳;高年级学生读起书来却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声音也小到几乎可以用“鸦雀无声”来形容。学生读书的热情为何日趋下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14.
谷立芳 《广东教育》2009,(11):56-56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你是否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长,学生晨读课上的读书声却越来越小。低年级学生读书是抑扬顿挫,斗志昂扬,声音如雷贯耳;高年级学生读起书来却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声音也小到几乎町以用“鸦雀无声”来形容。学生读书的热情为何是趋于下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铜陵市实验小学积极响应团中央号召,广泛开展“红领巾读书读报”活动,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了知识的种子,爱国的种子,巩固和发展了课堂教学效果,启迪了学生的智慧,陶冶了学生情操,收到了可喜效果。该校受到团中央等八个单位联合表彰,并评为“全国读书读报”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小学科学教师对于如何开展探究教学有了可借鉴的模式和思路.如今在科学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们组织学生动手探究的场景.这是非常可喜的变化。然而我们也发现在没有深刻领会新课改理念的前提下,部分教师的科学课堂存在“程序化”“浅表化”的倾向,具体表现在: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虽然教师们也能让学生去猜测、去动手、去讨论、去交流。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行落实新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实现教师专业化,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既关系到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也关系到课改的推进成败。目前各类学校都把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学校头等大事来抓。许多学校制定了教师专业发展计划,不仅让教师在所教学科上“深挖洞”,而且在相关科学文化知识上“广积粮”,努力让教师具备“长方体”素质(“长”指鲜明的教学特色与专业特长,“宽”指相关科学知识面宽,“高”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崇高的职业道德)。一些学校还特地为教师成长设计了“发动机”:读书沙龙、案例反思、随笔提升……但…  相似文献   

18.
几年来,浦东新区昌邑小学为实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目标,进行了一系列学习、研究、实践、探索活动,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抓素质教育,昌邑小学从抓观  相似文献   

19.
说到读书,自然想到很多中外名人的名言,北宋著名水利专家刘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代书画家、美术教育家李苦禅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读书对我们其实显得尤为重要,平常的教学需要我们钻研教材,以便让自己更好地把握教材;课后需要多读教育教学理论,这样才能做一个研究型的现代教师;业余还需要多读各种知识书籍,让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师者”,不至于落后于时代.这样想来,教师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应是“读书育人”.在教育学生时,书籍其实发挥了莫大的力量,当我们引经据典循循善诱时,学生不仅爱听,而且说服力更大.针对目前现状,学校怎样指导教师开展读书活动呢?  相似文献   

20.
反思语文课堂中的十二种现象(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泛化体验感悟和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中多次出现的两个概念,也是语文教师使用极多的两个词语。然而在什么前提下、在什么时候、怎样让学生感悟与体验,很多老师缺少细致的研究和设计,在实践操作上极易走向形式化与简单化。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现象:学生自由读课文,刚粗粗地读了一遍,有些句子还没有读通顺,教师就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有的教师在学生读课文时,每段必问:“你读懂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成为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感悟与体验的主要手段。前者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读书理解,后者泛化了读书感悟与体验。我们认为语文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