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早在中国人类活动初期,绘画就已经萌生了。原始人将所N创的天象、地理情况及人物、树木。动物等画在石壁或陶器上面。现有我们能见到的最早图画是远在五、八千年前原始先民描绘在彩陶厂的纹饰。彩陶是中国新石器时期最富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是远;‘;时代文化的重要标志。彩陶就是彩绘陶器,先用粘土捏塑成形,在它的上门用黑、红、储等颜料绘制花纹冉经烧制加成。这些彩绘的陶份保留了原始艺术的真实面貌;那令人神往的质朴造型,情趣神妙的罔l网,充分展JJ;了先民们的*活悄况和审美意识、这些古老器物上的仰1,在中华大地上,特别…  相似文献   

2.
陶瓷是中国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之一,在国际上久享盛誉,在历史上,中国有瓷国之称。陶器出现在瓷器以前,是新石器时期(距今6000年前)的主要特征之一。陶器对人类生活意义重大,不仅丰富了生活用具,而且加强了农耕定居的稳定性。1962年江西出土了距今8000年的古陶器,是现存时间最久远的一件古陶器实物。新石器时期陶器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商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制陶业得到了较普遍的发展。河南郑州已发现商代早期陶器十四座,出土烧废的陶器和未经烧制的陶坯,以及多种制陶工具。这时的陶器包括灰瓷…  相似文献   

3.
越王勾践宝剑、曾侯乙墓出土的尊盘……150件出土于荆楚大地的珍贵文物从11月21日起在国家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的文物涉及年代远至旧石器时代,近至明朝,全部展出文物中近90%为国家一级国宝。此次展出的文物涵盖了铜器、陶器、玉器、漆器等方面。文物全部来自湖北省博物馆及部分市、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共150件套,最著名的有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九连敦楚墓出土的编钟、编磬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博物馆和湖北省博物馆分别藏有楚王孙鱼双戈戟的戈各一件,出土之后它们再没有在一起展出过,此次展览是它们首次共同与公众见面。越王勾…  相似文献   

4.
加强文物保护刻不容缓王丽琴,党高潮一、文物保护的迫切性文物是由物质构成的,各种物质都有其产生、发展、兴旺、衰落、消亡的过程,文物也不能逃脱这个自然规律。随着日月的流逝,许多石窟寺出现风化剥离;壁画、彩绘陶器褪色起甲;纺织品粘连腐烂;书卷虫蛀霉变;木质...  相似文献   

5.
中国印章,内涵吉语印、图案印、肖形印、斋馆印、花押印和词句印等形制,而闲章是其中独特的一类。所谓闲章,主要相对于姓名印而言,亦有称之词句印;闲章更多地侧重思想情感等个性化表达。考古学家从出土的殷商陶器中发现铜或陶的族徽文字,因当时无印  相似文献   

6.
1982年至1985年,浠水县先后发掘清理了5座宋墓,出土了部分陶器、瓷器、铜器、古钱币,其中4座宋墓中出土了石质地券文。华□娘地券。1982年4月23日,洗马镇小金山村樟树湾后山农民周某挖屋后沟时发现一座宋墓,经清理,出土了白瓷瓜棱执壶、白瓷六棱  相似文献   

7.
蜀文化神秘面纱的揭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蜀文化神秘面纱的揭开□李学勤11年前,中国考古学的一条新讯息迅速传遍了世界:四川广汉县的三星堆发现了两座时代相当商朝晚期的器物坑,出土了许许多多青铜器、金器、玉石器、陶器、骨器、象牙、海贝等文物,光怪陆离,得未曾有。大量文物经过整理修复,先后在本省、...  相似文献   

8.
199O年的10月,是金色的10月,也是收获的季节。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的考古工作人员在博物馆南邻的龙兴寺遗址中抢救清理了一大型佛教造像窖藏,共出土彩绘造像200余尊。其数量之大、种类之多、造像跨越时间之长、造型和雕刻之精、彩绘保存程度之好,实属罕见。在评选199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时,与会的专家们首轮投票,这批龙兴寺佛教造像便以全票获得通过。龙兴寺遗址窖藏佛教造像的发现,立即引起了海内外的轰动,国内外150多家新闻媒介进行了连续报道。许多专家、学者、外宾等不顾气候严寒,纷纷慕名前来参观。当他们看到这么多的佛造…  相似文献   

9.
史载太伯、仲雍奔吴,在梅里(今锡山市梅村镇)筑城立国,自号“勾吴”。无锡成为吴文化的发祥地。无锡出土的印纹陶、原始瓷和青铜器,反映了吴文化纤丽秀美的艺术特色。印纹陶器是一种表面拍印几何形图案的陶器,器形多为坛、罐、额一类盛贮器。无锡市西郊华利湾西周墓出土一件兽耳印纹陶颌,直口短领,斜肩鼓腹平底,肩部两侧立四肢直立的兽形耳,器表饰上下四组条带状勾连雷纹和斜线宽带纹相间组合的纹饰。造型稳重美观,纹饰颇具流动感,将实用与装饰融为一体。原始瓷器表面施青绿色釉,胎体吸水性很弱,器形以豆、碗、盂、筒形器为主…  相似文献   

10.
安宁河河谷面积较大,地势平坦,气候温和,非常适宜人类生存,留下了许多古代化遗存。章指出它们分布的地理特征,并以该区域最早发掘的礼州遗址为标尺,与其余四个较为重要的遗址和一处大石墓出土的陶器对比分析,从而探讨其化类型和时代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武汉市江夏区金口港区指挥部在配合"通用汽车有限公司"征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座明代双室劵顶砖室墓,经抢救发掘清理,此墓中出土陪葬品8件,有釉陶器、瓷器、灰陶地券等。地劵详细记载了墓主人籍贯、地点、生死年代等,是一座明代嘉靖年间的墓葬。此墓的发掘清理,为研究武汉地区明代墓葬的形制、葬俗及校勘地方文献史料等提供了珍贵的历史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12.
马萧林 《寻根》2010,(5):114-118
<正>2000~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河南灵宝市西坡遗址进行了六次发掘(我因赴澳大利亚留学,未参加第一、第三两次发掘),揭露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约前3000年)中期大型房址2座、中型房址3座、墓葬34座、灰坑百余座,出土大量陶器、石器、玉器等遗物;基本探明了遗址的南、北壕沟的位置和大体走向,首次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期的墓地,初步把握了遗址的结构布局。由于西坡的  相似文献   

13.
孙昌盛  朱存世 《寻根》2000,(2):63-67
贺兰山拜寺沟口北侧台地上耸立着两座西夏古塔,它们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宁夏贺兰县拜寺口双塔。1999年5月,宁夏文物工作者在整修双塔院落(俗称北寺)时,发现有彩绘的白灰皮出土。同年9月至10月,宁夏  相似文献   

14.
楚文化清奇如穿三峡而出的长江,楚国舞蹈则似俏艳以枕清波而舞的水莲。有关楚舞场面的实物资料很少,一件是上海博物馆藏品刻纹燕乐画像椭木否上的舞人形象,另一件则是长沙黄土岭战国楚墓出土的彩绘人物漆奁,窥其一斑,可见楚国舞人的特点是袖长与体弯,舞态可谓“偃蹇...  相似文献   

15.
艾欢 《寻根》2006,(1):37-41
吉祥物是人类意识观念的产物,早在殷商时代,中国人就已经有了吉祥观念。从出土的商周钟鼎、陶器上可发现,吉祥图案已露端倪。而现存最早的吉祥图,当推东汉末年绘刻于甘肃成县鱼窍峡摩崖上的五种象征吉祥的动植物:黄龙、白鹿、甘露、连理木、嘉禾。  相似文献   

16.
正人类吃鱼的历史有多长?谁是第一个吃鱼的人?恐怕谁也说不清楚。几乎每一个仰韶文化遗址都有鱼纹、渔网纹陶器或陶片出土,骨制鱼钩、鱼叉、陶制网坠等捕鱼工具也很普遍,这说明华夏先民至晚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开始用工具捕食鱼类,或撒网,或垂钓,或投叉。据《周礼》《春秋》《战国策》等先秦典籍记载,周代已经发展出丰富的鱼文化和严格的鱼礼,不仅捕鱼方法更加成熟多样,鱼的吃法更是极其讲究,  相似文献   

17.
宋王山宋墓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祁家湾街张店村。2004年发掘的三座墓皆为长方形单室砖墓,为湖北武汉地区北宋时期较流行的墓葬形制。三座墓共出土器物17件,有瓷器、陶器、铁器、铜器和较多铜钱。瓷器中特别是两件影青瓷薄胎高足碗和一件莲瓣纹影青瓷高足碗,代表了北宋影青瓷的较高水平。三座墓出土的北宋时期的铜钱14种,共计85枚,为判定墓葬的下葬年代提供了参考。此次发掘对研究本地区在北宋时期的经济和文化习俗有一定价值,充实了本地区的宋墓资料。  相似文献   

18.
徐峰 《寻根》2013,(1):82-88
皖北蒙城尉迟寺新石器时代遗址的龙山文化房基中曾经出土过七件造型非常奇特的陶器。因为前所未见,考古工作者根据它们的外形特征,暂名为“七足镂孔器”。该器物为夹砂红陶,圆唇,长颈,球形腹,腹中部饰三个等距离镂孔,圜底部位附加七个锥形长足,腹部饰竖向细绳纹。迄今关于此器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1974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面世,给世界带来巨大的震撼。时隔六年的1980年,秦始皇陵又给世人带来一大惊喜,在位于秦始皇陵西侧的20米处,考古工作者勘探出一个车马坑,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秦陵铜车马与观众一见面,立即引来赞声一片。人们被它的美轮美奂所倾倒,因此被称为“青铜之冠”。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西北缘是界于川西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的过渡性的区域地理单元,其地势地貌及文化内涵均具有过渡性特征。本区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与川西北高原包含彩陶因素的新石器文化在年代及文化系统上均有差异,应属于四川盆地土著文化系统,可以初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1段以白水寨遗址主体遗存,与营盘山遗址上层部分地层单位出土陶器特征相似;第2段首先发现于沙乌都遗址南区,下关子、大水洞、高坎遗址可归入此段;第3段以绵阳边堆山遗址为代表。本区龙山时代聚落遗址可划分为河谷台地型、山间坡地型和洞穴型三类,各类型遗址的性质不尽相同,从而构成这一地区较为完整的聚落体系。四川盆地西北缘龙山时代考古新发现对于探索古蜀文明的渊源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